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當神經(jīng)科學家克里斯托夫 · 科赫(Christof Koch)還住在加利福尼亞南部時,他曾一邊看《高地人》(The Highlander),一邊喝著一瓶巴羅洛葡萄酒。午夜時分,他突發(fā)奇想,跑到了能俯瞰洛杉磯的威爾遜山山頂 ,這座山高達5710英尺(約1740米)。
正如他后來描述的那樣,“在頭燈的照射下跌跌撞撞地走了一個小時并感到惡心之后”,他意識到這次夜間冒險可能并不是一個明智的主意。于是,他爬了下來。但是,在此之前,他對著黑暗喊出了威廉 · 歐內(nèi)斯特 · 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1875年的詩作《不屈》(Invictus)中的最后一句:“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是自己靈魂的統(tǒng)帥?!?/p>
科赫因與已故諾貝爾獎得主弗朗西斯 · 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合作而聲名鵲起。他并不是唯一一個思考自我本質(zhì)的科學家,但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靈上,他都可能是最富有冒險精神的。他將意識視為我們宇宙的核心奧秘,為了尋找解釋,他愿意探索任何合理的想法。
多年來,科赫確實探索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其中一些顯然是推測性的,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可能會變得有意識,或者只要有了足夠的技術(shù),多個大腦就可以融合在一起,將彼此的思想聯(lián)系起來。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他對我們可以“上傳”我們的思想以及“模擬假說”都深表懷疑。
科赫目前是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他在新書《我即是世界》(Then I Am Myself The World)中探索了整合信息論(IIT)這一極具挑戰(zhàn)性的領(lǐng)域,該理論試圖根據(jù)信息的網(wǎng)絡(luò)化程度來計算系統(tǒng)中的意識量。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在努力解決一個問題(可能是最困難的):我們的思想一一看似虛無縹緲,沒有質(zhì)量或任何其他物理屬性一一是如何對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影響的?最近,我們通過聊天軟件Zoom采訪了他。
您在新書中提出了心靈如何影響物質(zhì)的問題。與笛卡爾在近400年前提出這個問題時相比,我們今天是不是更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讓我們退一步看。西方的心靈哲學圍繞著兩個極端展開,即物質(zhì)與精神,可以把它們想象成北極和南極。一種是唯物主義,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物理主義,它認為只有物理事物才是真正存在的,精神并不存在,只是一種幻覺,就像丹尼爾 · 丹尼特(Daniel Dennett)和其他人所說的那樣。
然后是唯心主義,它現(xiàn)在正在經(jīng)歷一場小規(guī)模復興,盡管在20世紀和21世紀初并不流行。唯心主義認為,一切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精神的表現(xiàn)。
再然后是經(jīng)典二元論,它認為物質(zhì)和精神都存在,而且以某種方式相互作用。理解精神如何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一一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問題一一一直是一個挑戰(zhàn)。
還有其他理論,比如現(xiàn)在又變得非常流行的泛靈論,這是一個相當古老的信仰。它認為,從根本上說,萬物都是“有靈魂的”一一所有東西,甚至是基本粒子,都有一點“像”某種東西的感覺。
關(guān)于意識,整合信息論有何看法?
