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文學長久以來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從“十七年”時期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巖》、梁斌的《紅旗譜》、杜鵬程的《保衛(wèi)延安》,到新時期徐懷中的《西線軼事》、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huán)》,小說中那些非凡的英雄人物形象長久地留在廣大讀者的心中。然而新時期以來,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文學創(chuàng)作,當代軍旅題材的創(chuàng)作無疑是滯后了。面對當下的和平生活,我們的軍旅作家仿佛失去了與現(xiàn)實對話的能力,和平時期的軍營故事應該如何講述,軍人形象應該如何塑造,成了長久以來困惑我們的問題??v觀新時期以來的軍旅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廣泛影響者寥寥無幾。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遠離了戰(zhàn)爭,我們的作家是不是就無法創(chuàng)作出帶有“崇高感”和“時代感”的軍事文學作品?山東籍軍旅作家陶純用他的作品給出了答案。
從1986年在《青年作家》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愿望》算起,陶純進入文壇已近四十年??v觀陶純的創(chuàng)作,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式的現(xiàn)實主義”一直是陶純所信奉的。20世紀80年代,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思潮涌入中國,一時間各種主義、手法讓人們眼花繚亂,爭相“拿來”。但是在陶純看來,“迷戀別人的收割機,不如打磨好自家的鐮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學傳統(tǒng),中國大地上最好的文學風景,不是什么魔幻,而是中國式的現(xiàn)實主義?,F(xiàn)實主義,才是中國文學的根。擁抱生活,反映現(xiàn)實,是拉近和讀者距離,挽救文學的最好方法”。(陶純:《一座營盤》,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359頁)這個從魯西平原走出的農家子弟兵,多年來始終關注的是中國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在鄉(xiāng)村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他關注的是社會轉型時期金錢和欲望對鄉(xiāng)村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沖擊;在城市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他關注的是“斷裂”社會中被拋在后面的那一部分人在資本的齒輪下被碾壓的疼痛;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軍營也難以成為“桃花源”,時代之變同樣也影響到當代軍人,日復一日的機關生活成為對軍人意志和品格更加嚴峻的考驗,基層官兵的精神苦悶與現(xiàn)實困境在陶純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和平時代的軍人群像是陶純的突出特點。他的長篇小說《一座營盤》被稱為“軍隊反腐題材的開山之作”,和平年代里,我們的軍隊面臨的是一場更加嚴酷、可怕的戰(zhàn)爭——反腐之戰(zhàn)。書寫現(xiàn)實,又不回避矛盾,以真誠、坦率的態(tài)度揭露當下社會現(xiàn)實存在的種種問題,陶純挖掘的深度與批判的力度在當代軍旅文學中前所未見,但其蘊含的強大正能量,卻并不讓人感到灰暗與絕望。希望的花朵不懼黑暗的火焰。
一
