美景深林,神秘莫測,當這兩者相遇必然能夠引來人們的好奇。近期,西南腹地一處名叫“哀牢”的山脈,因其神秘莫測的自然風光成為探險愛好者和游客的新寵。幾名獵奇探險博主“探險哀牢”,更是為哀牢山平添了不少詭譎色彩。3年前,4名地質調查隊員在哀牢山不幸遇難的新聞,也使得“現(xiàn)實版云南蟲谷”“大地磁場強度異?!薄熬謧兊淖詈髼⒌亍钡让枋隽鱾鏖_來。
哀牢山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對于難以實地探查的人來說,不妨打開“古代旅游博主”徐霞客的游記,看看他怎么說。此外,還有不少史料對哀牢山傾瀉筆墨,也可以為我們勾勒出這座神秘山脈的側影。
“哀牢”何在?
今年10月10日,中國歷史研究院聯(lián)合微博打造的虛擬賬號“徐霞客”發(fā)布了一條微博,勸誡“諸位后生,天地廣袤,山河壯麗,然出行之際,切不可忘安全為首……”?哀牢山之險,400多年前的徐霞客已有體會。徐霞客對哀牢山的見聞都詳細記錄在《徐霞客游記》中。他描述了哀牢山的險峻與美麗,以及他在山中的迷路經(jīng)歷。
哀牢山在哪里?徐霞客怎么去的?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確,徐霞客所去的哀牢山位于保山東南方向二十華里處,屬怒山山脈南延之余脈。而在云南當?shù)兀€有一座位于禮社江(即元江)以西、無量山和把邊江以東的哀牢山脈,是云嶺南延支脈之一。這一座哀牢山也頗有故事,駱賓王在隨軍入滇時就見識過它的兇險,當然這是別話。
徐霞客所前往的這座哀牢山被譽為哀牢王國的神山圣嶺,自古就以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歷代文人騷客前來覽勝探險,徐霞客當然也不能缺席。
崇禎九年(1636年),年屆50的徐霞客下決心遠赴西南探險考察,他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找長江的源頭。前往西南前,徐霞客書信好友陳繼儒,言“其地皆豺嗥晤嘯,魑魅縱橫之區(qū),往返難以時計,死生不能自?!保梢娢髂现貙τ诋敃r的人們來說相當危險,這倒是與如今的網(wǎng)絡傳說呼應起來。但徐霞客到了當?shù)睾蟾惺苋绾文兀?/p>
到崇禎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已經(jīng)游歷到滇西一帶,在這里他發(fā)現(xiàn)了硫磺塘,也就是如今的騰沖十二景之一“一泓熱海”。六月初二,徐霞客出了永昌古城東門,“溪之自龍泉門灌城而東者,亦透城而出……由岐東北二里,過大官廟,上山,曲折甚峻,二里余,至哀牢寺”。
他一路繞行青華海,不知不覺就來到建于半山腰懸崖洞穴中的哀牢寺,“寺倚層巖下,西南向;其上崖勢層疊而起,即哀牢山也”,徐霞客由此開始了他的哀牢山之行。
如今到當?shù)芈糜?,仍然可以登上哀牢寺俯瞰遠山。這座建于溶洞的哀牢寺原是哀牢國王的議事堂,流傳著九隆稱王和沙壹圣母的傳說。唐朝南詔王皮邏閣尋根時,“追封其十世祖”,在這里新建哀牢祠,分前中后三大殿,大殿塑沙壹、九隆和禁高雕像。
如今的游人也可以像徐霞客一樣,在這里小憩,吃個飯,再“由寺后沿崖上”。在崖頂,徐霞客看到了“石屏高插峰頭,南北起兩角而中平”的景象。他還在北崖發(fā)現(xiàn)一塊刻著“安樂”的石碑,“又一碑樹北頂,惡哀牢之名,易為安樂焉,益無征矣”。
這也解答了徐霞客視角中山名的由來。原來當?shù)厝瞬幌矚g“哀牢”二字,所以才命名“安樂”。不過此名要是流傳下來,顯然會讓此地的神秘色彩減去不少。當晚,“暮雨適來”,徐霞客下山投宿在附近的村民家中。
第一日的游覽顯然與今人對哀牢山奇詭神秘的想象截然不同,反而充滿了一種對異文化的寫意之美。但在接下來的記錄中,徐霞客則留下了哀牢山驚險的一面。
