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靈魂?!傲⒌隆币辉~出自《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其中“立德”居于“立功”“立言”之首,強調(diào)“立德”思想在古代人才培養(yǎng)與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時代的今天,“立德”立的是: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既有個人的私德,亦有國家和社會的大德。
● 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德。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德,是中國人精神文明的根之所在。立,住也,成也?!墩撜Z·為證》有云“三十而立”,是指孔夫子因為自己的德而自覺做到頂天立地。立德的過程是德育,德育的目標是立德,其中的標志之一是心理健康。
所以心理輔導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這要求心理輔導者厘清心理輔導與德育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檀傳寶教授在《德育原理》中指出,對德育概念的認識要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則?!笆匾弧奔丛趪栏褚饬x上,德育是指道德教育,而“望多”則是將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教育一并納入德育。之所以提出此原則,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國內(nèi)迄今仍未形成對德育的統(tǒng)一認識。
與其找尋統(tǒng)一界定,不如大道至簡,回歸措辭本源。德,在古文中有時通“得”,道德有時指“德”從“道”中得,而“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智慧,表示世間萬物運行的規(guī)則或原理,從中得到的“德”則指代人類最高水平的智慧。
從文字源流來看,“德”字左側(cè)為“彳”,右側(cè)與“直”和“心”有關(guān),
故與“心正”、“行正”等優(yōu)秀品質(zhì)有關(guān)。《說文解字》中解,德,升也,可解人的心性升華之意。更有學者將德的右側(cè)解讀為“十目一心”,結(jié)合左側(cè)的“彳”,可合解為“人生活在世間,上對得起天眼,下對得起一心”,亦與“心正”或“行正”類同。綜合而言,“德”表示的是人世間人最美好的心性狀態(tài)。
《禮記·大學》開篇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強調(diào)人心性的原始狀態(tài)就是最美好、明亮的,卻在成長路上逐漸被諸如貪嗔癡等私欲所掩蓋,所以才要“明”即“擦亮”或“揭明”。所以,德育就是朝著人最美好的心性狀態(tài)育人,助人找尋或揭明原本就有的美好心性狀態(tài)。
《孟子》強調(diào)“盡其心,知其性”,佛家則強調(diào)“明心見性”,在本意上均類同。故而,德育本質(zhì)上是心育。
心理輔導在本質(zhì)上亦屬于德育或心育范疇,可從“心理”和“輔導”二詞拆認。
今日之心理,通常是指以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立第一個科學心理學實驗室為起點,徹底從哲學或神學中脫離出來的近代心理學,旨在探究人的知、情和意的一門年輕學科,涵蓋發(fā)展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多個分支領(lǐng)域,而且隨著研究技術(shù)的更迭和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邊界逐漸拓寬。
然而,這和中國哲學中的“心性學”差異甚大。而且,絕大多數(shù)的國人對心理學的認識絕非針對近代心理學,反而是更為傳統(tǒng)或樸素的“心性學”。這意味著,從西方舶來的近代心理學尚未與本土的心理學融合。
在這一現(xiàn)狀面前,我們對“心理”二字的認識同樣可大道至簡,可拆解為“心”和“理”,其界定可參考物理或數(shù)理,即“心的理”?!袄怼笔侵讣y路、規(guī)律等意;而“心”又繞回了中國哲學中的心性學,與“德”中的“心”等同,包括人的思想、情感、精神等,可意會但難言傳。
輔導一詞同樣與德育的內(nèi)涵相通?!拜o”原指古代夾在車輪外旁的直木,每輪二木,用以增加車輪載重支力,故而有輔助、輔佐等組詞。這一本意傳遞出三層意思:
◎ 被輔者本有力量;
◎ 輔者提供外力;
◎ 輔的目的是增強力量。
與今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助人自助”異曲同工。《論語·顏淵》有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正是取自此意,強調(diào)君子的仁德可在以文會友間得以提升。“導”,《說文解字》中稱“導,引也。從寸道聲”,繁體字為“導”。
正如前文所言,“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智慧,而寸強調(diào)小步子。綜合而言,“導”是指小步子地向最高智慧引導,既強調(diào)引導,還強調(diào)正道的方向(即德),還強調(diào)小步子節(jié)奏?!稘h書·王商史丹等傳贊》有云“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顏師古注:“道讀曰導”。
將“輔”和“導”合在一塊,“輔導”一詞表達的意思是輔導者通過激發(fā)被輔導者內(nèi)在的力量,一點一點地引導其積極成長,走向人生的正道。故而,輔導即為輔道,最終實現(xiàn)的是從道中得到人類最美好的智慧—— 德。所以,“輔導”一詞在本意上就是在說育德。
綜上,“心理”是輔導的對象,“輔導”是心育的手段,合并而來的“心理輔導”描繪的是德育或心育的工作路徑,指向的是心理健康,堅持的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wù)。
正是因為上述本意,心理輔導必然與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不同。咨詢一詞拉丁語為consultatio,意為商討、協(xié)商。與心理組成心理咨詢時被譯為counselling。
在中國古代“咨”和“詢”原是兩個詞,咨是商量,詢是詢問,后來逐漸形成一個復合詞,具有以供詢問、
謀劃、商量、磋商等意思。而治療一詞則更隸屬于醫(yī)學范疇。綜合而言,咨詢或治療一詞基本與道、德、心性學等中國哲學無關(guān)。
時至今日,輔導一詞雖可能被譯為counselling、coach、direct、train等,但均體現(xiàn)不出詞背后的中國文化智慧。故而,不同于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這些舶來詞,心理輔導更具中國本土文化特色,與德育有著互通的底層邏輯遵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wù)的必然路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