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多少樓臺煙雨中

2024-10-14 00:00王雄
中國鐵路文藝 2024年10期

作者簡介:王雄,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漢水文化學者?,F(xiàn)任西南交通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著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學術論著多部(篇),共計750萬字。多篇作品被《人民日報》《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青年文學》《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等報刊刊登或轉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陰陽碑》《傳世古》《金匱銀樓》(合稱“漢水文化三部曲”)、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速度——中國高速鐵路發(fā)展紀實》《中國智慧——中國高鐵科技創(chuàng)新之路》《中國力量——高鐵正在改變中國》(合稱“中國高鐵三部曲”)等。作品被譯為英、法、德、西、俄、阿、日、羅、波等文字。

煙雨樓,是嘉興南湖的標志性建筑,也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瑰寶。

南湖因地處嘉興城南而得名。嘉興舊府城外有兩個湖,城東南的叫滮湖,城西南的叫鴛湖,中間有橋相連,兩湖合稱南湖。因兩湖相連形似鴛鴦交頸,又稱鴛鴦湖。

南湖以煙雨風光著稱于世。煙雨樓矗于湖心島上,四周碧波蕩漾,遠處是翠綠的山巒,近處是似錦的花海。陽春三月,細雨彌漫,云霧繚繞,南湖煙雨樓更顯迷離、蒼莽、雄放,呈現(xiàn)出別具特色的朦朧之美。

煙雨樓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年間(公元936—944年),那時的鴛鴦湖蘆蒿叢生,一片荒涼景象。吳越國王錢镠的第六個兒子廣陵王錢元璙,來嘉興任職中吳節(jié)度使,為便于欣賞湖景在鴛鴦湖邊建起一座樓臺,作為“登眺之所”。據(jù)明萬歷《秀水縣志》載:“元璙筑臺鴛湖之畔,以館賓客?!卞X元璙長年住在蘇州,此樓是他在公務之余,邀親朋好友來南湖休閑的游樂所用。

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吏部尚書王希呂因直言被罷官,他為官清廉,回到嘉興后竟無宅可居,只能住在廟里。皇上得知后,賜他一筆錢蓋房子。王希呂節(jié)儉蓋房,省下錢來在錢元璙的臺榭舊址上重新建樓,后由其兒孫輩擴建成煙雨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朝詩人杜牧一首《江南春》,讓江南承載起歷史的滄桑與沉重。詩人借雨、借樓臺,訴說其心底的那份感慨,描繪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江南春景象。歲月越千年,徜徉在江南煙雨的詩行,這份深邃幽美的意境,一直讓人們享受著那份來自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江南最有古意的煙雨,讓杜牧寫成了人間的千年絕唱。

顯然,煙雨樓取名于這首詩的意境。多少年來,煙雨樓如同它的名字一樣,猶抱琵琶半遮面,山明水秀的地理環(huán)境、雅致文氣的亭臺樓閣,蘊藏著神秘、溫婉、賢淑、靜謐的韻味。

據(jù)《至元嘉禾志》載,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宋朝南渡后,南宋丞相吳潛游煙雨樓,填詞《水調歌頭·題煙雨樓》,首見“煙雨樓”三字。

也許受杜牧美妙詩句的影響,歷代墨客紛紛造訪煙雨樓,題詩作畫者絡繹不絕,不負萬卷詩篇詠誦,其中最為癡迷的當屬乾隆皇帝。乾隆筆下的壯麗景色和深遠情懷,讓煙雨樓的名聲大噪,使之成為無數(shù)風流雅士的向往之地。

嘉興南湖水面開闊,波光粼粼,微雨欲來,蒼茫迷蒙。

淫雨霏霏的時節(jié),湖面薄霧如紗。湖心島上,在綠樹紅墻的掩映下,風姿綽約的煙雨樓靜臥在如畫的湖山中,輕煙滿湖,風雅別致。

這是一座飽經(jīng)戰(zhàn)禍的樓閣。首遭重創(chuàng)是在南宋建炎年間,煙雨樓問世近200年后,在金兵的鐵蹄之下,這座屹立于自然美景中、為眺望自然景觀而修建的煙雨樓頃刻間被毀。

