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讀《周易》經文應以爻辭為主,爻辭是文王及其集團的政治思想與人生智慧,實乃孔子學《易》的文字對象?!兑捉洝分纬桑加谪悦〉?,它并沒有固定的原理,然則有若干形成思路。其間極具特別意義之處,當屬單陰五陽與單陽五陰的卦名構建,此十二卦最能展露六爻爻辭之位階角色思想?!兑讉鳌分T篇與爻辭解釋直接相關者,當屬《小象傳》與《文言傳》二篇,及《系辭傳》上下各一章闡釋孔子的解經文字。疏解《易經》首當揣度卦名之由來,次之乃探賾爻辭,之后方可索隱卦辭之諦?!跺鑲鳌放c《大象傳》均可僅視作后學之創(chuàng)作,與爻辭意旨的疏解關聯不甚緊密。而《序卦傳》與《大象傳》乃與卦名之由來無甚關聯,不必據此二者解析卦名,此皆儒家哲學之義理發(fā)揮。
[關鍵詞] 爻辭;卦辭;《彖傳》;《大象傳》;《周易》
[中圖分類號] B2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24)05-0026-10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reative Spirit and Writing Style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n the Center of Yao Ci
DU Bauruei,WANG Wenwen
(School of Humanitie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ripture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should mainly focus on the line statements, which are the political thoughts and life wisdom of King Wen of Zhou and his group, and are actually the textual objects of Confucius’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forma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began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hexagram names. It does not have a fixed principle, but there are several ideas for its formation. Among them, there are unique and meaningfu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hexagram names for single yin and five yang, and single yang and five yin. These twelve hexagrams demonstrate the hierarchical and role thinking of the six line and line words. The various chapter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ne and verse, should belong to the two chapters of “Xiaoxiang Zhuan” and “Wenyan Zhuan”, as well as the upper and lower chapters of “Xici Zhuan”, which explain Confucius’ interpretation of scriptures. To decipher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first step is to speculate on the origin of the names of hexagrams, followed by exploring the lines and phrases. Above this, one can uncover the essence of hexagrams and phrases. Both “Tuan Zhuan” and “Daxiang Zhuan”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creations of later scholars, and a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lines. However, the “Xugua Zhuan” and “Daxiang Zhuan” a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hexagram names,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analyze hexagram names based on them. These are both the interpretations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Key words: Yao Ci; hexagram; “Tuan Zhuan”;“Daxiang Zhuan”; The Book of Changes
