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影響類歷史選擇題較好地考查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一直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從目的、影響(作用)類選擇題來看,一般會考查直接目的與影響(作用)、主要目的與影響(作用)、根本(最終)目的與影響(作用)。其中有些題目從設問限定詞中可直接判斷題目的考查類型,但也存在相當一部分題目,限定詞在選項中,甚至將原因、目的、影響放到一起綜合考查,需要考生具備扎實的歷史基礎、清晰的歷史線索和嚴密的歷史思維。
真題示例
(2022·全國卷)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
A. 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
B. 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
C. 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
D. 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
解題提示
這一類型題目綜合性較強,如果思維形式單一,就會出現(xiàn)以偏概全的錯誤判斷。因此,必須運用史實從多角度推導。在解題時,需準確分析歷史事件與影響、目的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全面分析和把握歷史事件背后的結論。在分析過程中,可根據(jù)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和內(nèi)在邏輯關系判斷其是否合理,也可以運用一些具體的理論如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對經(jīng)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等進行選擇。
解題步驟
[找限定詞,判斷題目類型][第一步,]
根據(jù)材料信息,找到限定詞,從而判斷題目考查的是直接目的與影響還是最終目的與影響,是綜合類考查還是單獨考查目的或影響,從而確定思考方向。本題限定詞隱藏在選項中,可以判斷出其是目的、影響綜合考查。
[提取材料主旨,建立邏輯關系][第二步,]
全面分析題干信息,提煉時空、行為主體、歷史事件等信息,概括出材料主旨,并結合所學知識,找到符合行為主體(主張?zhí)岢稣撸┮鈭D的,并對其有利且確實符合史實的選項。材料體現(xiàn)維新變法期間,陳寶箴認為康有為思想激進,并加以反對,這有助于減輕頑固勢力的沖擊,緩和與頑固派的矛盾,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C項正確。
【參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