直到70多年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罷官回鄉(xiāng)的王希呂重建了這座古樓。這次重建的重大變化是將亭臺變成了樓閣。爾后,煙雨樓幾易其主,幾經(jīng)興毀,歷盡滄桑。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一方面拓寬清理河道,一方面拆遷兩岸違章建筑。疏浚河道產(chǎn)生大量的淤泥、雜草、瓦礫,按慣例都是堆在城內的空地上。趙瀛提議將河泥堆積在湖心,形成一個“厚五丈,廣二十丈”的湖心島。這樣既解決了河泥的堆放問題,又打造了景觀,形成了南湖現(xiàn)在的格局,稱之為鴛鴦島。次年仿“煙雨樓”舊貌,建樓于島上,后經(jīng)過擴建、重建,逐漸成為具有顯著園林特色的江南名樓。

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嘉興知府龔勉修葺湖心島,在煙雨樓周圍增筑亭榭,共十二景觀,名曰“瀛洲勝景”。其中在樓南面臨水拓臺,為垂釣之處,并題書“釣鰲磯”三字刻于石上?!搬烐棥币鉃槎喑鋈瞬?,獨占鰲頭。結果,釣鰲磯筑成的下一年,秀水縣舉人朱國祚得中狀元,果然應了“釣鰲”的吉兆。從此之后,煙雨樓不再僅僅作為登臨游覽的勝地,更是“有關一郡文風”的象征了。

煙雨樓、釣鰲磯成就了嘉興好風水。清康熙年間,重修煙雨樓后,嘉興出了狀元沈廷文;雍正年間李衛(wèi)撥款重修煙雨樓,乾隆年間嘉興又出狀元汪如洋。此后,這塊風水寶地名聲大振,文人名士爭相頂禮膜拜。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湖南善化人許瑤光出任嘉興知府之職。上任的第二年,就開始著手對煙雨樓進行整治和美化,不斷在煙雨樓附近增光添彩,建成了清暉堂、菱香水榭、菰云簃、八詠亭、亦方壺、寶梅亭等景點。

到了1918年,嘉興知事張昌慶會紳募捐重建煙雨樓,形成了以煙雨樓為主體、面積達11畝的古建筑群,便成了如今人們看到的模樣。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多次投資修葺煙雨樓,讓古老園林煥發(fā)新貌。湖心小島上的清暉堂、小蓬萊、來許亭、東河西御碑亭等,都隱藏著值得訴說的歷史文人故事。

登臨島嶼,眼前是一座仿古木質結構的二層樓閣。園周短墻,曲欄圍繞,四面長堤回環(huán),門外北側墻上嵌有“煙雨樓”石碑。園內周圍亭閣、長廊、假山、花臺,疏密相間,錯落有致。

煙雨樓重檐飛翼,典雅古樸。正樓兩層,高約20米,重檐飛翼,朱柱明窗,氣勢非凡,典雅古樸。庭院四周花木假山,布局精巧,一步一景。煙雨樓正樓東南側各有一座乾隆皇帝題詩的“御碑亭”。湖中有池,島中有堤,煙雨樓完整地體現(xiàn)了中國造園藝術風格。

煙雨樓邊的鑒亭和煙雨相通,是當年許瑤光離職前所建,因為受到嘉興民眾的敬重和愛戴,許瑤光內心感到不安,臨別贈言時建議修建“鑒亭”。鑒為“誡”,“亭”為正確處理與對待之意。

樓中還有許多石刻,其中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的題刻,元代吳鎮(zhèn)竹畫刻石,近代吳昌碩所書的墓志銘碑刻等尤其珍貴。煙雨樓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閣錯落排列,回廊曲徑相連,玲瓏精致,各具情趣。

這一天,似乎十分尋常。

嘉興火車站人流涌動,一列上海開往杭州的早班火車,停站兩分鐘后,又急匆匆地開走了。車上下來一行人,不約而同地來到距車站一公里外的獅子匯渡口。碼頭上停著一條畫舫,客人上滿后,畫舫穿橋過河,朝嘉興南湖駛去。