《周易》是講人事變化的著作,而所有人事變化應對的智慧皆于爻辭中呈現,遂唯爻辭乃《周易》經文之樞要與精髓,理解經文之核心在于詮釋爻辭。爻辭之撰寫
本文所引卦象、卦名皆出自十三經注疏本《周易正義》,見參考文獻[1]。,源于對卦名所述議題的闡釋,針對主題,借六爻架構,逐一表述,據此爻辭文字方乃出現。[1]而爻辭撰寫之過程,定有固定的思維原理,此乃《周易》六爻內部蘊含的社會階層之角色邏輯。六十四卦為六十四個議題,六爻乃將這些議題置于六個社會階層的人物角色間,論不同位階人物的應對進退之道。另亦配合時間發(fā)展的序列,分為六階段,由始至終,論其發(fā)展,意旨通常亦不背離階層之解讀。六爻為任一事件由始至終的六個發(fā)展階段,這是社會關系的上下尊卑結構,亦相當于由下至上的六個角色位階,而爻辭乃在論這一事情的發(fā)展變化。此旨于乾、坤兩卦之爻辭已完全彰顯展露,乾卦講君王的成長歷程,坤卦講大臣的成長歷程,遂乃呈現如下之角色身份:
(一)初爻:初入,新進人員;
(二)二爻:受命,基層干部;
(三)三爻:邊緣,資深基層人員;
(四)四爻:高位,中央高層主管;
(五)五爻:君王,最高領袖;
(六)上爻:閑置,卸任高階主管。[2]107-112
爻辭既源于卦名之議題,卦名當源自卦象。取名之原則,乃由若干不同原則共同構成,后文將詳述之。重點在于,其中一種卦名形成的原則,是借由單陰五陽及單陽五陰之卦象的特征而形成卦名,從這十二個卦象、卦名及爻辭的意旨,更可確立爻辭之寫作,即是以時間發(fā)展配合尊卑地位的階層邏輯而形成的。同時,卦名取得的思路必顯現在爻辭之寫作上。爻辭既定,卦辭便隨之而為或綱領或結語之表述,認識《周易》經文應以爻辭為先,然后才能理解卦辭之意旨。卦名、爻辭、卦辭既已確定,《周易》經文于焉完成。至于后起之《易傳》文字,有些是符合卦爻辭寫作原理所做的發(fā)揮,有些則不然,只是自己的特殊意見的自我發(fā)揮。自我發(fā)揮可以是哲學創(chuàng)作,但不一定是卦爻辭的恰當解讀。以此,又可以一一定位《易傳》各篇之意旨。重點在于,不能把《易傳》各章言于卦名的文字,都當作是在談卦名取得的原理,例如《彖傳》《大象傳》《序卦傳》就都與卦名取得的思路無關,僅能視為它們的作者針對自己關心的理論問題而提出的創(chuàng)造發(fā)揮之文字。
下文將從經文與卦象的關系、卦名之取得、爻辭與卦辭之撰寫原理談起,并展開對《易傳》各篇的意旨定位之討論。
一《周易》經文與卦象的關系
《周易》中的《易經》部分,精華在爻辭,基礎在卦象。本節(jié)對卦象的討論,主要扣緊《周易》經文的形成之需求。經文包括卦名、卦辭、爻辭,其中卦名由卦象之聯想而得;爻辭由卦名所指涉事件之發(fā)展邏輯的文字化而形成,依據在于卦象與卦名;至于卦辭,是六爻爻辭的綱領,或為前提或為結論,依據在于爻辭。所以,立足于卦象的《周易》,是先有卦名,而后有爻辭,而后有卦辭。
筆者所說的先后是認識邏輯上的先后之意,至于成文,應是一體同構,不言先后,除非學界考證文王卦辭、周公爻辭之說得以確定,否則無須論究時間之先后,只說認識邏輯之先后即可。在卦名首出后,展開為爻辭,并由卦辭系以為綱領或總結,所以卦辭決定于爻辭,而爻辭直接發(fā)揮卦名所定之議題。王船山言:“以一卦言之,彖以為體8pl54tVnf6sCFbsyWc7HSg==,六爻皆其用。用者,用其體也。原其全體以知用之所自生,要其發(fā)用以知體之所終變。”[3]607“讀《易》之法,以彖為主,而爻之雜撰是非,因時物而成者,即其質以思其變,乃謂之知《易》。”[3 ]609船山以體用說卦爻辭,自是彖重于爻,筆者欲講授《周易》,自是要彰顯爻辭,因為這樣才能豐富易理,而使世人學以致用。這是因為,卦名有其取名的原則,絕對是依據卦象而來,卦象是先有的、本有的,基于它而有卦名,有卦名而后有卦爻辭。也就是說,卦象固有,已然成章,故而就《周易》經文而言,定是卦名先有,而后系以爻辭,爻辭以彰卦意而有,既得爻辭,綱領之以為卦辭。之所以說是先有爻辭,是因為《周易》卦象之六爻結構,有其人倫角色之意旨,此其得以形成爻辭而為經文之故;一旦卦名確立,即可編寫爻辭,爻辭就是周初政治家集團的人生智慧與政治思想,首出于文王,共同議定后成國家著作。
關于《周易》包括經文之作者,歷來說法不一?!稘h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圣”:“宓戲氏……始作八卦……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资蠟橹跺琛贰断蟆贰断缔o》《文言》《序卦》之屬十篇?!盵4]1704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卷首·論卦辭爻辭誰作》中指出:“其《周易·系辭》凡有二說,一說所以卦辭爻辭并是文王所作”,“二以為驗爻辭多是文王后事……以為卦辭文王,爻辭周公。馬融、陸績等并同此說,今依而用之?!盵1]10-11朱熹亦肯定四圣作《易》:“《易》本卜筮之書,后人以為止于卜筮。至王弼用老莊解,后人便只以為理,而不以為卜筮,亦非。想當初伏羲畫卦之時,只是陽為吉,陰為兇,無文字。某不敢說,竊意如此。后文王見其不可曉,故為之作彖辭;或占得爻處不可曉,故周公為之作爻辭;又不可曉,故孔子為之作《十冀》,皆解當初之意?!盵5]1622但清代考古辨?zhèn)螌W家崔述認為此乃漢以后儒者猜度而不必信:“謂文王作彖詞,周公作爻詞者,乃漢以后儒者因《史記》《漢志》之文而展轉猜度之,非有信而可征者也?!盵6]221顧頡剛認為:“《易經》的著作時代在西周,那時沒有儒家,沒有他們的道統(tǒng)的故事,所以它的作者只把商代和商周之際的故事敘述在各卦爻中?!盵7]朱伯崑認為:“傳統(tǒng)的‘人更三圣’說,也有其合理的因素,即承認《周易》包括傳文部分,非一人一時所作,而是陸續(xù)形成的,承認卦爻辭的形成同周王朝的建立有密切的關系?!盵8]8因而,有關《周易》包括經文之作者是三圣或四圣說,此事難判,陸續(xù)被后世學者懷疑否定。有關卦辭出于文王而爻辭為周公所作一說,亦難以議定。但說是文王或周初政治家集團所作,當是無疑。今觀六十四卦之爻辭,有結構,有觀點,有差異,有吉兇悔吝之不同判定,正是卦名卦意的最佳彰顯。然而卦辭僅是言簡意賅之斷語,并不足以承載卦名的豐富意涵,此意涵當然是由爻辭來彰顯,本文遂謂卦辭是爻辭之后的綱領或結論。詮釋《易經》,首論卦名之取得,次之言說六爻爻辭意旨,再次由卦辭綱領總結,此最易得《周易》之人生智慧與政治哲學思想。