革命歷史題材向來是軍旅文學書寫的重點。十六歲起就來到軍隊的陶純決定要以手中這支筆,寫出幾部好的作品來回報時代和讀者。回顧歷史,刻畫戰(zhàn)爭中的人與人性,是陶純早期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容。文字溫暖、情感細膩、鮮活人物形象、切入角度別具匠心以及敘事中充滿崇高美是陶純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給人的整體感覺。短篇小說《小推車》《好天氣》《彩蝶飛舞》《生靈之美》和中篇小說《子彈穿過頭顱》《天佑》《秋蓮》《根》《七姑八姨》等都是這類題材中的重要作品。
短篇小說《小推車》(《解放軍文藝》1997年第8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之作。小說以淮海戰(zhàn)役為背景,講述了沂蒙山區(qū)的青年柱子受到革命戰(zhàn)爭氛圍的感染,跟隨隊伍走向戰(zhàn)場后,他的父親王懷炳老漢和堂嫂小娥——一位一直暗戀柱子的新寡少婦——也毅然加入支前隊伍,用小推車運送物資與他們共同愛著的人一起奮戰(zhàn)的故事。小說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柱子、懷炳老漢、小娥原本都不需要上戰(zhàn)場,但革命年代里,老百姓真誠奉獻的心是火熱的。陶純用飽蘸生命情感的文字,渲染出了革命老區(qū)的熱烈氣氛:“號聲在村落、田野和山峁間久久回蕩。不見首尾的隊伍在村外的官道上蜿蜒西去。老人、婦女和孩子們駐足于道路兩旁,鑼鼓聲震天作響,婦救會的大閨女小媳婦把秧歌扭得像剛出鍋的麻花,香噴噴讓人眼花繚亂;煎餅、雞蛋、蘋果、花生、核桃、大棗在人群里飛來飛去,仿佛是天上落下來的?!保ㄌ占儯骸蹲訌棿┻^頭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3頁)一段極具畫面感的文字,將讀者帶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柱子的同班戰(zhàn)友小算子臨終前善意的謊言成了懷炳老漢和小娥最大的盼頭,這一老一少成為支前隊伍里最醒目的隊員,為了見到柱子,他們愿意走遍天涯。即便最后得知柱子早在參軍后的第一場戰(zhàn)斗中就犧牲了,悲慟過后,他們依然堅強地推著小推車繼續(xù)往前走,走向淮海戰(zhàn)場。這份樸素卻沉甸甸的情誼正是人民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基礎。小說的動人之處源于陶純充滿生命溫度與情感積淀的文字,早年鄉(xiāng)村勞作的經歷使陶純形成了較為獨特的語言系統(tǒng)。獨生子柱子在五十九歲的懷炳老漢心中是什么位置呢?“柱子雖然長成了壯小伙子,但在懷炳老漢的眼里,他的兒子永遠是莊稼棵上的嫩須須,開春時的樹芽芽,碰不得拽不得,不容有閃失的?!保ㄌ占儯骸蹲訌棿┻^頭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1頁)莊稼棵上的嫩須須,開春時的樹芽芽,那可是惜地如命的莊稼人的心尖尖呀!沒有鄉(xiāng)村生活經驗是很難寫出這樣細膩、準確又接地氣的文字的。陶純的小說語言有一種來自土地的氣息。這篇小說榮獲第七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作者因此榮立二等功,可見當時這個獎項的分量。
中篇小說《天佑》(《人民文學》2016年第7期)是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之際推出的作品。為了給幾近陷入絕境的連隊搞點給養(yǎng),班長王大妮和戰(zhàn)士唐本奇喬裝打扮成貨郎夫婦,誘綁了彭家寨大地主彭貴山年僅六歲的小兒子天佑,試圖換回兩百塊大洋,但是沒想到彭家的管家前來贖人的路上攜錢跑了。部隊馬上要出發(fā),陰差陽錯之間,王大妮等人無法將天佑送回家,不得不硬著頭皮帶一個小孩前行。一路上本有多次機會將天佑留下來送人,但眾人在與活潑可愛的小天佑朝夕相處中已經產生了感情,幾番糾結和斗爭后,大伙決定帶著他繼續(xù)前行。在最艱難的長征路上,戰(zhàn)士們用生命關懷、呵護著天佑。過玉龍雪山,唐本奇拼死將天佑托出了雪窟窿,自己卻再也沒能爬出來;在一個藏族聚集區(qū),部隊因給養(yǎng)嚴重匱乏欲將天佑托付給寺廟住持時,極度愧疚與不舍的戰(zhàn)士毛小虎為給天佑找到一只大灰兔做伴,永遠留在了城外的沼澤地里;接下來,他們突然遭遇武裝襲擊,王大妮為保護天佑被打成了血窟窿;過松潘草地時,人們在死亡邊緣掙扎,連長徐發(fā)祥緊護著腰間留給天佑的最后幾把米,自己卻再也沒能醒過來……這些本身還是大孩子的戰(zhàn)士在長征路上為保護天佑相繼犧牲,而毛小虎用生命換來的那只大灰兔在走出草地的最后時刻救了二十個人的性命……正如編者在卷首所說,《天佑》“將人間正道融于對一個孩童的生命呵護之中,以最純真、純粹的人性之美詮釋英雄情懷,令我們對革命初心的秉持有了更深刻的感懷,進而對人民福祉的創(chuàng)造者有了更入心的感恩”。
