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在廈門有這么一位“影雕女王”,她不僅打破了石雕技藝“傳男不傳女”的傳統(tǒng),還帶領更多女性端起“石飯碗”,她就是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惠和影雕代表性傳承人李雅華。
出生于石雕世家的李雅華,從小就喜歡和石頭打交道,但回憶起自己學藝生涯,李雅華卻說“并不容易”。原來,惠安石雕素來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tǒng),因此她屢次請求父親李走生教授石雕技藝,都遭到父親的拒絕。然而李雅華并沒有放棄,她一邊混在男人堆里“偷”藝,一邊苦練技藝,最終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和真?zhèn)鳌?/p>
李雅華不但掌握了父輩石雕的全套技藝,還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她將繪畫融入石雕工藝,發(fā)展出風格更加細膩的惠和影雕技藝,進一步拓寬影雕的藝術價值;她還找到了可以在黑白影雕上施色的礦物質(zhì)原料,讓影雕徹底告別單一的“黑白時代”;她帶領匠人將石雕技藝運用到古建筑修繕、主題藝術景觀等領域,讓閩南石藝再放光彩。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影雕,2008年,李雅華創(chuàng)辦廈門惠和石文化園,并以此為基地,進行閩南石藝和惠和影雕的活態(tài)傳承,推動影雕技藝走進社區(qū)、學校、青少年科普教育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中。不僅如此,李雅華還深入惠安崇武鎮(zhèn)、山霞鎮(zhèn)及周邊農(nóng)村,將村里賦閑的家庭婦女集中起來,持續(xù)開展影雕技藝培訓,帶動農(nóng)村婦女居家就業(yè),實現(xiàn)個人價值。
◆素材解讀
從工匠到傳承人,從開辦石雕廠到發(fā)展文旅產(chǎn)業(yè),李雅華對非遺影雕進行藝術化升華、生活化運用和產(chǎn)業(yè)化運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與文旅融合發(fā)展起到了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作為惠和影雕第十六代傳承人,李雅華承接的不僅是榮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她努力為影雕開拓新路,開辟石上萬紫千紅的另一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