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類觀察世界,要么是用柏拉圖的角度,要么是用達爾文的角度。達爾文的進化學(xué)說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理論:天底下沒有所謂的本質(zhì),每種生物都代表了一種真實存在的生物學(xué)特性,而且這些特性,不僅有遺傳,還有變異,一直在變化,不要徒勞地做總結(jié)。任何東西都在一點點地積累著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人類只好給它另起一個名字,它就變成了另一個東西。
這是一種有別于“本質(zhì)主義”的全新世界觀:我們身處的世界是復(fù)雜多樣、不斷演化的,一切都有聯(lián)系,一切也都不一樣。達爾文視角的價值在于,理解并且接受這個世界的多樣性,以及承認我們就是無法全面掌握它。
任何一個事物擺在我們面前,可能都帶有一些標簽。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標簽扒開,然后不斷提問。這是件好事,那么請問,它的代價是什么?這是個當時看來不錯的方案,那么請問,在長期的運行中,它帶來了什么意料之外的結(jié)果?等等。
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要的可能不是最終的答案,而是一張“進入更廣闊的生活的通行證”。
(摘自“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