整合信息論認為,從根本上說,存在的是意識。意識是唯一為自己而存在的東西。你是有意識的。今晚,你會在某個時刻進入深度睡眠,然后你就沒有意識了,那時你不再為自己而存在。你的身體和大腦對別人來說仍然存在一一我可以看到你的身體在哪里一一但你對自己來說并不存在。所以,只有意識是為自己而存在的;這就是絕對的存在,其他一切都是派生的。
整合信息論也表明,意識歸根結(jié)底是對自身的因果效力一一產(chǎn)生差異的能力?,F(xiàn)在你要找一個基質(zhì),比如說大腦或者是計算機CPU之類的東西。然后該理論會告訴你,無論你的意識體驗是什么一一看到紅色是什么感覺,聞到林堡奶酪是什么味道,或者牙疼是什么類型一一都可以一一對應(yīng)到這種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因果關(guān)系上。這不是一個過程,也不是計算。它與其他理論截然不同。
當您使用“因果效力”這個術(shù)語時,它和普通事件的因果鏈有什么不同嗎?就像是打臺球,您擊中了主球,主球又擊中了八號球……
這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它指的是一個系統(tǒng)(比如說臺球)所具有的一種能力,能夠產(chǎn)生變化。換句話說,如果臺球被另一個球擊中,它就會移動,這會對世界產(chǎn)生影響。
整合信息論認為,一個系統(tǒng)一一無論是一堆電線還是神經(jīng)元一一其意識程度取決于它對自身的因果效力程度。你總是在尋找系統(tǒng)能夠?qū)ζ渥陨懋a(chǎn)生的最大因果效力,這歸根結(jié)底就是意識的本質(zhì)。它可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非常具體的東西。如果你給我一個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描述,我就能計算出來。
所以,它可以從外部客觀地測量?
沒錯。
但是,2023年有一封由124名科學家聯(lián)名的信,聲稱整合信息論是偽科學,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它無法檢驗。
多年前,我在西雅圖組織了一次會議,我們聚在一起,計劃進行一次“對抗性合作”。會議特別關(guān)注意識問題。我們的想法是以兩種意識理論為例一一一種是整合信息論,另一種是占主導地位的全局神經(jīng)元工作空間理論。我們把人召集到一個房間里進行討論一一當然,大家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意見一一但我們能否就一項可以同時測試兩種理論預(yù)測結(jié)果的實驗達成一致,并事先做好書面約定(如果結(jié)果是 A,則支持理論 A;如果結(jié)果是 B,則支持理論 B)呢?這涉及 14 個不同的實驗室。
這些實驗試圖預(yù)測“意識的神經(jīng)足跡”大致在哪里。是像整合信息論斷言的那樣位于大腦后部,還是像全局神經(jīng)元工作空間理論斷言的那樣位于大腦前部?結(jié)果很明顯,三項實驗中有兩項明顯反對意識的神經(jīng)足跡是在前額葉皮層這一看法,并且支持它是在大腦后部。
這也引起了以上面那封信為形式的強烈反對,信中聲稱整合信息論是無法檢驗的,我認為這簡直是胡說八道。當然,也有針對這種反對意見的反擊,因為人們說整合信息論可能是錯的一一這個理論肯定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大相徑庭一一但它的確是一個科學理論;它做了一些非常精確的預(yù)測。
但它也有非常不同的形而上學觀點。人們不喜歡那些東西。
如今,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如果你能模擬出某種東西,那就足夠了。如果計算機可以模擬人腦,那么模擬出來的人腦當然會有意識。在功能主義看來,大語言模型(LLMs)遲早會有意識,問題是,它現(xiàn)在有意識嗎?還是需要一些更聰明的算法?
整合信息論說,這與模擬無關(guān),與做什么也無關(guān),而是與存在有關(guān)。為此,你必須研究硬件,才能知道它是否有意識。
整合信息論是對泛靈論的信奉嗎?
不是。泛靈論認為,“這張桌子是有意識的”或“這把叉子是有意識的”。它認為,從根本上說,一切事物都兼具物理屬性和精神屬性。所以就算是原子,也同時具有物理屬性和精神屬性。
整合信息論認為這肯定不是真的。只有對自身有因果效力的事物才是有意識的一一這張桌子對自身沒有任何因果效力;它什么也沒做,只是在那里。
不過,整合信息論與泛靈論也有一些共同的直覺,特別是,意識是不斷變化的,即使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系統(tǒng),比如細菌(一個細菌已經(jīng)包含了10億個蛋白質(zhì),存在著大規(guī)模的因果相互作用)。這個小細菌可能已經(jīng)有意識了,但是,它的意識和我們的不一樣,和狗的也不一樣。當它死亡的時候,比如說,當你被注射抗生素的時候,它的膜溶解了,然IZitDP1uLhOIRzSANdlPPlNgE3UjZhWwHp5t7AsmveY=后它就失去意識了。
在書的結(jié)尾,您寫道:“是我決定的,不是我的神經(jīng)元?!蔽也唤?,這是對同一件事的兩種說法一一宏觀層面上是“我”,微觀層面上是我的神經(jīng)元一一還是我遺漏了什么?