“反特”題材是影視劇最感興趣的大餐,其中的女特務更以其神秘的身份、靚麗的外表而格外吸引觀眾的眼球。中篇小說《秋蓮》(《解放軍文藝》2016年第10期)卻塑造了一個另類的女特務形象。秋蓮的父親、國民黨高級將領許宗衡在淮海戰(zhàn)役中陣亡,母親也隨后病逝。在上海,舉目無親的秋蓮在初戀對象高倫的誘惑之下,加入了國民黨的特務組織,成為一名以護士身份為掩護的潛伏人員。一次偶然的機會,秋蓮救了解放軍某部英雄團長馬九龍的性命,在上線老K的指示下她嫁給了馬九龍。秋蓮在做“母親”和“妻子”的過程中平靜度日,用心工作,漸漸忘了自己的特務身份,并且真正愛上了自己的英雄丈夫。然而,“特務”身份始終像一團陰云將她籠罩,在高倫威逼之下,秋蓮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送過兩次假情報,她的內心承受著極度的煎熬。丈夫和同事們對她越信任,她就越感到自卑和愧疚,歷史錯誤終究有被清算的那一天……小說結尾處,秋蓮身份被發(fā)現(xiàn)后自殺未遂,對黨和國家有著深厚情感的軍長馬九龍立刻辭去了所有職務,盡管在秋蓮的政治身份上馬九龍打錯了“包票”,但他并不后悔這輩子娶了秋蓮做老婆。人性的幽微與歷史的吊詭在秋蓮復雜的人生遭遇中體現(xiàn)出來。
嚴酷的斗爭現(xiàn)實,考驗著戰(zhàn)爭中的每一個人?!伴_小差”現(xiàn)象在以往的軍旅題材中極少表現(xiàn),短篇小說《好天氣》(《解放軍文藝》1998第8期)卻獨辟蹊徑地從這一角度入手,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中真實的人和人性,塑造了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形象。紅軍最困難的時候,各部隊都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逃亡現(xiàn)象,連續(xù)作戰(zhàn),戰(zhàn)士們都已經疲憊不堪了,此時丁小栓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隊伍竟然走到了離自己家不遠的地方,他不由得回想起一年前那個宛若夢境的好天氣里自己在山頂放牛的場景……大牯牛的意外墜崖使他成為紅軍中的一員。可“自當了紅軍之后,打仗打得腦子都亂了套”,自己的親人都很少想,哪還有心思關心天氣和風景呢?遠離戰(zhàn)爭,渴望和平是戰(zhàn)爭年代里每一個人的心聲。小說在緊鑼密鼓的戰(zhàn)爭中讓丁小栓一次次聯(lián)想到:如果是個好天氣,作為普通鄉(xiāng)村老百姓的他又該在做什么呢?與想象中的那個明凈、歡樂的世界相比,丁小栓此時所處的戰(zhàn)場仿佛像是另一個黑暗時空。戰(zhàn)友斜眼、班長、老黑、書生等的相繼犧牲讓小栓的心再也不動搖了,他放棄開小差,最后一次用眼神撫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將戰(zhàn)友們的遺體擺放好之后,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彌留之際的他仿佛又見到了夢境般的好天氣……《好天氣》從人性的柔軟處入手,歌頌了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形象,譴責了戰(zhàn)爭對美好人性的戕害,短短的篇幅竟給人以蕩氣回腸之感。短篇《彩蝶飛舞》和《生靈之美》也都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美好的人和事物的毀滅。陶純的革命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往往能選取特殊的切入角度,以鮮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樸實又不失靈動的文字,串聯(lián)起一個個帶有時代感和崇高美的富有歷史溫度的故事。