卦象對于《周易》經文之功能,便是借此以取得卦名,既而以之為爻辭撰寫之依據,最后完成于卦辭。卦象遠古即有,研究《周易》,自然可以從卦象處深研,此乃象數派易學出現的原因。但若要研究《周易》經文之義理,則必須指向爻辭之文義。爻辭在象數派的發(fā)展之下,有諸多想當然之自由推想
如荀爽的乾坤升降說、虞翻的卦變說,都是由象數關系說文字出現之所以然。,以為爻辭是基于象數關系的必然結語。筆者以為,謹守六爻階層角色原理,便可落實意旨,不必求其于象數之必然,此亦王弼易學掃象數歸義理的精神。爻辭意旨之重點,當在文王及周人集團的思想之中。而卦名的取得,便是這一套思想的起點,然后于爻辭中完成其觀念之言說。為此,下文將討論卦名取得的思路,進而探賾《周易》經文之精神。
二由卦象取得卦名的思路原則
卦象是固有的,起于陰陽之爻與六爻之位,六爻之位以陰陽實之,排列組合之后,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原本它就是六十四組卦象,沒有所謂的排列次序,但是在《周易》中,它是有一個卦序的。然而現存這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并沒有明確固定的原則,唯一的原則,乃相鄰的兩卦非錯即綜,合成兩兩或錯或綜的三十二組卦象之組合形式,并且在沒有特定、必然、不變的原則的情況下,聯結成現有的卦序。邵雍以其邏輯排序制作出《周易》先天圓圖、方圖等,既曰先天,便是高舉己說為先天,復又禮敬舊說為后天,舊說就是目前既有的六十四卦之卦序,因此這個先天之卦圖便是后人的自創(chuàng)了。至于原本《周易》之卦序緣何而有,一般人都難以理出固定頭緒,后世之易學家們,遂各自發(fā)明一套卦序出來,但無論如何都與現存《周易》卦序不合。就《周易》卦序而言,唯一擁有的固定邏輯,是相鄰的兩卦非錯即綜。錯綜兩兩的卦象是最初卦序的排列思維,加之開頭幾卦都有坎卦位列其中的某種居安思危的信念,據此可展開最初幾卦的排序。但也正因為要照顧錯綜的兩兩關系,于是其他的合邏輯的排序原則就全部無法成立,所有的卦序,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把卦象兩兩地拿進來接續(xù)擺放,直到全部拿完為止,然后匯總出六十四套卦象,同時完成經文的編寫創(chuàng)作。至于三十二對的錯綜兩兩,究竟是已有卦名、卦辭、爻辭后的排序,還是只是依據卦象簡單地像拼圖一樣地排列完成,然后再展開卦名、卦爻辭的建構?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必先解決卦名是夏商已有,還是周初才新創(chuàng)或是重創(chuàng)的問題。至于卦爻辭,既是《周易》,則是文王或其集團編寫而成,此則毫無疑問。說《周易》之前有《連山》《歸藏》,便是說有其文字,既有文字,豈無卦名?所以,依附于不變的卦象上的卦名,應早已有之?!哆B山》文字難考,結合新出土文獻,《歸藏》與《周易》的卦名則是多有一致
所謂“三易”乃《周禮·春官宗伯》言:“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盵9]1928《周易》今有傳本,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有帛書《周易》,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發(fā)現有《周易》殘簡,1978年湖北江陵天星觀一號楚墓出土竹簡,1994年河南新蔡葛陵戰(zhàn)國中期楚墓出土筮占竹簡,1994年上博藏戰(zhàn)國晚期楚簡有《周原》58枚1800多字,均可與傳世《周易》對照。而《連山》《歸藏》只有少量不能確證的佚文傳世,隨著出土文獻的不斷發(fā)掘,《歸藏》初步由1993 年湖北省江陵縣王家臺15號秦墓出土“易占”類秦簡證其不偽。這批秦簡卦畫皆可與今本《周易》對應起來,卦名也與傳本《歸藏》、帛書《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而《連山》目前尚不能確證其內容,有學者在商代甲骨文筮占材料及清華簡中見《連山》蹤跡。具體參見宋鎮(zhèn)豪、王明欽、王暉等的研究成果[10-12]。
,當然亦經過周初作《易》者最終議定。卦名既定,便有了卦爻辭的編寫及卦序的排列問題?,F存《周易》經文的卦序,在其兩兩錯綜一對一對地揀選之下,三十二對卦序終于完成,則其從開頭到最后,必是亦有一過程。排列在前的各卦,所論皆重要、迫切且清楚明曉之問題。文王想到何種問題,乃找出可為依托之卦象或既有之卦名,依序擺設而出,再系之以爻辭、卦辭。據此,卦序出現的歷程可能同時也是卦名及卦爻辭完成的歷程。這也可以解釋一個閱讀《易》時的現象,即現存卦序靠前的卦名取名原則皆十分易解,但越往后面的卦名其取得則頗為牽強。此乃由于所論之重要話題減少,由卦象推想出卦名的空間亦變小之故。因此,不論先前是否已有卦名,依據卦象錯綜兩兩的卦序排列原則,應是卦名、爻辭、卦辭一起確定,都是文王或其集團所為,他們很可能也重定了卦名,有修有刪有造。至于所有的經文創(chuàng)作,只是為了說清楚他們心中所想之事。以卦名為主題,講歷史,記心知,成為爻辭。爻辭一直有其規(guī)律與結構,正是抒懷、記事、表意、斷事的最佳平臺。因此就《周易》而言,爻辭才是經文的核心,爻辭的創(chuàng)作才是《周易》創(chuàng)作的核心價值與真正目的。既然如此,那么卦辭不過就是作為結語或是作為提要罷了,不是爻辭在發(fā)揮卦辭,而是卦辭在總結爻辭。講命運,講吉兇,講進退,肯定是在六爻架構中才能深入處理的,“西伯拘而演《周易》”[13]2735,既謂之“演”,便當為演其六爻的階段與階層的意旨,而非卦辭之只言片語。