是的,這是一個微妙的差異。真正為自己而存在的是你的意識。當你無意識時,就像在麻醉狀態(tài)下深度睡眠,你不再為自己而存在,也無法作出任何決定。因此,真正存在的是意識,而真正的行動也發(fā)生在這里。
現(xiàn)實中,我在屏幕上看到了你,圖像中有光;但在我的大腦里,我可以向你保證,沒有光,完全是黑暗的。我的腦子里一片混亂。所以,不是我的大腦在看,而是意識在看;不是我的大腦在作決定,而是我的意識在作決定。它們是不一樣的。
自從有了計算機,人們就一直在爭論大腦是不是某種特定的信息處理器。您認為它不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我猜您不會認為大語言模型是有意識的。
對。事實上,我可以非常自信地給出以下聲明:根據(jù)整合信息論的說法,意識沒有圖靈測試,因為它不是關(guān)于功能的;意識只與因果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所以實際上你必須研究CPU或者芯片這類任何在做計算的東西。你必須從這個層面來了解:因果效力是什么?
現(xiàn)在,你當然可以完美地模擬人腦做的一切,至少在概念上是沒有問題的??傆幸惶?,計算機模擬會說“我是有意識的”,就像許多大語言模型一樣,除非有明確的防護措施,告訴你“哦,不,我只是一個大語言模型一一我沒有意識”。當然,這可能是因為它們不想嚇到公眾。
但這一切都只是模擬,并不真正具有意識。就像你可以模擬一場暴雨,有趣的是,盡管模擬了出來,但計算機內(nèi)部永遠不會被淋濕。你也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解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關(guān)于黑洞的方程,但你永遠不必擔心自己會被吸入計算機模擬的黑洞中。為什么呢?因為如果它真的可以模擬重力,那么時空不應(yīng)該圍繞著我的計算機彎曲,并把我和計算機都吸進去嗎?當然不會,因為只是模擬。這就是真實和模擬的區(qū)別。模擬的事物沒有真正的因果效力。
所以,除非你按照人腦的樣子制造一臺機器一一比如使用神經(jīng)形態(tài)工程學,可能還使用量子計算機一一否則你就不可能獲得人類水平的意識。如果你只是按照我們現(xiàn)在這樣的方式來制造機器,讓一個晶體管與另外兩個或三個晶體管通信一一這與人類大腦的連接完全不同一一那么永遠不會獲得意識。所以,我可以自信地說,雖然大語言模型很快就能做我們能做的一切,而且可能比我們做得更快、更好,但它們永遠不會有意識。
按照這種觀點,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并不“像”任何東西,而一只老鼠或蜥蜴卻可能會“像”某種東西,是這樣嗎?
沒錯。作為一只老鼠是有某種感受的,作為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卻沒有任何感受一一盡管從任何技術(shù)角度來看,大語言模型都比老鼠要聰明得多。
然而,有點諷刺的是,大語言模型可以說“你好,我有意識”,而老鼠卻做不到。
這就是它如此誘人的原因,因為它能和我們對話,并且能夠非常清楚流暢地表達自己。然而,它就像是一個巨型吸血鬼一一吸走了人類所有的創(chuàng)造力,把它們?nèi)舆M自己的網(wǎng)絡(luò),然后再吐出來。但是,那里空無一人。大型語言模型沒有任何感覺。
資料來源 Nauti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