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核研院2024屆博士畢業(yè)生董雪、楊林清、曹軍文即將背起行囊,分別前往位于甘肅嘉峪關的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位于內(nèi)蒙古包頭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開啟人生的下一階段。
對于董雪、楊林清和曹軍文而言,“到西部去”,不是喊口號式的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后的必然選擇。
面對親人朋友們的不理解,曹軍文總是耐心細致地說明原因:“希望能把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更多地結(jié)合到工作中去,而那里就是能夠讓我發(fā)揮自身所長的地方?!?/p>
“選擇從事核能技術領域研究,我就已經(jīng)做好了到偏遠地區(qū)為國奉獻的準備。”清華大學畢業(yè)生“啟航獎”金獎答辯現(xiàn)場董雪以題為“在戈壁荒灘追尋‘星辰大?!钡膱蟾?,回顧了自己受“兩彈一星”精神感召,決意扎根西部、學以致用的心路歷程。
“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科研甘坐“冷板凳”,早已成為核能人的日常。“讀博期間的大部分時間是在200號度過的”,“200號”是三位博士畢業(yè)生在采訪中共同提及的揮灑汗水的科研基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科研人員主動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在位于北京遠郊的“200號”“建堆報國、建堆育人”,為中國的核能研究,與國防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摘編自“人民日報公眾號”2024年7月13日)
◆素材解讀
1.青春最美的姿態(tài)。青春最美的姿態(tài)是奮斗,是奉獻,是把自己的夢想和祖國的需要融為一體。清華同窗三博士生受“兩彈一星”精神感召,決意扎根西部、學以致用,展現(xiàn)出了青春最美的姿態(tài)。
2.青年的社會責任。在精致利己主義流行的當下,清華同窗三博士為我們青年作出了正確的示范——追隨老一輩科學家的足跡,扎根西部,“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適用話題
愛國奉獻 社會責任 青年擔當 榜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