爻辭是講事、說理、表意的載體,承載《周易》經文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造意志,鋪陳其所思所想的觀念內容,此乃本文論爻辭中心的《周易》創(chuàng)作宗旨之緣由。以此為主軸,本文將展開對《周易》著作各部分角色功能之重新定位。首先論卦名之取得。歷來研究成果顯示,取名的方法有多種模式,亦即卦名不是經由一套統(tǒng)一且固定的思維模式而得,不同卦名的取得有不同的模式,概括起來總共有六種。取得卦名的邏輯重在因象聯想,能夠聯想出來即可,重點在卦名與卦意之所指,然后由爻辭展開整套思維,作為吉兇悔吝、禍福進退之指導。因此,哲學思想的表達才是經文編寫的宗旨。據此,《周易》卦名之取得在于確定卦意宗旨,卦意宗旨在于演繹六爻智慧,從卦名到卦意是內在一致的,從卦意到六爻是周人智慧的展現。至于從卦象到卦名,得一說法即可,重點在于所獲致的卦名,因為整個《周易》經文的爻辭就是在卦名、卦意的宗旨中才得以展開的。
卦名之取得,有如下諸多聯想方式:
(一)三爻八卦的兩兩相重
六十四卦卦名之取得,最簡單的一種,即原有的三爻八卦的兩兩相重。三爻卦上下重疊取得卦名的有8個,即乾、坤、震、艮、坎、離、兌、巽,此八個六爻卦的卦名與三爻的八卦的卦名皆一樣,取名的邏輯在三爻卦時已定。
(二)單陰五陽與單陽五陰
在種種卦名取得之原理中,最能說明爻辭中心的《周易》經文精神的一類,是有單陰、單陽之爻的各卦,以此單爻在六爻位中的角色,作為主角時所代表的機遇,以為意旨的鎖定與卦名的取得,同時也是爻辭編寫的思路。它既非上下卦的組合聯想,亦非全卦的卦形卦意聯想,而是以爻位為中心的卦名取得之思維模型。下文將對這十二個卦卦名取得的原因逐一解析,講述之前,首先建立《周易》六爻的角色原理。六十四卦各卦的爻辭,是依據初爻至上爻不同階層的角色原理而寫出的,這從乾坤兩卦的爻辭就可以明確看出來:初爻指新進人員,二爻指基層主管,三爻指基層資深人員,四爻指高層主管,五爻指最高領袖,六爻指榮譽人員。筆者以社會階層角色定位爻辭書寫的思維原理,是以《周易》著書的時代背景為依據的。
《周易》是由周初政治家集團編寫定稿而成之著作,文王及其政治集團正是由地方政府變成中央政府的典型,此一政治集團,既有地方政治經驗,亦有中央政權基礎,心中所思所想正是大一統(tǒng)帝國的組建之謀,于是借由符號卦象所成之六十四卦,系以文字,演繹心中藍圖。此正是乾卦以君王成長角色命運原理為爻辭由初至上的排演原理,以及坤卦以宰相、大臣、攝政王之角色扮演由初至上的命運邏輯與進退智慧之道為爻辭的排演原理。既然如此,一旦碰到單陰、單陽的卦象時,正好借此大力發(fā)揮六爻位階的角色邏輯,因而有其取名的一套思路。這一套思路,也正是本文所要建立的爻辭中心的《周易》著作解讀立場的最佳明證。
1.單陰五陽卦六個: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
單陰之卦有六,由下往上,演繹六個爻位以陰爻為主要角色之時的互動情境,各有特色。
(1) 姤卦44,天風姤,乾上巽下
本卦一陰在下,五陽在上。在下者必然向上,比喻在下位的小人與上面的君子相遇、溝通、引誘、媾和之象,故謂之“姤”。本卦談有小人在基層的團體,小人向上引誘君子,君子應如何處理小人侵擾的問題。
(2)同人卦13,天火同人,乾上離下
本卦一陰在第二爻,二爻是基層的負責人,與九五相應,支持九五,與九五同心。雖然其他陽爻與九五不同心、不相應,國君卻仍能穩(wěn)住政權,關鍵就是此卦二爻與五陽相應而同心協(xié)力以致政局穩(wěn)定,故謂之“同人”。
(3) 履卦10,天澤履,乾上兌下
本卦一陰在第三爻,一個不上不下、沒有實權的爻位,必須得招呼好其他所有的陽剛人物,因此必須極有禮貌地與人互動。本卦又恰可以上下卦抽象意義的聯結而聯想出來。下卦兌,為喜悅;上卦天,為剛健的領導集團,所以本卦呈現的意象為官員笑臉應對上位的國君。
(4) 小畜卦9,風天小畜,巽上乾下
本卦一陰在第四爻,四爻為大臣之位,象征六四以大臣之力,畜養(yǎng)君王自小到大的過程。君王成長過程中與大臣的互動,有緊張,有和諧,也有沖突。畢竟六四是臣位,大臣對君王的培養(yǎng),只能是小畜。與大畜卦天子或天道對君王的培養(yǎng)情境不同,小畜卦強調的是大臣自己應有的進退態(tài)度,大畜卦強調的則是國君對繼任君王的畜藏模式。
(5) 大有卦14,火天大有,離上乾下
六五以一陰相應五陽,六五是君,本就權傾天下,卻以謙柔之德愛護、照顧、寬待上下五位的陽剛之臣,結果君臣之間心心相印,共同治國。本卦是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臣下都是君子,而君王更施以寬厚的德政,于是人人效命,國家大治,達到盛世太平的境界,故謂之“大有”。
(6) 夬卦43,澤天夬,兌上乾下
本卦一陰在上,五陽在下,高高在上者可以是前任君王,或是君王的長輩,或是先王的權臣。他過去掌權太久,到現在仍在阻礙體制的運作。在其下位的五陽團結一心,終于將其推翻,除去了大患,故謂之“夬”。
以上六個單陰之卦,由下往上,依據爻位角色思路以取卦名,十分合理,既便于理解,也便于記憶。以下六個單陽之卦亦是如此。
2.單陽五陰卦六個:復、師、謙、豫、比、剝
(1) 復卦24,地雷復,坤上震下
本卦一陽在下,五陰在上。易卦原理,在下位者必然向上發(fā)展,故而陽爻一步步驅退群陰,天下自此走向正道。本卦陽氣來復,正道復返,引申為君子面對亂世,自立自救,自主行動,此即復卦取名之由。
(2)師卦7,地水師,坤上坎下
本卦一陽在第二爻,象征基層領導者帶領全局勇往直前,于是拿來比喻統(tǒng)帥領兵打仗,以解決國家危難,此即師卦得名之由。全卦六爻談的是帶兵打仗時的軍隊管理原則。
(3)謙卦15,地山謙,坤上艮下