湖面輕煙薄霧,幾艘小舟蕩漾其間,半湖水面都浮著碧油油的菱葉,放眼觀賞,頓覺心曠神怡。畫舫來到湖心島,放下一撥客人后,開始在湖面蕩漾……

這艘畫舫,就是今日的“紅船”。畫舫上的客人,就是日后享譽世界的“中共一大”代表。南湖煙雨樓見證了這一切。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棟房子里召開,但很快就被巡捕監(jiān)視上了。不得已,立即休會轉移。代表之一的李達,其夫人王會悟是嘉興人。王會悟提議,將會議轉移到南湖來。8月1日,王會悟、李達、毛澤東先從上海來到嘉興,租好了旅館,就出來選“會場”。

他們登上南湖湖心島上的煙雨樓,只見四周煙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著幾只游船,不覺靈機一動,就租一只游船來當“會場”。三人一拍即合,當即設計好了游船停泊的位置,即煙雨樓的東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島,就在水中來回漂蕩。第二天,代表們分散行動,相繼從上海來到嘉興,來到南湖,來到這只小船上。下午,在船上續(xù)會,通過了最后兩個文件,完成議程,莊嚴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由此,南湖紅船成為中國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成為比煙雨樓更聞名的紅色存在。

登上南湖湖心島,只見煙雨樓前的岸邊??恐磺耙缓髢芍荒敬瑑纱淮笠恍?,大的為畫舫,小的為篷船,船體表面桐油已經(jīng)發(fā)黑,但船身依然硬朗。巍峨的煙雨樓作證,這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者們泛舟湖上的“中共一大”會址船——紅船。

1964年4月5日,清明時節(jié),細雨綿綿,時年78歲的“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故地重游,他再次回到南湖,登上煙雨樓,并揮筆寫下《清明節(jié)游嘉興南湖訪煙雨樓》一詩:

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nóng)。

重來正值清明節(jié),煙雨迷蒙訪舊蹤。

這首七絕詩,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時的情景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初心。這個在煙雨樓前誕生的政黨,傳承馬克思主義的紅色基因,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為之不懈奮斗。這年5月19日,郭沫若巡視南湖,也曾題詩一首。

煙雨樓前檐懸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樓下正廳楹聯(lián)“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币酁槎匚渌鶗?。重檐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下,董老的字更顯剛勁有力。

紅船邊不遠處是訪蹤亭,亭子是為紀念董必武同志1964年重訪南湖時為南湖革命紀念館所題的詩句所建。

南湖煙雨樓自古就是詩的王國。

江南水溫柔萬物,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著一方水土的文脈,綿延千年。湖心島上蓬萊境,詩意朦朧煙雨樓,這座遠離塵囂的水鄉(xiāng)園林雅筑,自誕生之日起便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為其歌詠贊嘆。

宋朝時,嘉興地處京畿之地,南北交通往來之所,海上貿(mào)易昌盛,經(jīng)濟發(fā)達,地嘉人興。當時,衣冠南渡的世家大族在這塊風水寶地落地生根,文人墨客頻繁往來。尤其是每年三月十六蠶神生日和六月廿四荷花生日,騷客與白丁黔首,匯集在湖心島上,或賞月吟詩,或虔心祭拜,或延請劇社搭臺唱戲,或租一葉扁舟,請三五好友,共游南湖。

北宋大文豪蘇軾兩度在杭州任職,他三過嘉興,在《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詩中,寫下了柔情似水的鴛鴦湖名句:“鴛鴦湖邊月如水,孤舟夜傍鴛鴦起?!蹦纤卧娙藯钊f里多次登煙雨樓,留下了《煙雨樓》等多首佳作。詩中的輕煙、淡雨、碧瓦,朱甍、漁歌、遠樹等意象,營造出了一種清麗、明快、閑適的意境。

元代吳鎮(zhèn)在其組畫《嘉禾八景圖》中的《鴛湖春曉》中落了一處煙雨樓,后來者如李嘉福、秦炳文、吳秋農(nóng)皆曾以煙雨樓入畫。詩文上的佳作也是俯仰皆是。名家如吳鎮(zhèn)、張岱等,都曾傳世煙雨樓的詩文。