第二天,小雨“潺潺不止”。徐霞客頗有安全意識,對于未知秘境,他等雨停下再繼續(xù)行程。但是旅程總是充滿危險與意外,徐霞客的筆下,哀牢山的另一面呈現(xiàn)出來——“東壁甚雄,峽底稍隆起,而水與路影亦俱絕”。這里樹林茂密,山崖高低錯落,方向難辨,在夜幕降臨前,徐霞客迷失了方向,他在迷途中摸索了二里,幸運地遇到了一個村落,得以借宿在村民家中。
盡管在這些描述中,徐霞客并未遇到什么過于驚險的情況,這與他在西南四年行程中經(jīng)歷的山險水惡相比似乎不算什么。要知道他還曾被困十多天,甚至被強盜洗劫。但如今來看,他在哀牢山的游歷相當審慎,值得今人學習。
“哀牢”何來?
在徐霞客的記錄中,哀牢山這個名字竟然很不受當?shù)厝舜?,那么這里到底有什么文化淵源呢?還有其他史料對此留下文墨嗎?
受地理影響,哀牢山自古與少數(shù)民族文化淵源頗深。它處于云南保山隆陽文化區(qū)域,前文徐霞客所記載的哀牢寺源于哀牢國,是哀牢文化在隆陽境內(nèi)的重要遺跡。哀牢國是公元前一個存在于怒江、瀾滄江流域的部落聯(lián)盟國家,屬于百濮族系的部落民族,也是今天西南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祖先。
哀牢山的神秘不僅僅在于它的自然風光,還在于它的歷史。據(jù)史料記載,哀牢國前后歷時四百多年,傳承數(shù)代,到了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王賢栗向漢朝請降,獲得了漢朝的封賞。到了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請求歸附漢朝,朝廷在其領地設置哀牢、博南兩縣,后又從益州郡中分出六縣,合在一起,設立永昌郡,哀牢國從此終止傳承。盡管《史記》中對哀牢古國沒有記載,但《后漢書》《華陽國志》都有相關描述。
哀牢國鼎盛時期,疆域遼闊,號稱東西3000里,南北4600里。從著名學者譚其驤所著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可以看出,秦漢時期,今天的怒江以東,元江水系干流以南、以西的大半個云南都在哀牢國的轄區(qū)內(nèi)。有學者因此推斷:今天的哀牢山一線山脈因為曾經(jīng)是哀牢古國的東部邊境,因而得名哀牢山?!鞍Ю巍眱勺钟幸环N說法源自彝語,意為“虎豹出沒的地方”,而哀牢山的另一個名字“安樂”不止被徐霞客所記載,在楊慎所著的《云南山川志》中也有記錄,只不過說法不同。楊慎寫道:“哀牢山在司城東二十里,本名安樂,夷語訛為哀牢……又名玉泉山?!边@位明代大才子在云南見聞頗廣,因此這種誤稱的說法在當時可能就很流行。
盡管哀牢山有著濃郁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色彩,但自漢代以來,漢文化無疑對這里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對于云南的治理問題,云南人李恢在這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將永昌郡中的濮人向東遷往滇中地區(qū),這種移民措施,既穩(wěn)定了大局,還無意中將哀牢古國的國民和文化向東遷移了。
這些側重文化、政治的記載似乎與徐霞客注重地理的表述相去甚遠。但除了徐霞客,其實還有其他古籍對這里的地理情況進行了記載。在清代的《康熙新平縣志》中,哀牢山也得到了記述,“城西三百里大江外,綿亙八百余里,為滇山最高者,險峻難過,炎天冰雪不化”,而這似乎才與如今的網(wǎng)絡中人們對哀牢山的印象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