二
狄德羅說:“人是一種力量與qjgJ5uAiDLRzA05TXLM79g==軟弱、光明與盲目、渺小與偉大的復合物?!保ā卜ā车履帷さ业铝_:《狄德羅文集》,王雨、陳基發(fā)編譯,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頁)真實的人性不僅包括人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還應包括人的局限性。陶純寫得更好的是反映和平時期軍人生活的作品。陶純從中國當下軍營生活和軍人的現(xiàn)實境遇出發(fā),打破了籠罩在軍人身上的層層光環(huán),正視時代和文化轉型時期軍旅生活的新變化。在反映當下的軍旅題材創(chuàng)作中,陶純從軍隊、機關、家庭等多個角度切入,將以往軍旅文學中被遮蔽或者說被淡化的軍人的情感、欲望、苦悶、挫敗還原,展現(xiàn)出當代現(xiàn)實生活中基層官兵的精神苦悶與現(xiàn)實際遇,映射出軍人的理想、意志和品格在市場經濟和消費主義漸占上風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一再受到沖擊和冷遇的嚴酷現(xiàn)實。
短篇《一個人的高原》(《山東文學》2003年第7期)呈現(xiàn)了長年駐守西部高原的老兵的精神苦悶。高原苦寒,環(huán)境惡劣,比環(huán)境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孤獨,“這兒的天空確實美,可就是太空茫,連一只麻雀都見不到,偶爾能看見一只蒼鷹,懸在天上一動不動,像一塊被誰扔上天的石頭,卻又不能落下來……這兒的土地呢?這兒沒有土地,這兒只有礫石,大戈壁是造物主留給人間的一道最難以下咽的飯菜。”(陶純:《子彈穿過頭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頁)長期面對高原造成了老兵與正常社會的某種脫節(jié)和“失語”,家鄉(xiāng)的人早已不認識他,而在回鄉(xiāng)時與姑娘的短暫接觸中,他語無倫次的“高原語言”讓姑娘望而卻步。故鄉(xiāng)也將他拋棄了。退役之后他將何去何從?沒人能給他一個答案?!兑粋€人的高原》表現(xiàn)出常年駐守邊疆的士兵精神的“無根”與現(xiàn)實的苦悶,令人震驚和悲愴。
與沖鋒陷陣相比,日復一日的機關生活可能更是對軍人意志和品格的考驗。中篇小說《雨中玫瑰》(《解放軍文藝》2002年第4期)中的李明揚作為國防科技大學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在學生時代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參加工作后,即便是寫機關公文這樣“干巴巴的材料”,李明揚也能像寫文學作品那樣,筆端注滿情感??恐牟娠w揚的材料,李明揚在單位里接替老許成為“材料王”。李明揚一直認為自己的職業(yè)是神圣的,然而在市場經濟浪潮下,軍營也難以成為“桃花源”。當以往的同學、朋友成為商界的成功人士后,妻子趙梅也對他的工作產生了不滿,認為他的工作沒有多少實際價值。作為曾經的“戰(zhàn)友”,如今的商業(yè)人士,妻子趙梅早已取得了成功,李明揚卻拿著和小區(qū)保安一樣的工資。夫妻二人的交流越來越少,價值觀也出現(xiàn)了極大的分歧。發(fā)現(xiàn)曾經崇拜他的妻子趙梅可能已經紅杏出墻后,李明揚再也堅持不住了,他的靈感漸漸消失了,寫的材料越來越差,職務晉升也遭遇意外的失敗。時代之變帶來了價值觀的沖擊,在這樣的時代里,李明揚們該如何堅守自己的理想呢?陶純表達了對和平年代里軍人個體價值認同危機的關切。
