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的命運與艱難的家境,讓他養(yǎng)成了不服輸?shù)男愿瘢驗樗弥挥凶詮姴幌?、自信自立、勤奮向上,才能使自己活得更有尊嚴。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他堅定地要給別人撐把傘。他知道只有懂得感恩,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他就是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和書法函授高級書法師劉長義。
生于1959年的劉長義自幼殘疾,共有兄弟姐妹九個,典型的農(nóng)村大家庭。在他十五歲那年,本不富裕的家庭由于父親的突然離世,不僅讓體弱多病的母親精神備受打擊,更使一家人的生活瞬間陷入困境,只能以紅薯面餅、高糧面饃和紅薯面粥度日。也就是說,除了過年和五月收麥打麥時,能偶爾吃上幾次白面饅頭、喝頓湯面條外,平時連一般的高糧和紅薯面饃,也很少能痛痛快快地吃個飽。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給家里減輕一點生活壓力,已漸漸懂事的劉長義稍有空閑就幫他的老師劉太華、梁秀英干些力所能及的雜活。做紙花、紙貨、紙扎,時間長了劉長義的手藝也越練越好。劉長義常常干到凌晨時分,才拖著殘疾且疲憊的身驅艱難回家,第二天早上他還要早早起床,幫母親做完家務再去學校讀書。劉長義之所以能吃下這些苦,全憑心中最樸素的一個信念,“要自食其力,要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轉眼到了1979年,已長成大小伙子的劉長義,依然在為生計發(fā)愁,劉太華老師看著他,也是經(jīng)常徹夜難眠,心里總有一種難言的心疼。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深思熟慮之后,劉太華老師決定把自己刻章的手藝傳授給劉長義,可內行人都知道,刻章的前提是能寫一手好字。劉太華老師看好能吃苦、夠勤奮、善鉆研的劉長義,專門買了練毛筆字需要的筆墨紙硯等,開始教劉長義寫毛筆字。為了節(jié)約紙墨,劉長義總是在水泥地、石登子和廢舊報紙上練筆。
只要肯用心,鐵杵也能磨成針。身體有殘疾不可怕,聰明又勤奮的劉長義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毛筆字很快就有了長足進步,于是劉太華老師便一筆一畫地開始教劉長義刻章,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刻苦練習,劉長義逐漸掌握了刻章技能。
扎花圈、做喪葬工藝品雖不能過上多么富足的生活,但起碼可以養(yǎng)家糊口,劉長義刻苦練寫毛筆字的同時,也沒有放下手里扎紙的活。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幾年時間,劉長義靠做花圈及紙扎有了些積蓄,且在多位老師的熱心輔導下,毛筆字也受到了眾多書法名師和書法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為進一步提升自己書寫毛筆字的水平,劉長義于1984年報名參加了河南省書法函授中心學習,凡是親朋好友、街坊鄰居誰家有紅白喜事有求于他,他都會義不容辭地幫忙寫對聯(lián)、碑文及文貼。特別是每年春節(jié)前夕,一到臘月二十幾,眾多鄉(xiāng)親都會登門求他寫春聯(lián),不少人家還會讓他順便寫幾幅“滿院春光”“出門見喜”等吉祥語,劉長義都會一一滿足。
因為殘疾,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練習書法、篆刻,都會遇到比常人更多的困難。除了依靠堅毅的品質戰(zhàn)勝困難,周圍鄉(xiāng)親朋友給予的幫助,讓劉長義深深地記在心里。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為了回饋鄉(xiāng)親的幫助,劉長義從1991年開始,為村里近百名學生開設公益書法班,免費授課。遇到生活條件困難的孩子,貼補一些紙墨筆硯都是常事。據(jù)知情人介紹,經(jīng)劉長義培訓的書法愛好者超1000多人次,其中有20多名小學生在參加省、市、縣舉辦的書法比賽中獲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劉長義從1986年至今已有數(shù)十篇書法作品入選河南及全國多地群眾書展。1999年其參選的一幅作品被祝嘉書法學院收藏;2001年獲得了首屆中國書畫之星大賽金獎,并于同年在國際科技成果博覽會書法大展中獲成年組金獎;深受全國書法界大家的贊許;2002年,他的書法作品再次獲全國書畫大賽金獎。2004年紀念丁玲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獲三等獎;2010年第六屆中華杯走進河南全國書畫大展獲銀獎;2011年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全國書法大賽獲金獎;2012年紀念四圣全國書畫大賽獲金獎;2009年至2011年曙光杯,中國殘疾人河南賽區(qū),其作品獲得首屆以及第二屆二等獎;更有多幅書法作品先后入選中國翰墨傳世名家作品。
(責任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