本卦九三單陽,三爻是基層資深人員,因此情勢上便是由他一人獨力承擔全部責任之象。其實他沒有什么實權,因為第三爻不是實權之位,但是他勇于承擔,反而能成就大事,這就是謙下之道所成。另外,本卦內止外順,對內知進退之道,對外采取柔順有禮的態(tài)度,內止外順為謙,故曰“謙”。
(4) 豫卦16,雷地豫,震上坤下
本卦陽爻居第四爻位,顯見此位之陽爻承擔了全局。其實,四爻之位本來就是中央大員之位,既掌大權,必然事成,因此其他各爻便安逸松懈,這就是豫卦之所以為豫卦之思路。
(5)比卦8,水地比,坎上坤下
本卦陽爻在第五爻位,等于最強的君王在上位,其他各階層的人員皆不及君王有才能,只能依附并聽命于九五,這就是大家都要親比君王的意象,于是有了比卦之卦名。
(6) 剝卦23,山地剝,艮上坤下
本卦五陰在下,一陽在最上之位,好像陰爻一步一步將陽爻剝除殆盡之象,故曰“剝”。本卦六爻描寫小人一步步侵入體制、腐蝕國家秩序的局面,直到最后一個陽爻出現后才被制止。
以上單陽五陰之卦象,都以單陽為主要角色而定卦名,極易理解,也便于記憶。
(三)上下卦象征意義聯結的聯想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可以拆解為兩個三爻卦,但并非所有卦名都來自上下兩個三爻卦的相重。以三爻卦的上下相重而取得卦名的思路有三種:自然象征意義的上下相重、抽象象征意義的上下相重和家人角色象征意義的上下相重,這是《周易》著作中由卦象取卦名的最主要的思維模型,亦即上下象征事務的相重。
1.自然象征意義的上下相重
根據上下卦自然象征意義的聯結聯想而取得卦名的有十三個卦:泰、否、賁、無妄、睽、萃、升、困、井、革、旅、渙、節(jié)。
(1)泰卦11,地天泰,坤上乾下
本卦地在上,天在下,地要下來,天要上去,上下交流溝通,故而一切事情都有了通路。這就是康莊大道打開之時,故曰“泰”。
(2) 否卦12,天地否,乾上坤下
本卦天在上,地在下。天本來就該在上,地本來就該在下,結果天上地下,正好完成了既定的秩序,一切就不會再改變了。此時,上下不再交通,正道之士互不交流,陰陽失序,生機斷絕,故曰“否”。
(3) 賁卦22,山火賁,艮上離下
本卦離下艮上,山下有火,光照樹林,樹林如被裝飾般閃閃發(fā)光,美麗動人,故謂之“賁”?!百S”,裝飾之意。
(4)無妄卦25,天雷無妄,乾上震下
本卦上天下雷,在上的本應在上,在下的又會向上,顯見上下同志,一切皆已極為合理了,局面是良好且合理的,故謂之“無妄”。無妄之際,不明究理的人反而會自找麻煩,就成了無妄之災。
(5) 睽卦38,火澤睽,離上兌下
本卦火在上,澤在下,火上水下,水火相違,故曰“睽”。或解為中女在上,少女在下,兩人有心結,故謂之“睽”。但兩女相睽未必定然,水火相睽勢所必然,故以水火喻睽較為恰當。
(6)萃卦45,澤地萃,兌上坤下
本卦下坤上兌,地上有澤,水在地上,向低處靠攏,聚集成澤,滋潤萬物,故為“萃”?!拜汀奔淳奂甜B(yǎng)之意,而所謂聚,就是聚集人才,團結人心。
(7)升卦46,地風升,坤上巽下
升為萃之綜,坤上巽下,木在地下,向上生長,故曰“升”。
(8)困卦47,澤水困,兌上坎下
本卦坎下兌上,水下于澤,澤之水降到土里,故而澤中無水,澤之功能不存,魚蝦困在澤中,故名為“困”?;蛘f本卦所有的陽爻都被陰爻遮掩,這就是困,此為引申意,并非卦名之取得。
(9)井卦48,水風井,坎上巽下
井卦巽木坎水,木入水中,汲水而出,以木桶進入水中汲水為象,故名為“井”。井為大家所有,人人都需要,象征君子的角色。本卦以井喻對社會有用的賢人,因此本卦談論使用賢人之道。
(10)革卦49,澤火革,兌上離下
本卦水在上,火在下。水火不兼容,于是彼此變革,故曰“革”。
(11)旅卦56,火山旅,離上艮下
本卦山在下,火在上。山上有火,火燒不已,一直往前,象征旅行之人一路不停,但是根據地已經被燒,所以是無根的旅人。若是以抽象意義聯想,則止而明,居止于一處,思求光明之未來。但所居之地是別人的領地,不是自己的社稷宗廟之國,因此始終不安定,也就沒有光明的前途,但這是引申意。
(12) 渙卦59,風水渙,巽上坎下
風吹水上,泛起漣漪,水上穢物,皆被吹散,故謂之“渙”。引申為渙釋惡事,解除惡事,政治家除惡布新。
(13)節(jié)卦60,水澤節(jié),坎上兌下
澤上有水,水流入澤,過則溢出,宜有節(jié)度,故謂之“節(jié)”。本卦談自我管理,管理就是一種節(jié)制,但面對需要節(jié)制的環(huán)境及事務,又有各種不同的應對原則。
《周易》卦名出現之后,關于依象取名的討論眾多,特別是依據上下卦組合聯想而取名,時常同時并用自然象征、抽象象征、家人象征之說以解卦名?!跺鑲鳌芬莱橄笙笳饕饬x聯想而說卦德,《大象傳》依自然象征意義聯想而說卦象,后人自然不自覺受其影響,皆以為是在解說卦名之取得,有時亦似乎言之成理。以自然象征意義來取名的卦名,在《彖傳》中卻全以抽象象征意義來說,這時只能視為是引申。至于在《大象傳》中,那就剛好是以自然象征意義來說卦象,便被以為是在說卦名之取得,這是錯誤的認識,因為此一思路只能成立于上述各卦之中。以上,以自然象征意義取得卦名之各卦,兼有抽象象征意義以及家人象征意義之解釋雜于其間,無須過于較真,重點在取得卦名之后的意義探討,即爻辭的建設。
2.抽象象征意義的上下相重
根據上下卦抽象象征意義的聯想而取得的卦名有十三個:屯、蒙、需、訟、隨、蠱、大畜、晉、明夷、蹇、解、漸、豐。
(1)屯卦3,水雷屯,坎上震下
本卦上坎下震,坎為險,震為動,動入險中,顯示處境艱難。本卦象征著一個內心好動者,但面對的外在環(huán)境是危險的,因此等待他的是一個艱難的局面,故謂之“屯”。
(2)蒙卦4,山水蒙,艮上坎下
本卦下坎上艮,意象上是內險外阻,險而遇止,行進無方,也就是說大環(huán)境處于蒙昧之狀。內險外止,也顯示主體自己不定,而外在環(huán)境亦無可為之事,就是一蒙昧之局,故謂之“蒙”。
(3)需卦5,水天需,坎上乾下
本卦下乾上坎,乾健,必有作為,但前有坎險,故而需要等待,需要物資,需要機會,需要人力,故以“需”之等待之意定名。
