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yǎng)奪標 ?
1.通過清朝時期政治體制的變化,把握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歷史趨勢。
2.通過清朝時期封建專制的發(fā)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面臨的危機。
3.通過清朝時期統(tǒng)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
? 本課必備 ?
一 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
1. 康乾盛世
(1)時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
(2)表現(xiàn):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出現(xiàn)了長達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2. 君主專制的強化
(1)奏折制度: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fā)環(huán)節(jié),形成奏折制度。
(2)軍機處:雍正時設立,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在皇帝直接監(jiān)督下工作,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
(3)文字獄:清朝統(tǒng)治者為加強思想控制,頻繁制造文字獄,對文化造成嚴重的摧殘。
二 疆域的奠定
1. 收復臺灣(東南)
(1)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2)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2. 抗擊沙俄(東北)
(1)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展到黑龍江流域。
(2)1689年,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
3. 打敗噶爾丹(西北)
(1)17世紀后期,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占據(jù)天山南北,又向東進攻漠北和漠南蒙古。經過長期斗爭,到1757年清軍將準噶爾部徹底擊敗。不久,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
(2)清朝在蒙古族地區(qū)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tǒng)治;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
4. 經略西藏(西南)
(1)清初,清廷冊封五世達賴以“達賴喇嘛”尊號??滴鯐r,冊封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尊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經由中央政府冊封。
(2)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
5. 清朝的疆域
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
三 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
1. 農民起義:從乾隆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fā),主要是由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領導。
2. 閉關自守
(1)背景: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
(2)表現(xiàn):清朝起初指定四處通商口岸,后僅保留廣州一處,并規(guī)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
(3)危害:并不能真正消除外來潛在威脅,反而加深了隔閡和矛盾;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