有趣的是,嘉興人開口閉口少不了煙雨樓,而清代詞壇領袖朱彝尊所作的《鴛鴦湖棹歌》,書中收錄100首詩,涵蓋了當時嘉興所有勝景,卻唯獨沒有提到煙雨樓。

客居嘉興的詞人繆永謀為《鴛鴦湖棹歌》作序,文中記述了這樣一則故事:古時喝酒劃拳,輸者要報一家鄉(xiāng)名物,有嘉興人落敗,言“煙雨樓”,復敗,言“煙雨樓”,再敗,又欲言“煙雨樓”,友人笑而止之,欲換詞,百思不得。敗興返家,告訴妻子如是如是,妻子說:你怎么不說煙雨樓呢。

這則故事可見,說一千道一萬,嘉興人心中唯有煙雨樓也。朱彝尊的意圖很明顯,他想借這100首棹歌證明——嘉興不止僅有煙雨樓。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初江南名士、著名詩人吳偉業(yè)、錢謙益和陳維崧等人,云集南湖,創(chuàng)立“十郡大社”,連舟百艘,吟詠詩文,三日不絕,盛況空前。

到了近代,著名詩人、畫家吳藕汀不僅作《煙雨樓史話》,畫煙雨樓,于詩文上,對煙雨樓也著墨頗多。他居住的紅霞樓,就在鴛鴦湖畔,與煙雨樓遙遙相映。他自創(chuàng)“煙雨樓慢”詞牌,填寫煙雨樓詞多首。此外,吳藕汀還曾依吳鎮(zhèn)八首《酒泉子》,重填八首作為自己組畫《嘉禾八景》的配詩。

民國之后,新生活大開自由戀愛之風,湖心島上,鴛鴦湖畔,又成了青年男女“約會勝地”。嘉興籍才女、民國著名女作家褚問鵑在回憶錄《花落春猶在》中寫道:“我在煙雨樓見一文人題詩,文采斐然,頓生愛慕之情?!睅捉?jīng)波折,她終見到了題詩的青年詩人,如愿結成情侶。但其后不久,褚問鵑嫌青年詩人過于多愁善感,便棄他而去。這又是一則煙雨樓的詩文佳話。

美景之下,必有美食。嘉興人的美食,制作精細,取名大都與煙雨樓有關。

舊時每逢過年,嘉興人都會準備一個“洋盒”,內置小格若干,盛甜食果脯,招待賓客。若遇主人盛情,零食堆疊如丘,蓋不能合,只得小心翼翼地端到賓客面前??腿吮銜芸蜌獾卣f道:“哎呀,您這是造煙雨樓啊!”算是對主人最好的答謝。嘉興人眼中的煙雨樓,儼然成為最好的代名詞。

每年過年,嘉興人桌上都會有一道大菜,大盤中置冰糖蹄膀,四圍淺淺地淋上一層醬汁,好似湖中一島,島上一樓,取其形似,喚作“煙雨樓”。

南湖船菜很有名。船菜,顧名思義是在船上制作、船上享用的美味佳肴。船菜源于江南水鄉(xiāng),經(jīng)過嘉興南湖幾代船娘的不斷改良,現(xiàn)已成為具有嘉興特色的宴席菜。船菜兼旅游與美食雙重特色,在嘉興烹飪史上獨樹一幟。

船菜貴在用料,原料主要來自南湖特色時鮮,如魚、蝦、蟹、鰻之類,尤其注重原料新鮮和烹飪手藝。許多菜肴均在船上活捉、活殺、現(xiàn)烹、現(xiàn)吃,可謂鮮美絕口。游船繞運河水道緩緩滑行,進入南湖,繞航轉圈。徜徉于靜謐的南湖,遙望燈光燦爛的煙雨樓,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一頓大餐,余味三日。

在品嘗船菜的游船上,船娘還備有各種小食和點心,還有南湖菱和南湖風菱等南湖特產(chǎn)。南湖菱殼薄,肉厚鮮嫩,有菱無角,狀似元寶。據(jù)說,嘉興南湖菱,因產(chǎn)于南湖煙雨樓前的荷花池而得名,乃菱中罕見的珍品。生吃,脆爽清甜,做菜,清炒紅燒,美味佳肴。

