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詩是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燦爛瑰寶,李白詩歌更是唐詩的藝術頂峰,在中華文化的外宣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作之一,是其流放被赦返程時的乘興之作。本文以許淵沖先生的“三美論”為基礎,對唐詩《早發(fā)白帝城》的俄譯進行對比分析,探討譯文中“三美”的展現與得失。
【關鍵詞】三美論;詩歌翻譯;《早發(fā)白帝城》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37-0112-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7.030
在當今世界,文明互鑒,開放包容已經成為趨勢。中華文化外宣是我們新時代面臨的重要任務,這離不開翻譯。唐詩是中國文化璀璨的明珠,而李白詩歌作為唐詩的藝術巔峰,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成了中國文化外宣的典范,被各國漢學家一直研究。近年來中俄兩國文化交流頻繁,多部經典的唐詩俄譯本進行再版。
在文學翻譯領域,詩歌翻譯一直是個難題。許淵沖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就是詩歌翻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翻譯經驗,總結提出了“三美論”——主張譯者在翻譯詩歌時,在音、形、意三個層面上對原詩的神韻進行傳遞和保存,力求譯文達到“音美”“形美”“意美”三美的境界。本文以“三美論”為理論基礎,從音美、形美、意美的角度對《早發(fā)白帝城》的俄譯本進行對比分析,或許可以為唐詩的俄譯提供新的角度,促進唐詩外宣。
一、許淵沖的“三美論”
許淵沖是我國近代的翻譯巨匠,從事文學翻譯工作長達80余年。許多中外文化因許淵沖先生的翻譯才得以交流和聯系,其譯作涵蓋中、英、法等多種語言,包括《詩經》《李白詩選》《紅與黑》《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就是詩歌翻譯,有“詩譯英法唯一人”之稱。
許淵沖先生根據自己多年的詩歌翻譯實踐,并依據魯迅提出的“三美說”,將其應用到翻譯實踐中,總結提出了“三美論”。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首次提到“三美”,指出“誦習一字,當識形音義三: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義,三識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則寫山曰嶙峋嵯峨,狀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蔥蘢,恍逢豐木,鱒魴鰻鯉,如見多魚。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1]。1978年,許淵沖先生在《毛主席詩詞四十二首》的翻譯中首次應用“三美說”,提出了古典詩詞的翻譯要盡可能地傳遞原詩的音美、形美和意美的三美理論。
許淵沖認為:“譯詩要像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這是意美;像原詩一樣有悅耳的韻律,這是音美;還要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這是形美?!盵3]意美是指再現原詩的意境之美,讀者能體會到詩歌的內容和情感;音美即再現原詩的音韻之美,使讀者體會到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形美是指達到與原詩詩句整齊,對仗工整對等的效果,使讀者體會到工整美觀的觀感。在“三美”中,尤以意美最為重要,音美次之,形美更次之。這就指出,在詩歌翻譯時,我們在傳達原文意美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再現原文的音美,還要進而努力再現原文的形美,最終努力做到三美齊備。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無論如何,都要盡可能傳達原文的意美和音美。[2]許淵沖先生提出的“三美論”為詩歌翻譯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中國古典詩歌文化的對外傳播。
二、李白與《早發(fā)白帝城》
(一)李白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個性狂傲不羈、豪爽瀟灑,因其獨特的個性也造就了獨特的詩歌藝術,他的詩風飄逸豪放,不拘一格,令人驚嘆不已。他弱冠之后,便辭親遠游,廣交朋友,望得引薦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著名詩數篇,卻壯志難酬。后來唐玄宗被李白的才學折服,留他于宮中。但他桀驁不馴的個性使其不久便回歸山野。再到安史之亂爆發(fā),他再次踏入政治這趟渾水,滿腔熱血地投靠永王,但最后永王被討伐,李白入獄,不久之后,李白被流放。雖在途中被赦免,但其晚年依舊凄涼。他這一生既有桀驁不馴,也有壯志難酬。