中篇《子彈穿過頭顱》(《解放軍文藝》2000年第6期)則將視線對準了從戰(zhàn)爭年代走過的退役老將軍。那個在家鄉(xiāng)人心中傳奇般的英雄韓天成如今怎樣了?作者通過“我”這個與韓天成來自同一個故鄉(xiāng)的普通士兵的眼睛,來觀察這位在戰(zhàn)爭年代出生入死、屢立戰(zhàn)功的退役老將軍的生活。出乎意料的是,韓天成雖然住在省城鳳凰山干休所,但生活卻異常簡樸,家里只有幾件破舊不堪的老舊家具,吃飯也是從食堂打的粗茶淡飯?!拔摇钡耐屡c韓天成的人生經歷是小說中的兩條線索,在“我”與韓天成現(xiàn)在、過去生活的交叉、閃回中,韓天成一生的遭遇、糾葛、牽掛與不舍被呈現(xiàn)出來。作為一名英雄人物,韓天成當年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參軍前曾經與家里的丫鬟“小蔡”有過一段隱秘的往事。但硝煙過后,韓天成的痛苦反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深了。戰(zhàn)爭剝奪了那些曾經年輕、鮮活的生命,使他們成為沉默的土地上一座座扎眼的墳墓,在家鄉(xiāng)苦等一生的“小蔡”臨終前還將她當初給“韓家少爺”做的、幾成齏粉的狗皮褲子視若珍寶……戰(zhàn)爭年代里,人與人之間溫暖的情誼與現(xiàn)實中家庭關系的冰冷形成鮮明對比。戰(zhàn)爭的暴力、殺戮和死亡給人的內心造成了無法彌合的創(chuàng)傷,現(xiàn)代文明卻并沒有完全修復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能力,死亡在活下來的人們心中撕裂的巨大創(chuàng)口仍然是個無法觸碰的黑洞。這種痛苦可能唯有死亡才能解脫,韓天成臨終時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緊扣著太陽穴的姿勢,正像是一個自戕的動作?!蹲訌棿┻^頭顱》以一個從戰(zhàn)爭年代走來的悲劇老英雄的創(chuàng)傷觸到了戰(zhàn)爭的痛點:戰(zhàn)爭不僅吞噬著戰(zhàn)場上的生命,也對活下來的人造成了永遠難以愈合的內在創(chuàng)傷,他們是活著的犧牲品。
三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名60后,陶純的人生經歷恰好與這一段歷程同步。作為一名軍人,他看到了新時期四十年來軍營的變化和問題,而作為一名由鄉(xiāng)入城的農家子弟兵,他又看到了社會轉型時期鄉(xiāng)村和城市不同層面的震蕩和疼痛。正如陶純所說,“我生長在農村,成長在軍營,住過的幾座軍營都在城市。農村——軍營——城市是我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改革給我們的鄉(xiāng)村和城市帶來了一系列“中國問題”,這些問題自然也就進入了始終密切關注中國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陶純的視野。早期他寫過的一些農村題材和城市生活的作品,雖然時過境遷,但今天仍然值得一讀。在鄉(xiāng)村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陶純特別關注的是在社會轉型時期鄉(xiāng)村傳統(tǒng)生活與秩序的變化;在城市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陶純寫出了底層人民生存的艱難,也展現(xiàn)了他們的尊嚴和智慧。
短篇小說《鄉(xiāng)語》(《文學世界》1997年第2期)是一部讀起來令人倍感沉痛的作品,小說揭示出改革深化時期農村所存在的多種矛盾,令人心悸?!敖y(tǒng)治”了鄉(xiāng)村一輩子的老龍根去世后,他的兒子雙金接替他成為這個村子的“主宰”。如果說老龍根靠的是權力,那么雙金靠的就是金錢。河邊的一排工廠——酒廠、糕點廠、面粉廠、磷肥廠就是雙金“風光”的資本。像他的父親老龍根一樣,雙金與進入工廠做工的年輕女工也都曖昧不清,甚至后來成為老福貴兒媳的月梅也沒能逃過他的荼毒。月梅的自殺、兒子寶田的出走使得老福貴不得不與孫子小順子相依為命,而小順子卻沒有了孩子該有的天真和可愛,更讓老福貴焦慮的是,村里冒出了越來越多長得像雙金的孩子,包括他的小順子。村里人原本對黃鼬十分敬畏,“認為它是經過修煉的神袛,絕對傷害不得的”,但現(xiàn)在人們的禁忌越來越少了,甚至把對黃鼬神和一切神靈的敬畏都拋到了腦后。這篇發(fā)表于1997年的短篇小說對農村改革深化時期諸多矛盾的深刻揭示,現(xiàn)在看來也頗具前瞻性。