南湖菱原來是有角的,傳說乾隆皇帝南巡到南湖,在品嘗菱角時,不慎將嘴唇刺破,便戲說道:小小青菱,若無角,豈不美哉!誰知,這話正好被菱花仙子聽到,南湖菱就變成無角了。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的《煙雨樓》詩,最后一句是:“徙倚闌干衫袖冷,令人歸興憶莼鱸?!睂懙木褪菍枢l(xiāng)美味的懷念。詩人倚靠在欄桿上,袖子有些冷,不禁思念起莼菜和鱸魚的美味。盡管詩人十分懷念家鄉(xiāng)的美食,但他仍然不想離開美麗的煙雨樓。這種煙雨樓情緣,既源于大自然的美麗和神秘誘惑,也有來自人生心靈深處的感悟。后來,人們以“憶莼鱸”喻思鄉(xiāng)或歸隱之念。

從此以后,嘉興開始時興“莼羹鱸膾”這道名菜,即將南湖新鮮鱸魚切成細絲,與莼菜同煮,略加豆豉,不說一碗,只一口,魚香菜香就會從嘴里滑至喉頭,清爽神氣直沖腦門兒?!拜弧笔且环N江南水菜,可做羹。鱸魚為南湖盛產(chǎn),棲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層,喜歡群居,捕食蝦類和小魚為食。

據(jù)唐房玄齡的《晉書·張翰傳》記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翰一葉扁舟歸故里,沒多久洛陽大亂,他的上司也在亂中死于非命。逃過一劫的他,被眾人一致稱贊:“不為名利遮望眼,只緣吳中莼菜羹?!笔裁唇杏羞h見?這就叫有遠見。

張翰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據(jù)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莼羹鱸膾”,也叫“莼鱸之思”,形容家鄉(xiāng)的美味菜肴,也比喻懷念故鄉(xiāng)的心情,或表示自己不在乎名利地位,只求大隱于市。

李白《行路難》詩末尾寫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化用的就是西晉張翰的故事。

對嘉興人來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煙雨樓。尤其是為官一任的嘉興知府,都有著強烈的煙雨樓情結。

明末清初數(shù)十年間的戰(zhàn)亂,嘉興飽受戰(zhàn)火,煙雨樓難逃劫難,凋敝破敗,一片廢墟。許煥、盧崇興、季舜有這三任嘉興官員,都想著要恢復這東南名樓的舊觀。然而,前后二十多年中,三次動工,均未能如愿。

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江蘇太倉人許煥任嘉興知府。許煥對于嘉興并不陌生,他曾多次游覽過南湖煙雨樓,對湖波雨景、一草一木都有著很深的印象。這次上任嘉興,見到南湖一片瘡痍,“觸目寒煙,傷心蔓草”,遂萌生了重修煙雨樓的愿望。他在《煙雨樓詩序》一文中,表露了這一愿望和不無蒼涼的心情。

一年后,許煥領銜撰寫并刻了“煙雨樓題名碑”,開始為重建煙雨樓做準備?!盁熡陿恰比钟僧敃r的著名書法家冀應龍書寫。后來,這題名碑不知何故被埋入地下,直到1917年才被挖掘出來,現(xiàn)在鑲嵌在湖心島“清暉堂”的北墻上。

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擇日動工。正在這個時候,有人彈劾許煥為重修煙雨樓而動用國庫,撤去了許煥的知府之職。重建煙雨樓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其實修葺煙雨樓花費不會太大,顯然是有小人惡意中傷。

許煥重建煙雨樓的計劃一擱就是十余年,直到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廣寧人盧崇興出任嘉興知府,見城河有很大一部分已被淤塞,舟船來往、農(nóng)田灌溉都十分困難。他就學當年趙瀛的做法,疏浚市河,把挖出來的土石雜草堆到南湖湖心島上。他在《守禾日志》中說:“自城門下起,逐節(jié)挑浚。搬運瓦礫淤泥,東南兩門卸煙雨樓空處……”湖心的小島上又一次增加泥土,填高了地基,為重建煙雨樓打好了基礎。