他的詩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厚,情感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詩風豪邁奔放,藝術造詣極高。其詩作對后代影響極為深遠,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已成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典范。
(二)《早發(fā)白帝城》賞析
《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流放被赦返程時所作,是一首七言絕句,是其廣為流傳的名作之一。安史之亂后,李白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突然被赦,他驚喜交加,隨即乘舟下江陵。這首詩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記詩,這是詩人在遇赦后心情愉悅借江水奔流,行舟輕快所作的寫景抒情詩。全文如下: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全詩可譯為:清晨我離開滿天彩霞環(huán)繞的白帝城,一天時間就可以到達千里之外的江陵。當江岸兩邊猿猴的啼叫聲還在耳邊回蕩時,輕快的小船已不知不覺駛過綿延不絕的高山。
首句點明了時間和地點—— “朝”“白帝城”?!安试崎g”三字展現了白帝城地勢高的特點,這樣船才能順勢而下,行速快,為下面幾句寫舟行快、行期短、耳目不暇做了鋪墊。此外“彩云間”也是寫景色,描寫清晨日出時彩霞滿天的好天氣,詩人便在這美好的時刻,滿懷喜悅之情離開白帝城?!安试崎g”的“間”還有“隔斷”的意思,詩人回望云霞環(huán)繞的白帝城,往昔遭遇恍若隔世。第二句描寫舟行迅速?!扒Ю铩焙汀耙蝗铡保钥臻g之遠和時間之短形成鮮明對比,以突出船行速度之快的特點。此句還有一個巧妙之處——“還”字的選用?!斑€”是歸來的意思,既表現出詩人“一日”行“千里”的暢快心情,又流露出詩人被赦的快意。江陵不是詩人的故鄉(xiāng),但“還”字的使用有一種親切之感,如同回鄉(xiāng)一樣,意味深長。第三句的境界非常神妙。詩人之行要經過素有“常有高猿長嘯”之景的長江三峽。“啼不住”一詞,點出詩人途中聽到兩岸猿啼聲,又看見兩旁山影,由于舟行迅速,使得耳目在猿啼和山影之間“應接不暇”。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添上了一個“輕”字。這個“輕”字,別有一番意蘊,既能表現江水湍急,船行迅疾的特點,又能展現出詩人遇赦后如釋重負,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
夸張與想象是浪漫主義的兩大特征,李白作為浪漫主義詩人,這兩個特征在其詩作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此詩四句,一實三虛,虛實結合,以虛為主?!耙蝗铡薄扒Ю铩笔强鋸?,“猿聲啼不住”“已過萬重山”也是夸張。[4]全詩詩人借景抒情,借輕快之景,抒愉悅之情。同時此詩一、二、四句押“an”韻,韻腳為“間”“還”“山”,讀起來悠揚、輕快,使讀者能感受到詩人愉悅暢快的心情。
三、《早發(fā)白帝城》俄譯對比
李白詩歌在俄羅斯最早是由漢學家阿理克和楚紫氣翻譯的,至今差不多有一百年了。近年來,中俄兩國文化交流頻繁,李白詩歌的俄譯發(fā)展到了新階段。本文選了三位俄羅斯譯者(阿列克謝耶夫、托羅普采夫、吉多維奇)對《早發(fā)白帝城》的翻譯,以“三美論”為基礎,對譯文進行比較分析。
(一)譯者介紹
阿列克謝耶夫(В. М. Алексеев,1881—1951)是俄羅斯?jié)h學家,他的中文名是阿理克,他被郭沫若親切地稱為“阿翰林”。阿列克謝耶夫不僅精通漢語,而且對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等多個方面都有著深入的研究。在他看來,中華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寶庫,值得每一個熱愛學術和文化的人去發(fā)掘和研究。而在諸多中華文化瑰寶中,他對李白詩歌情有獨鐘。作為俄羅斯最早對李白詩歌文化進行研究的漢學家,阿列克謝耶夫對李白的評價極高。他在自己的作品《1907年中國紀行》中寫道:“李白是中國詩歌的頂峰,是預言詩人,卓越的語言大師,民族的巨人。李白期待著俄國文學的承認,等候著具備力量和知識、期待直視偉大詩人靈魂的譯者,就像有人能夠直視拜倫和歌德的靈魂一樣?!保ě?Бо — зенит китайской поэзии,поэт-пророк,величайший мастер слова,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лосс.Ли Бо ждет своего признания и в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ждет переводчика,который найдет в себе силы и знания,чтобы посмотреть великому поэту Китая прямо в глаза, как умели иногда смотреть в глаза Байрону и Гете.)