與《鄉(xiāng)語》相比,盡管短篇小說《村殤》(《大家》1995年第1期)也表現(xiàn)了農村改革時期的鄉(xiāng)村政治、經濟與傳統(tǒng)道德倫理的波動,但整體的調子要明朗許多。早年因犯男女關系錯誤而被免去廠長職務的張道厚,在改革開放時期成為張家營村的村主任。對于發(fā)展經濟,張道厚確實有自己的一套,不僅自己辦了三個廠,更在短短幾年時間就讓張家營摘掉了窮帽子,改善了鄉(xiāng)親們的生活。但他愛拈花惹草的毛病依舊沒改,在強奸了廠里長相“像城里姑娘”的王靜后,付出了慘痛代價。張道厚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人物形象,他既有這樣那樣的道德缺點和毛病,但又完全不是一個面目可憎的壞人。張道厚自己工廠每年的盈利都交給村里、鄉(xiāng)里和村里小學一部分,在王靜痛下殺手,警察趕到作案現(xiàn)場時,張道厚出人意料主動攬過責任說“怪我,都怪我,一切與她無關”,從而保護了王靜。在村里飽受道德譴責與調侃的王靜,最終又嫁給離了婚的張道厚。“可以說,‘像城市女人’的王靜,是張道厚這一類人物掌握了一定權勢和錢袋的農民新的追求目標,也是中國農村走向城市化文明的動力符號,但這無所謂善惡的價值標準及蒙昧模糊的鄉(xiāng)民前瞻視野,卻孕育在封建式的舊趣味滿足欲求之中,這是‘村殤’的關鍵所在。陶純在這里體現(xiàn)了一種既客觀又清醒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深刻又超越的格調,熱鬧的喜氣與悲涼的憂思并置于‘發(fā)展’與‘停滯’的齟齬當中。”(施戰(zhàn)軍:《陶純小說論,《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中篇小說《秋水》(《當代小說》1997年第6期)中,生存在城市底層的下崗女工李秋水在遭遇婚姻、家庭、經濟等方面的變故與困難后,沒有自暴自棄,依然保持堅強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最終獲得了新生。小說中,母親李秋水為了女兒趙冬打算委身于老臺商白先生,女兒趙冬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表演夢而與導演孫郭周旋,母女二人雖然存在種種分歧和矛盾,但始終堅守底線,維護自尊。李秋水最終從白先生那里逃了出來,嫁給了個體戶老康,趙冬也沒有讓流氓導演孫郭得逞。《秋水》展現(xiàn)了城市小人物在艱難時世里的艱辛,但作品總的基調是暖的,它給受挫的人們帶來希望。另一部中篇小說《塵煙》則頗具水滸遺風,摩托車修理工成浩像是現(xiàn)代城市中的無名俠客,用“王八身上刻字”的辦法羞辱了貪官項為民,在小城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而成浩與被藝術學院開除的女學生李新宇、妓女任小蕾合伙抓獲困擾警方許久的林兆倫兇殺案的元兇,則再一次印證了底層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四
一直以來,軍隊反腐問題在軍事文學領域鮮少有人涉足。直面社會現(xiàn)實,深入剖析中國當下現(xiàn)實問題,回歸“中國式的現(xiàn)實主義”,是重新拉近軍事文學與讀者距離的最好辦法。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大力反腐,為陶純的這一創(chuàng)作愿望提供了重要契機。長篇小說《一座營盤》(《中國作家》2015年第1、2期)是陶純涉足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十年后的回歸之作,作品一經發(fā)表便引起轟動。著名軍事文學評論家朱向前先生認為:“《一座營盤》是軍隊反腐文學的開山之作。其中涉及的人物之重、級別之高、問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薄兑蛔鶢I盤》以A基地為縮影,以一正一反兩個人物布小朋和孟廣俊的人生經歷為線索,深刻揭示了過去一段時期軍隊所存在的形式主義、用人不察、面子工程、鋪張浪費、決策缺乏科學等問題,希望以此引起人們對軍隊現(xiàn)實的關注,進而思考民族的命運。
