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23年9月11日來到萬柏林區(qū)十一中擔任校長的。
萬柏林區(qū)十一中地處西山礦區(qū)老舊小區(qū),學區(qū)內生源較少,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差,因此,學校的問題學生就比較多。面對現(xiàn)狀,學校確定了“幸福教育”理念:珍惜我們擁有的,接納我們缺失的,在與不完美共存中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不盲目追逐外在條件的高大上和身外的功利,幸福就在改變的路上和奮斗的過程中,把讓師生獲得幸福感作為學校的發(fā)展目標。
由于學校缺英語教師,我來了之后就帶上了七年級二班的英語。班里有13個孩子,是典型的小班化教學。13個孩子當中有一個低智商的女孩兒,醫(yī)學上診斷她的智商和7歲孩子的智商相當。她長得白白胖胖的,眼睛有些斜視。同學們叫她小面包,她也樂意同學這樣叫她,總是笑瞇瞇地答應著。
就是這個笑瞇瞇的女孩讓每一個老師費盡苦心。由于智力上的缺陷,她身上有很多毛病。比如上課要上廁所,稍微慢點,就會尿褲子;她經(jīng)常找不見東西,每節(jié)課要用的練習冊、習題本五分鐘也找不出來,每次都需要同桌來幫忙;她的反應慢,記憶力和理解力差,無法和大家同步。好多老師都到我辦公室抱怨,說能不能想想辦法,讓她轉到特殊教育學校,甚至還有老師說,不想帶這個班了,因為有她,根本沒法兒教。面對老師們的反映,我總是笑著說,“如果她是咱自己的孩子呢?過段時間再看看,靜待花開吧!”
好在班里孩子少,老師對每一個孩子都給予了比大班化教學的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很快,這個班的孩子就團結得像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一樣。對小面包,大家上課隨時借給她筆、尺子,幫她找練習冊。下課后,教她跳跳繩兒,和她組成一對一學習幫扶組,放學前幫她收拾書包等等,大家相約一起來上學、一起玩耍、一起放學,就連出板報,也一個都不能少。
她的爸爸媽媽每天陪著她來上學,早早的就來接她放學,隔三差五來學校溝通,感謝班主任和老師們對她的好,經(jīng)常慚愧于她給學校添的麻煩,說學校有多好,班里的孩子對她有多好,就因為這,不愿意讓她轉學,并盡一切努力陪伴她。
有一天,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看咱們的教室里擺著好幾盆花,這些花兒都像你們一樣,需要精心培育。中間開花的那一盆兒,因為沒有澆水,現(xiàn)在枯萎了,是不是很可憐呀?”小面包聽見了,連忙拿起自己正在喝的水杯,跑到窗臺前,嘟嘟嘟嘟……她的那一杯開水全灌溉給了那盆花。我和其他孩子們都哭笑不得,大家嚷嚷開了,“小面包,你個笨蛋!”“小面包,開水不能澆花兒。”小面包站在那里,滿臉通紅,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兒,低著頭,一聲不吭。
我怕她太傷心,摸摸她的腦袋,問她,聽到同學們說啥了沒有?她點點頭。我又說,開水能不能澆花兒呢?她搖了搖頭。我又問,開水澆花兒,花兒會怎么樣?大家搶著說,花會死。我又問她,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水澆花兒呢?她抬起頭,一臉無辜的瞅著我。大家又搶著告訴她,必須用涼水澆花兒。聽明白沒有?她使勁兒點點頭。等了一會兒,她一步跨到講臺上。笑瞇瞇地有些結巴地說:“我做的不對,做的不對,沒事兒,用涼水澆花兒。”然后瞅著我呵呵一笑。我想,這個常識她再也不會忘了。
我來到十一中以后,給孩子們開設了社團課。其中,“閱讀與分享”課深受孩子們喜歡。老師在課上把各學科的知識融入了閱讀課中。比如,“語文中的數(shù)字”“聽歌·賞詞·勵志”“詞語中的故事”等等。小面包也非常喜歡這樣的課。她經(jīng)常下課后跑到老師面前豎著大拇指大聲說,你講的課真好!
在學校秋季運動周活動中,她雖然一個項目都不能參加,但是她在操場上很忙,到處跑著夸贊別人:老師,你踢的毽子真好!老師,你真會跳繩兒!那誰,加油!那誰,你真棒!最后老師們和孩子們都說,她是學校情商最高的學生。
她雖然是一個低智商的孩子,但是,她每天都是微笑著背著書包來上學。一天的學習生活,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比如不會做題,比如聽不懂,比如拿不出作業(yè)本兒,大家著急地等她幫她有時也訓她,她從來沒有生氣沮喪失望,只是害羞地笑著,她知道,大家沒把她當外人。有時候,她甚至還鼓勵別的同學,“不要害怕”“沒事兒”“你是最棒的!”
每天的學校生活,她依然有很多題不會做,她依然有很多聽不懂的內容,但她也依然笑著面對每一天的生活和學習。
作為老師,我們在用心教育孩子,帶動家長。但有時候,家長和孩子也在教育我們:你笑著面對生活,生活就會笑著繼續(xù)。教育就是這樣一件美好的事情,學生、老師和家長互相溫暖著彼此,教育便充滿了溫度,充滿了幸福。
(作者系太原市萬柏林區(qū)第十一中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栗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