(4)訟卦6,天水訟,乾上坎下
本卦為需卦之綜卦,下坎上乾。險而剛健,自己處在險境中,而對方勢力強大,卻想在險中健動,故而形成爭訟之局,故謂之“訟”。
(5)隨卦17,澤雷隨,兌上震下
本卦兌上震下,下動上喜,內動外喜。動而悅,則眾人喜相隨,故謂之“隨”。
(6)蠱卦18,山風蠱,艮上巽下
本卦艮上巽下,下順上止。順而又止,則必上下不交通,一片死寂,導致腐爛壞透,故曰“蠱”。食物既已腐敗,絕不能食用,必須丟棄,另造新局。腐敗即需革新,“蠱”即革新之道。
(7)大畜卦26,山天大畜,艮上乾下
本卦艮上乾下,動而止。能動卻止,表示策略性地培養(yǎng),希望能量更加強大后再行動,故謂之“大畜”。本卦亦可以自然象征意義取得卦名,以山止天,以壯大的力量鎮(zhèn)止國家的妄動。
(8)晉卦35,火地晉,離上坤下
本卦離上坤下,光明上進,柔順在下。在上進時用柔,表謙虛及智慧。在上位者則心志光明,接納、晉用下位之君子,故曰“晉”。
(9)明夷卦36,地火明夷,坤上離下
本卦坤上離下,明在地下,示明受毀,君子受害,光明遭到霸凌,故曰“明夷”。
(10)蹇卦39,水山蹇,坎上艮下
本卦下止上險,險在外,內知要止,知險而止,以智慧處于艱險之局,故曰“蹇”。蹇是跛,引申為艱困之意,表示在有阻難之際,思考脫困之事。
(11)解卦40,雷雨解,震上坎下
本卦上動下險,動出險外,所以是出險以后的動作,險已解,故曰“解”。本卦談困難解除以后的行動,此時小人易于得意忘形,顯見人性經不起順境的誘惑,易于出事,因此需要討論自我控制之道。
(12)漸卦53,風山漸,巽上艮下
本卦艮下巽上,止而順,喻處大事漸進而為,先穩(wěn)住現況,再徐圖前進,不盲動躁進,但也不推諉退縮。本卦談謀大事業(yè)必須漸進而為之原理。
(13)豐卦55,雷火豐,震上離下
本卦以上下卦抽象及自然象征意義的聯想而取卦意。下火上雷,即是下明上動,光明盛大,故謂之“豐”。然而,日在下可聯想到君王不明智,故而有類似明夷卦的意象。
本節(jié)以上下卦的抽象象征意義之聯結所做的聯想,以為卦名之取得,雖然觀點抽象,但亦言之有理。卦名之取得,有說法即可,重點還是借由爻辭所發(fā)揮的人生智慧與政治哲學的思想要旨。
3.家人角色象征意義的上下相重
根據上下卦家庭角色的聯想取得的卦名有四個:咸、恒、家人、歸妹。
(1)咸卦31,澤山咸,兌上艮下
本卦兌上艮下,少男下少女,相喜相感,且上下六爻全相應,亦是相感應之卦象,故曰“咸”。咸,感也,本卦談君臣上下以及男女感應之道。全卦六爻以身體的六個部位在感應后之行動力來討論感應與人心狀態(tài)的問題。
(2)恒卦32,雷風恒,震上巽下
本卦震上巽下,長男在上,長女在下,上下六爻皆相應,表示兩人關系穩(wěn)固持久,組成家庭,追求恒久,故曰“恒”。咸是少女在上,少男在下;恒是長男在上,長女在下。咸與恒六爻上下都應,咸卦象征男女初交往時的朋友關系,恒卦象征男女結婚后的夫婦關系,成家便需恒久。
(3)家人卦37,風火家人,巽上離下
本卦上巽下離,長女在上,中女在下,互相合作,相處融洽,一起持家,家道穩(wěn)固,因此本卦以“家人”稱名,借由二女在家中的相處之道,討論君臣合作的主題。
(4) 歸妹卦54,雷澤歸妹,震上兌下
本卦長男在上,少女在下,雖論婚配,卻不甚匹配,故需有種種謹慎之處置。例如,以少女為妾婦,隨姐而嫁或等到少女長成后再正式出嫁。本卦借由出嫁的行為,討論六位不同心態(tài)的少女在陪嫁或出嫁事件上的處置態(tài)度及所致之命運。
本節(jié)以家庭角色的男女相配而取得卦名的四個卦,易于聯想,亦易于發(fā)揮。
(四)以全卦的卦象做卦意的直接聯想
《周易》卦名之取得,沒有固定的模式,除了前述幾種之外,尚有一種是就著全卦卦象的形象或意義聯想而成,如頤之像口、鼎之像鼎、噬嗑之像咬合而引為斷獄等。此類卦名有十四個:頤、噬嗑、臨、觀、大過、遁、大壯、損、益、鼎、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1) 頤卦27,山雷頤,艮上震下
本卦初上為陽,中間四陰,像張開之口,喻食養(yǎng),故謂之“頤”。引申為養(yǎng)民及養(yǎng)己,養(yǎng)民是助人,養(yǎng)己是自我培養(yǎng),但若求人養(yǎng)己,則是小人行為。
(2)噬嗑卦21,火雷噬嗑,離上震下
本卦就是頤卦中間一陰爻變陽爻,像一被咬合之物,全卦剛好形成口中咬物的形象,初九和上九兩陽爻象征上下顎,九四象征口中異物,需咬斷。上下咬謂噬,咬之使合謂嗑,本卦卦象為咬物使合之象,故謂之“噬嗑”。咬物使合,則物碎失而口復合,能正常進食。故噬嗑之卦義為除暴安良,暴必除之,才能國泰民安。
(3)臨卦19,地澤臨,坤上兌下
本卦為陽長陰消,形成陽爻往上漸長而驅退陰爻之局,不過這是就卦象上說。就卦意而言,可聯想為君子展現自己的治國臨民之道。所以本卦指君子以大人的境界面對處理社會國家事宜的局面,故曰“臨”。
(4)觀卦20,風地觀,巽上坤下
本卦同臨卦,是以全卦卦形取意。巽上坤下,上二陽爻,下四陰爻,卦形上兩位君子高高在上,為下面百姓所仰視,故而是上位者展示給下位者觀看,故謂之“觀”。
(5)大過卦28,澤風大過,兌上巽下
本卦由全卦卦形之聯想而得,上下兩個陰爻,中間四個陽爻的卦象,好像梁柱,兩邊細弱,中間粗壯。大廈將傾,有理想的君子必須有過大的作為,才能挽狂瀾于既倒,故謂之“大過”。
(6)遁卦33,天山遁, 乾上艮下
本卦二陰在下,四陽在上,陰氣向上漸長,其勢不可擋,上四陽爻需退去,故謂之“遁”。本卦從全卦卦象得此卦意,二陰在下,浸長上四陽,陽勢仍盛,但大勢已定。小人浸長之局已成,君子宜思轉進隱退之時。
(7)大壯卦34,雷天大壯,震上乾下
本卦與遁卦為綜卦,下四陽爻,上二陰爻,表示陽氣實力盛大,即將掌控全局。本卦為以全卦卦象取名之卦,下四陽,上二陰,陽勢已成,陰勢退卻,為陽勢大壯之局面,故曰“大壯”。
(8)損卦41,山澤損,艮上兌下
本卦由全卦卦象而得卦名。外表上看,好像原本是泰卦的下乾上坤,下卦一陽損己之資源給上卦,故名之為“損”。