《一座營盤》勾勒了一幅軍營的眾生相,其中既有康又漢、布小朋、夏憂這些與“大環(huán)境”不那么融洽的,堅持原則和底線,始終心懷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正義之士,也有孔家瑞、孟廣俊、冉淮等善于投機鉆營的貪污腐敗之徒。小說通過布小朋和孟廣俊這一正一反兩個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了正反兩種力量的對抗。布小朋和孟廣俊是同年入伍的戰(zhàn)友,但二人在性格品行和命運軌跡上卻有著天壤之別。布小朋老實耿直,廉潔自律,講究原則,是一個“死認真”“嚴重缺乏靈活性”又“不會拐彎”的人。他始終謹記初入軍營時副指導員王新亮的話:“我們軍人,花的每一分錢,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軍費,軍費是從國庫里撥給的,其實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所以,一粒米、一棵菜都不能隨便浪費。”(陶純:《一座營盤》,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頁)在此后漫長的軍旅生涯中,布小朋始終“不摟不貪不糟蹋軍費”,在誘惑面前堅持“不伸手”。擔任基地財務處長時,他不卑不亢,時??ㄈ耍辉撆慕涃M不批,以至于得罪了很多人;在擔任606倉庫主任時,他嚴肅紀律,重整風紀,不搞迎來送往那一套,硬是憑借一己之力將這個連年落后的單位帶出了泥沼;在任三師九團團長時,為提高軍隊的效率和戰(zhàn)斗力,他堅持搞夜間訓練,結果出了事故,面臨嚴重的處罰,可就在此時他也堅決拒絕了孟廣俊、冉淮等人提出的“壞事變好事”的建議;在得知接待王仁天司令一頓飯就花了兩萬元以后,他心疼壞了,“兩萬塊,我姐在家種地,一年能收入幾千塊就不錯了。我們一頓飯,造進去兩萬塊,這要遭報應的……他差點落下淚來,說不下去了?!保ㄌ占儯骸兑蛔鶢I盤》,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21頁)姐姐去世后,他唯一的外甥牛??梢哉f是他最大的牽掛,他朝思暮想,希望幫姐姐照顧好牛牛,但即便如此,布小朋也不愿為此違背原則。
農民出身的布小朋深知軍費的來之不易,姐姐布花在農村種地的辛苦與軍中各種驚人的浪費現(xiàn)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布小朋對軍費的珍惜其實正是對中國老百姓血汗的珍惜,只有每一筆軍費都用到該用的地方,才能不辜負老百姓的心血,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在多數人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和“錢程”奔忙時,布小朋關心的是如何合理利用軍費來提高我軍的戰(zhàn)斗力。在軍營政治生態(tài)惡化的情況下,“不忘本”“不伸手”就是布小朋保持靈魂“干凈”“純粹”的法寶。陶純通過布小朋這個人物形象給了我們信心,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希望。
與布小朋相比,孟廣俊恰恰相反,他是一個機智靈活、膽大心細、善于投機鉆營的人,正像王蔚在《一座營盤,善惡兩頭》中指出的,“很大程度上,孟廣俊這個人物就是在人情社會中脫穎而出的典范?!保ㄍ跷担骸兑蛔鶢I盤,善惡兩頭》,《經濟觀察報》,2015年5月15日)如果說王新亮的話是布小朋在軍隊上的人生第一課,那孟廣俊的人生第一課則是從因誤解副連長康文定與布小朋的關系中得出的,他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功,得抱一棵大樹”。在很多時候,孟廣俊這樣辦事靈活,又精明能干的人更吃得開。他費盡心機在基地周圍轉了好幾圈,只為能給總部下來視察的江副部長做出一碗滿意的臊子面;他獨創(chuàng)了“四菜一湯”換茬的接待辦法,表面上遵守了規(guī)定,卻又維護了領導的面子;為了討好孔家瑞,他把孔家瑞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安排進了師職干部病房;在擔任營房處處長期間,他大搞營院建設,鋪張浪費嚴重,但短短三年之間也讓基地營區(qū)大變樣,舊貌換新顏;連駐地市委書記都搞不來的茅臺特供酒,孟廣俊卻辦到了;允許軍隊14a9383521e1454f5862f1f81db184a7經商辦企業(yè)時期是孟廣俊的“黃金時代”,他所做的每一筆生意都賺錢?;乜克麙甑腻X給干部們蓋了七棟宿舍樓,一舉解決了多年的欠債。孟廣俊確實是一個“干事”的人,他又深諳接待之道,懂得討上級的歡心,是適應了中國人情社會的典范。臊子面、購物卡、特供酒、熱水器,甚至是基地“最正派”的楊政委,孟廣俊都有辦法讓他心安理得地收下一些名人字畫。