盧崇興專門寫了一篇《重建煙雨樓疏》,躊躇滿志地說:“用告屬城民吏,協(xié)力思襄,發(fā)筑殘基,光復故宇?!笔獠恢?,人算不如天算,重建工程還未開始,盧崇興就被調到臺州。他雖不像許煥那樣丟官,開浚城河的工程也勉強完工,但煙雨樓未能重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盧崇興走后四年,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煙雨樓終于開始重建了。當時的嘉興知府是袁國梓,但建議重建煙雨樓的卻是他的副手嘉興同知季舜有。知府不出頭,也許是吸取了前任的教訓。

據(jù)舊志載,季舜有為官清廉,不畏權勢,很得百姓信任。他在做石門知縣時,拿出自己的俸祿,重修了大運河畔的古跡皂林驛,口碑極佳。

好事多磨,正當季舜有準備好好做一番事的時候,他又被調離了嘉興。這次重修工程倒沒有因此而停下來,但顯然也受到了影響,直到四年后的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煙雨樓重建完成,當時的嘉興知府是劉瑆。從許煥、盧崇興到季舜有,前人栽了幾十年樹,到他這里總算是開花結果了。

嘉興人對勇于任事的季舜有沒有忘記,在煙雨樓落成后,專門為季舜有立了一塊“季侯去思碑”,稱頌季舜有重建煙雨樓的功德。

乾隆皇帝對南湖煙雨樓似乎有一種特殊感情。

乾隆帝一去嘉興,就不由自主地迷戀上了風景優(yōu)美的南湖,明爽秀麗的煙雨樓。他曾六下江南,每次都去嘉興,八次登上煙雨樓,而且每次前去,都寫有詩篇,以記其游。乾隆以煙雨樓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古詩,多達33首。他把煙雨樓比作蓬萊仙島、方壺仙境、水晶宮,對富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煙雨風光贊嘆不已,可見他對煙雨樓之愛。

南湖湖心島上兩座御碑亭內的碑石上,鐫刻著乾隆六次下江南題詠南湖煙雨樓的十五首詩。清代許瑤光曾在煙雨樓東北建有小軒“亦方壺”,取名就出自乾隆第二次下江南題詠的《煙雨樓即景》中的詩句:“不蓬萊島即方壺,弱柳新荑清且都?!?/p>

在煙雨樓上,乾隆皇帝還召見了煙雨樓的設計者和創(chuàng)造者五代吳越文陵王錢元璙的后代,并同他一起在煙雨樓觀景作詩唱和。這段史話,乾隆皇帝在《煙雨樓》詩中,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記錄下來。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開始第一次南巡,從北京出發(fā),至蘇州后,自吳江到嘉興,過嘉興時駐蹕在秀水縣北教場大營,就是北門外杉青閘對面的御花園,而且乾隆帝指名要上煙雨樓。自此,煙雨樓開始關閉,禁止游人登樓。

為了迎接皇帝登臨,嘉興知府曾經(jīng)對煙雨樓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整修。整修后,煙雨樓改變了原來的面貌,如煙雨樓主樓由以前坐南朝北、面對城垣改建成了南向而北負城郭。

中國自古就有“尊者坐北朝南”之說,嘉興知府別出心裁,想借喻“改造門庭”,便將煙雨樓來了一個獨特的“反軒”設計。煙雨樓在建造之初,為了能遠眺嘉興市區(qū),門朝向北,其后置軒,為棲鳳軒。自煙雨樓改成了朝南,緊靠煙雨樓大樓后的“棲鳳軒”變成了在樓前,成了大樓前的一個裝飾品,使煙雨樓顯得更加雅致美觀。

沒想到這一有違傳統(tǒng)的庭院結構,本是無心插柳之舉,反倒備受時人青睞,蔚然成風。此后,江南大戶人家新造私家庭院,在樓前必依照煙雨樓的式樣,加上一個軒,將廂房側置于房前,一度成為嘉興建筑工藝上的一個特殊風格。

舊時煙雨樓的河埠在北畔堤上,就是豎立“魚樂國碑”的地方。由于大樓改換了方向,原有的石埠失去了作用,于是在東岸堤上,重新建造了一座大石埠,與鹽倉橋遙遙相對。

當時,在煙雨樓大樓前湖畔有兩個亭子,分居左右,為浮玉亭和凝碧亭。在改建了大石埠后,因用圍墻將煙雨樓和湖堤隔絕,這兩個亭子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于是,這二亭都被拆除,在其舊址旁改建了“凝碧閣”。煙雨樓前面的大士閣也改建在煙雨樓的側面,改稱“大閣殿”,額名小普陀。