(9)益卦42,風雷益,巽上震下
本卦為損卦之綜卦,仍是以全卦之形象做引申聯想而取得的卦名。否卦乾上坤下,否卦上卦之九四益下而成為下卦之初九,成下震上巽。此即損上益下,下受益于上,故謂之“益”。
(10)鼎卦50,火木鼎,離上巽下
本卦以全卦卦形的形象類似性來說其卦意,如同噬嗑卦之取名。本卦卦形像鼎,故曰“鼎”。鼎以煮食為人所用,故而本卦談煮食與飲食,以此比喻人才的培育與使用。
(11)中孚卦61,風澤中孚,巽上兌下
本卦六爻中唯中間三、四兩爻是陰爻,顯示中虛之象;中虛引申為誠于中之意,故以“中孚”說之,“孚”為誠。本卦巽上兌下,上柔下悅,引申為團隊中上下彼此誠信相待之義。
(12)小過卦62,雷山小過,震上艮下
本卦四陰在外,兩陽居中,乃強陽受縛不得伸展之象。值此之時,必行事堅毅,顯現過于常人的勇氣方可。憑借強勢作為的姿態(tài),以澄清時局,此為過度行事之作風。但過不宜大,稍微過之即可,過大即為失誤,受損范圍溢出承受范圍;小過則宜,故謂之“小過”。
(13)既濟卦63,水火既濟,坎上離下
既濟、未濟為《周易》最后一對錯綜之卦,既錯又綜。事業(yè)發(fā)展到最后,即為完成。就卦象而言,乾、坤以六陽爻及六陰爻為《易》首,既濟、未濟則以三陽三陰為《易》尾。本卦三陽爻居陽位,三陰爻居陰位,全部塵埃落定,可謂事業(yè)底定之時,故曰“既濟”。
(14)未濟卦64,火水未濟,離上坎下
《周易》卦序,首乾坤,尾既未濟,既濟則福失,故收之以未濟。未濟,意味既濟亦是未濟,以未濟之心處既濟之時,則局面得保安穩(wěn),福德長久。
本節(jié)以全卦卦形取意取名之諸卦,意旨鮮明,易于聯想而成,十分合理。由此亦可見出,《彖傳》及《大象傳》專以上下卦組合之聯想以解說名義之做法,并非卦名取得之法的通例,只能是該兩傳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建構而已,《彖傳》尤為如此。至于《大象傳》的解說,僅將其理解為陳述卦象之結構則無可疑,卻不可視其為講述卦名取得之依據。
三《彖傳》《象傳》的撰寫原理
《易傳》寫作時間距離經文出現時間已久,各有撰寫目標?!跺鑲鳌纺俗髡咦约核枷氲陌l(fā)揮,它的撰寫與卦名之取得以及爻辭的宗旨并非緊密關聯,而是作者規(guī)劃了一套固定的寫作模型,然后逐卦完成。就現存《彖傳》之文字而言,全部都是以上下卦的抽象象征意義作為該卦卦德的建構,再以上下兩中位之或陰或陽而謂之或柔中或剛中,這并不符合卦名取得之思路,所以不可將其當作卦名取得的思考,而只能當作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建構文字?!跺鑲鳌烦ド舷仑猿橄笙笳饕饬x的文字以外,就是對卦辭的若干發(fā)揮,以及終結為某卦“之時義大矣哉”[3]99,或觀某卦“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3]164之說。后兩種說法在許多卦《彖傳》的結尾之處,或此或彼,其實都無有實義,只是歌頌的贊語而已。
此處并非否定《彖傳》的價值,而是強調爻辭中心的《周易》著作體例解讀之旨?!跺鑲鳌返奈淖志褪侨寮伊x理發(fā)揮之用,有儒家思想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大量地作為后儒發(fā)揮的文本依據,此即其價值所在。
《大象傳》對卦象做解讀,自然是就全卦而言。它的語言表述形式有兩種固定結構,首先是解說上下兩卦自然象征意義的相重,此一形式的陳述其目的在言說卦象。三爻八卦所象征的乾坤天地、坎離水火、震巽雷風、艮兌山澤等,早已深入人心,于是說其上下兩卦的天地水火、雷風山澤,等于就是在說識卦歌訣,因此上下一說,便知卦象。然易學史上多有以之為卦名取得之原理而解說《大象傳》者,筆者反對此等做法?!洞笙髠鳌妨臈l中的前半句絕大多數都不符合取卦名的原理,它實實在在、明明白白就是在提醒卦象的畫法,且六十四卦通通符合。學《易》者一旦認真追究卦名取得原理,皆不會以《大象傳》為說卦名之取得的思路。
《大象傳》第二種固定的語句形式是論君子之德目者,亦與由卦象取得卦名的思路無關,甚至與卦名的闡釋關系都不密切,至少絕大多數都是自由聯想。它其實乃道德教條的自我宣示語句,且任一卦的君子道德教條放在別卦的《大象傳》下面亦無任何宗旨上的沖突,甚至互通于六十四卦。此與《論語》所有文句在道德意識上皆互相關聯、一以貫之同理?!洞笙髠鳌芬徽呓桃哉J識卦象,二者給予道德教條。其教條意旨是經由卦名的自由聯想,教條是有意義的,就是儒家的道德意識形態(tài),但教條與卦名的關聯是薄弱的。故對于解卦任務而言,《大象傳》既不負卦名取得之責,亦不負卦意闡釋之責,乃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建構之文。至于固有之卦象,亦無須《大象傳》創(chuàng)造發(fā)明之,僅需說其形象即可,而上下三爻卦自然象征意義之點明,正是最為便捷之路,此亦其文句之功能矣。
《小象傳》講爻象,同時闡釋爻辭,其所依據的原理跟爻辭的爻位邏輯一樣?!缎∠髠鳌肥菐椭私狻吨芤住方浳牡淖罴选兑讉鳌分模x《易經》之時,完全可以直接配合著一起閱讀。
四《文言傳》《系辭傳》中的爻辭解讀
及《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的思路
(一)《文言傳》的爻辭解讀
《文言傳》只談乾、坤兩卦,對乾、坤兩卦的卦辭和爻辭做一而再、再而三的解讀。由于乾、坤兩卦是六爻上下階層角色原理的最基本范型,所以《文言傳》也就成為闡釋六爻角色的最佳《易傳》文字?!段难詡鳌氛潜疚纳暾撠侈o中心的《周易》精神之最佳腳注。
(二)《系辭傳》的爻辭解讀