值得一提的是,陶純在塑造孟廣俊這個人物時沒有把這個“大老虎”妖魔化,他也有可愛、直爽、講義氣的一面。他與布小朋雖是“對頭”,但也是多年的朋友。在財務上布小朋雖然處處卡他,但他并不真正記恨,對于工作上的問題和困難,兩個人也經常探討,而當布小朋給他上“思想教育課”時,他又“嚇”得趕緊溜走。他與布小朋更像是一對“冤家”。只有二人在價值觀和人生選擇上越走越遠時,孟廣俊才真正和布小朋產生了分歧。孟廣俊一開始并不是一個讓人討厭的人,陶純通過孟廣俊的軍營之路,記錄了他由“違紀”到“違法”的過程,揭示了一個原本精明能干的人在掌握權力后迅速腐敗的過程,刻畫了一只“大老虎”靈魂衰落的軌跡。
中國的“人情”社會的基本現(xiàn)實更加劇了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當與利益之間建立起可以相互轉換的地下通道,簡簡單單的‘人情’二字,也被注入了新的內涵:一種囊括了情義、地位和利益的交易載體。人情成為一種債、一種負擔,束縛了中國人的生活,擠壓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空間?!保ù藜~藏:《不能承受的中國人情社會的重負》,《商界》,2011年1月28日)人情社會為腐敗提供了一個迅速滋長的溫床。對于腐敗,布小朋和孟廣俊有不同的看法。布小朋認為“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活就是這樣復雜”,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總要有敢于擔當的人,總得有一批不那么自私的人,總得有那么一批不蠅營狗茍的人”,堅持“不伸手”,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孟廣俊則認為“貪是人性,不貪是神性”,適當的腐敗是社會的“潤滑劑”,提倡“適當腐敗”論,但當欲望的列車越行越快時,如何才能讓這輛超速的列車停下來呢?孟廣俊等“大老虎”的“落馬”正說明了反腐必須防微杜漸。
在當代文學中,我們看到了太多關于“失敗”和“妥協(xié)”的故事,那些充滿了浩然正氣、給人以信心和力量的“英雄”形象似乎越來越少了?!兑蛔鶢I盤》從中國當下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一掃“溫柔敦厚”的文風,直指軍內腐敗問題,塑造了一個信念堅定、始終心系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平凡英雄”布小朋的形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寫腐敗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為了呼喚正義與清明,《一座營盤》讓我們看到了陶純的勇氣和擔當。著名軍旅作家徐懷中先生評論道:“《一座營盤》那樣的題材是很難寫的,陶純跨越了許多溝坎,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毫無疑問,《一座營盤》是當前軍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收獲,是一部能夠在軍事文學創(chuàng)作史上留下地位的作品。
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知。在文學式微的年代里,作家們更應該承擔起民族和時代的責任,繼承本民族的文學傳統(tǒng),關注當下中國現(xiàn)實問題,勇立時代潮頭,創(chuàng)作出更多生長于中國土地上的,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好作品。盡管陶純的一些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還存在著故事情節(jié)過于巧合、部分小說獵奇心理過重的問題,但他對現(xiàn)代文明沖擊下城鄉(xiāng)現(xiàn)實憂思并置的觀察、清醒而又客觀的批判,以及和平時期軍人形象的塑造、革命歷史文學表現(xiàn)領域的開拓,都讓我們看到了氤氳生成的大氣象。陶純以其多年的創(chuàng)作再一次向我們證明,現(xiàn)實主義就是中國土地上最好的文學風景。相信正值創(chuàng)作高峰期的陶純不會辜負偉大的現(xiàn)實,我們期待陶純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