嘉興是金庸先生的故鄉(xiāng)。

南湖的煙雨,輕柔纏綿、寧靜包容,承載著金庸?jié)M滿的俠骨柔情。金庸才情縱橫的敘寫,稱霸武俠“江湖”數(shù)十載,江南水鄉(xiāng)的場景時常出現(xiàn)在他的武俠世界中。他肆意揮灑英雄豪杰,動情抒發(fā)家國大義。

金庸用最溫柔的文字,無不流露出濃濃的故鄉(xiāng)情,書寫著綿綿不盡的鄉(xiāng)愁。毋庸置疑,故鄉(xiāng)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意味著什么,有多么重要。鄉(xiāng)愁滋養(yǎng)著他的浪漫情懷,也給了他“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俠骨風范。

武俠世界中的煙雨樓,竟然是真的存在,就連名字也不曾更改,就在嘉興這座千年古城,讓許多武俠迷驚奇不已。武林豪俠聚集南湖煙雨樓,中秋大戰(zhàn)震驚武林,郭靖、黃蓉比武煙雨樓,煙雨樓也成為群俠會戰(zhàn)的神話之地,令讀者心生向往。

煙雨樓遠離陸地,四周為水,可謂大隱隱于市,武林人士相聚江南,隱于小島大戰(zhàn),順理成章地成為一段神秘的武林傳奇。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就有煙雨樓。于是,南湖煙雨樓成為華人心中的向往。金庸小說成為“全世界華人的共同語言”,成就無數(shù)人的武俠夢。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曾在《陶庵夢憶》卷六記載:“嘉興人開口煙雨樓,天下笑之。然煙雨樓故自佳?!弊怨乓詠?,煙雨樓就是嘉興人心中的驕傲。

金庸也免不了俗,早在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里,煙雨樓就已出場?!吧涞袢壳敝?,煙雨樓已是地標性建筑。這里曾是正邪兩派的混戰(zhàn)之地,此刻刀光劍影不再,而金庸筆下的江湖仍在。

無論是江南的燕子、楊柳與杏花,還是細雨中的小船,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事一人,都被金庸寫進武俠江湖,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童年時的錢江潮涌,少年時的南湖煙雨,都成了金庸江湖傳奇的時空場景。

《射雕英雄傳》中的多條故事線交匯和多個人物出場,全都集中在煙雨樓上。第二回中,就在妙趣橫生的煙雨樓,丘處機與江南七怪斗法,定下十八年后煙雨樓比武之約。為了一個承諾,“江南七怪”遠走漠北,尋找郭靖,為少年郭靖種下“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種子。煙雨樓之約是整個故事起點,并貫穿全書,可謂是精彩紛呈,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1992年12月,離家44年后的金庸,應邀回到故鄉(xiāng)參加母校嘉興一中90周年校慶。他重游南湖和煙雨樓,揮毫寫下“舊地重游,煙雨如舊”。這滿滿的一湖煙雨,有風和日麗,也有風雨交加,全沸騰在他的心里或筆下?;蛟S金庸從來就不曾離開煙雨樓,這里永遠是他心中頂好的去處,也是他心中風雅至極的地方。

杏花春雨江南,書中數(shù)載鄉(xiāng)愁。

故鄉(xiāng),是一個無比美好的字眼。金庸晚年曾說:“有時回憶小時候在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麗的??傁?,老了,再回到這個地方來住?!?/p>

乾隆一直惦記著煙雨樓,念念不忘。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后,終于下定決心,將煙雨樓搬到承德避暑山莊來。他命畫師將南湖的煙雨樓描繪下來,回京后遂按煙雨樓意境,組織能工巧匠仿建,總花費豪銀三萬五千余兩,在承德避暑山莊的青蓮島上建造了中國第二座煙雨樓,又名煙波致爽。就這樣,一座取其意境、求其神似的同名建筑誕生了。