《系辭傳》是《周易》哲學發(fā)揮的最大基地,談論問題甚多,乃儒學的理論創(chuàng)建,亦是后儒再創(chuàng)造的文本依據,貢獻厥偉?!断缔o傳》固然針對《周易》之精神、思想、體例、筮法、名詞、功能等多有論及,然其針對經文之解讀者,乃論于闡述爻辭意旨的《系辭上傳·第八章》以及《系辭下傳·第五章》。《系辭傳》的各種理論,都是研易的發(fā)揮之作,但要研究《易經》經文本身,就必須本于《易經》文字之解讀。上述兩章完全是針對爻辭的解讀,而且是以孔子為第一人稱的論述,孔子研易之證據亦呈現于此兩段文字中。其中呈現的文字包括對中孚卦九二、同人卦九五、大過卦初六、謙卦九三、乾卦上九、節(jié)卦初九、解卦六三、咸卦九四、困卦六三、解卦上六、噬嗑卦初九上九、否卦九五、鼎卦九四、豫卦六二、復卦初九、損卦六三、益卦上九等爻辭的解讀。以下舉例以明之,《系辭上傳·第八章》中針對同人卦九五:
“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弊釉哗s“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盵1]325-326
又《系辭下傳·第五章》中針對困卦六三: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弊釉唬骸胺撬Фа?,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1]360
以上《系辭傳》中兩段解釋《易經》的文字,皆孔子說《易》的話語,是孔子對爻辭的注解,全部落在爻辭上,這就是本文以爻辭為中心的《周易》解讀理論之佐證。
(三)《說卦傳》的思路
《說卦傳》論八卦象征的事務,此皆三爻卦的比喻系統(tǒng),亦在卦名取得上發(fā)揮作用,最重要的有三種:一是自然事物象征系統(tǒng),二是抽象意義象征系統(tǒng),三是家庭角色象征系統(tǒng),具體見表1。
站在本文爻辭中心的義理解讀立場,《說卦傳》在卦名取得上的角色扮演,不決定也不主宰卦名之取得,其所呈現的八卦象征諸說,只是《周易》作者建立卦名時運思引用的材料。本文欲強調,在單陰五陽、單陽五陰之卦名以及以全卦卦象取名的類型中,此三爻八卦的象征系統(tǒng)可暫時予以擱置。
(四)《雜卦傳》的思路
《雜卦傳》是符合卦序精神的,它以相鄰兩卦的意義做對比討論,正是符合現存卦序的唯一原理,即只有相鄰的兩卦有卦象上的關系,非錯即綜。《雜卦傳》專心發(fā)揮相鄰兩卦卦名卦意的對比性關系思維,閱讀此傳須在深入理解六十四卦卦爻辭之基礎上,才會有直觀領悟、豁然開朗的效果。
(五)《序卦傳》的思路
《序卦傳》最不符合卦序的現實,卦序沒有必然的道理,它只是將六十四卦一組組隨意擺設后連接起來。但是《序卦傳》卻給了卦序一套由第一卦到第六十四卦依序發(fā)展的硬道理闡釋,這固可說是后見之明,但其實后見并不明,只是作者的想當然,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個邏輯,乃故意拼湊而成。讀《序卦傳》與解卦完全沒有關系,它脫離卦序排列之現實,是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建構,它有儒學思維的學習功能,然則不可當作解卦原理。
五結語
本文之作,主張以爻辭為中心的《周易》解讀之理論,據此勘定《易傳》各篇的角色功能,認為學習《周易》當掌握爻辭義理。至于《易傳》各篇之理論,包括《彖傳》《大象傳》《說卦傳》《序卦傳》以及大多數的《系辭傳》,實乃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揮與理論建構,與爻辭無甚關系。同時,詮釋《周易》,首先要區(qū)分《易經》經文與《周易》哲學,講《易經》經文應始于卦名取得,次之論爻辭,再者詮卦辭?!跺鑲鳌贰洞笙髠鳌穭t附于其后,非必可言說也;若論《周易》哲學及儒家哲學發(fā)展史,自然要講《彖傳》《大象傳》,以及《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等。
[參考文獻]
[1]周易正義[M].王弼,注.孔穎達,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 杜保瑞.中國生命哲學真理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 王夫之.周易內傳[M]//船山全書:第一冊.長沙:岳麓書社,1988.
[4] 班固.漢書:第六冊[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5] 黎靖德.朱子語類:第四冊[M].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崔述.崔東壁遺書[M].顧頡剛,編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 顧頡剛.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J].燕京學報,1929(6):2-41.
[8]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第一卷[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9] 孫詒讓.周禮正義:第7冊[M].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10]宋鎮(zhèn)豪.談談《連山》和《歸藏》[J].文物,2010(2):48-58.
[11]王明欽.王家臺秦墓竹簡概述[C]//艾蘭,邢文.新出簡帛研究——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26-49.
[12]王暉.清華簡《筮法》為“連山”筮卦說——并就出土文字資料論“三易”之主要區(qū)別[J].中原文化研究,2023(2):98-106.
[13]班固.漢書:第九冊[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