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在國慶前后的急劇變化,受到廣泛關注。
系列重磅政策以組合拳方式推出,引爆市場對流動性釋放的想象。短短幾個交易日,股市在2024年9月的最后一周迎來暴漲。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的成交額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牛市與人性,在此刻被迅速放大,并以各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成了投機和炒作的由頭。市場的“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隨之引爆,大批股民跑步入市,新股民掀起了一波開戶熱潮。
之后,股指一路向下,向跑步進場的投資者澆了一盆冷水。散戶的投機激情成就了大機構獲利后的迅速撤退,高盛的交易報告顯示,在為期一周的國慶假期后,對沖基金賣出了創(chuàng)紀錄數(shù)量的中國股票。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老話有深意,從漲停到急跌,如今,中國股市的過山車表現(xiàn)為投資者上了價格不菲的一課。
市場情緒變化之快令人錯愕,而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資源配置重要平臺,資本市場則深刻地反映了宏觀經濟的脈動與走向。
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制約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矛盾。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接著推出的一攬子政策,把擴內需增量的重點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費上,積極發(fā)揮投資有效帶動作用。
政策工具猶如強心劑,在提振信心、扭轉預期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為股市的行情帶來了短期有效的刺激。與此同時,這也源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的支撐——在全球需求邊際弱化與地緣政治經濟沖突不斷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仍展示出了其作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世界制造業(yè)第一大國的韌性,并持續(xù)釋放出紅利,以及在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強大潛力。
但這種由預期驅動形成的在短期內指數(shù)可能的上揚、宏觀經濟可能的復蘇、企業(yè)環(huán)境可能的改善,只是經濟回升向好的第一步。接下來,能否在長期轉化為實質性生產力的提升以及xUc/vnRtd+WtlfOhgEB+XA==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則有賴于更深層次的改革。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主要任務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經濟將不再單純追求速度的增長和規(guī)模的增長,而是通過經濟轉型升級,轉向高質量發(fā)展。
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財政部重磅發(fā)聲,表示要“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指出,逆周期調節(jié)不僅包括已進入決策程序的政策,還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市場普遍認為,這是有利于推動宏觀環(huán)境寬松的信號,其首要目的不是為資本市場的高歌猛進保駕護航。相反,宏觀政策力度的加碼,既表明了國家做增量的決心,也表明了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的決心。事實上,前期股指的大幅波動,并不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也不利于推動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而所謂真正的“牛市”,靠的是市場生態(tài)的恢復和經濟持續(xù)繁榮。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宏觀政策的整體部署,持續(xù)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yōu),持續(xù)夯實經濟基本面,鞏固經營主體信心和預期,讓企業(yè)與居民的資產負債表結構穩(wěn)健,最終形成良性增長循環(huán)。
一言以蔽之,要建設一個健康、合規(guī)、更有投資價值的中國股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深化改革,需要時間。政策合力,需要時間。恢復信心,需要時間。凝聚共識,也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