有傳說,當年乾隆曾微服南下,來到嘉興煙雨樓尋找傳聞中的親生母親,未果。他佇立于南湖邊,放眼望去,湖色迷漫,煙雨樓挺立其間,似景似幻,心情頓時開闊起來。他回京后便令人在承德的避暑山莊內仿建了一座樓閣,也取名為“煙雨樓”,以懷母憶江南。

據(jù)《承德府志》記載:湖水自東北演迤而南至萬樹園之陽,凈練澄空,沙堤曲徑,如意洲在焉,其北為千林島。后康熙將此島更名為青蓮島,島面積為2400平方米,其主體建筑正是煙雨樓。

承德煙雨樓,以南湖煙雨樓形制為藍本,自南而北,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四面皆窗,正面檐下懸掛乾隆帝御題云龍金匾“煙雨樓”。前為門殿,后有樓兩層,紅柱青瓦,門殿三楹,中為通道。門殿的北邊有圍廊,是常規(guī)的方形形狀,同主樓的四面圍廊相連。樓東為青陽書屋,是皇帝讀書的地方,樓西為對山齊,兩者均三間,樓、齋、書屋之間有游廊連通,自成精致的院落。

承德煙雨樓的布局緊湊,院落古樸挺拔,莊嚴肅穆。附屬建筑一高一低,一遠一近,一洞一庭,一山一水。憑欄遠望,萬樹園、熱河泉、永佑寺等歷歷在目。夏秋時湖中荷蓮爭妍,湖上霧漫,狀若煙云,別有一番景色。

次年,新樓建好后,乾隆十分高興,特作了一首七言律詩《煙雨樓》,其后四句是:

最宜雨態(tài)煙容處,無礙天高地廣文。

卻勝南巡憑賞者,平湖風遞芍荷香。

在乾隆看來,煙雨樓為山莊天地增添了文采?!疤旄叩貜V文”,既含日月星辰的分布與運行,又包括山岳、河海、平原等地理狀貌。煙雨樓地處清澈的澄湖之中,它與避暑山莊的自然環(huán)境很和諧,也像嘉興煙雨樓一樣,以其“雨意”“煙情”引人喜愛。

青蓮島因假山洞穴而增添了幽靜,煙雨樓因翹檐松枝而增添了飛動,因白墻月門而增添了秀氣,因回廊曲徑而增添了含蓄。在山雨朦朧時,煙雨樓湖山盡洗,雨霧如煙,水空一色,天地不分,虛無縹緲得就像一個仙境。

sKX9cIS4utohunlrqmh55BkgSsjH+/ZKrdMKsRoccJ0=

山莊秀美的湖光山色,眾多的瓊樓玉宇,吸引了大把的電影、電視劇導演,他們把山莊作為拍攝地,佳作頻出,轟動全國的電視劇《還珠格格》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1998年,《還珠格格》剛剛播出就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可以說是一代人的回憶,而劇中“漱芳齋”的取景地正是避暑山莊的煙雨樓。爾后,相繼在這里拍攝了電視劇《打狗棍》《戲說乾隆》《宰相劉羅鍋》,以及電影《臥虎藏龍》《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等,多達50余部。

朦朧如紗,詩意如夢,這就是獨屬于江南煙雨的味道。笙歌漫漫,煙雨飄飄,行走在水波漫漫之地,這不得不讓人想到江南的迷離與散淡,還有朦朧的煙雨。問江南大地,多少樓臺煙雨中?

煙雨樓與歷史同在,它不僅是一座古樓閣,更是一首永恒的詩,一幅流動的畫。有一種詩意獨屬于江南,那就是江南煙雨。每個人心里大都有一個江南夢,即使不曾抵達這個地方,也會感覺分外熟悉。

煙雨樓,一個讓人沉醉留戀的地方。每一次登臨,都能讓人感受那份古老而又深沉的文化底蘊,領略到那種強烈的人文精神,當然還有歷史的厚重,自然的美景。

我以為,如果說煙雨樓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存在,那么江南則是一種朦朧之美的虛幻表達。我不妨如此形容它:寓有形于無形,寓有聲于無聲,寓千言萬語于萬籟俱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