為了更好地讓俄羅斯讀者了解和欣賞李白詩歌的韻味和魅力,阿列克謝耶夫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李白詩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準的翻譯。正是阿列克謝耶夫的不懈努力,讓李白的詩歌作品在俄羅斯廣大讀者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他為中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托羅普采夫(С.А.Торопцев,1940—)是一位東方學家,中國名為謝公。他主要研究中國文學和電影,也從事文學翻譯,尤其是對我國偉大詩人李白詩歌的翻譯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2001年,正值李白誕辰1300周年,托羅普采夫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歷史時刻的重要性,便開始專注于李白詩歌的翻譯和研究,希望借此機會將這位偉大詩人的作品更廣泛地介紹給俄羅斯的讀者。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他連續(xù)出版了多本書。然而,在出版過程中,托羅普采夫也遭遇了不少挫折。他用了長達十年的時間精心翻譯了《李白五百首詩集》,然而當他將這部心血之作投寄給各大出版社時,卻屢遭拒絕。面對這樣的困境,他并未放棄,而是選擇了自費出版。最終,這部書在俄羅斯?jié)h學界和作家界都獲得了積極的反響,贏得了眾多專家和讀者的認可與喜愛。托羅普采夫的執(zhí)著和付出得到了廣泛的認可。2006年,中國教育部授予其“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這是對他長期研究中國文化的表彰與鼓勵。2015年12月,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第一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的頒獎活動中授予了他“終身成就獎”,這無疑是對他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研究翻譯李白詩作的最大肯定。
亞歷山大·伊里依奇·吉托維奇(А. И. Гитович,1909—1966),是俄羅斯詩人。他以其對中國詩歌的熱愛,成了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盡管吉托維奇本人并不懂漢語,但這并未阻擋他對中國詩歌研究的腳步。他深知要想真正理解和翻譯中國詩歌,必須尋求專業(yè)的幫助。因此,他與漢學家蒙澤勒進行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國詩歌的翻譯工作。他們共同翻譯了許多中國詩歌,其中包括李白、杜甫和王維等偉大詩人的作品,出版了《李白詩選》《杜甫詩選》和《王維詩選》等諸多作品。這些作品的出版在俄羅斯文化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些作品不僅為俄羅斯讀者提供了欣賞中國詩歌的機會,更為他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戶。吉托維奇持續(xù)了20多年的翻譯工作,他翻譯的唐詩簡潔,非常注重節(jié)奏和音韻。這種獨特的翻譯風格,使得他的譯本在俄羅斯廣大讀者中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和喜愛,在俄羅斯形成了爭讀唐詩的熱潮。在俄羅斯的文化界,很多評論家和詩人對吉托維奇的詩歌譯本都給予了贊美和好評。吉托維奇的翻譯工作為中國詩歌文化在俄羅斯的傳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二)譯文對比分析
下面來看第一篇譯文:
Рано утром отправляюсь из города Боди
Перевод: Алексеев В.М.
Утром расстался с Боди, погруженным
в пестроцветные облака:
Тысячи верст по реке до Цзянлина
в день единый промчусь.
По берегам обезьяньи крики
еще не успели стихнуть,
Как легкий челнок позади оставил
сотни горных вершин.
這是阿列克謝耶夫的譯文。首先來看意美的體現,詩的第一小句整體意思都大致譯出?!俺o白帝彩云間”中最重要的表達就是“彩云間”,既形容清晨朝霞籠罩白帝城,又側面烘托出白帝城地勢高的特點。譯文中將其譯“погруженным в пестроцветные облака”,意為浸沒在五光十色的云彩中,能夠體現原詩朝霞籠罩的意境。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還”中主要是“千里”和“一日”形成對比,突出舟行疾速,譯者譯為“тысячи верст”(數千俄里)、“в день единый”(一整天),使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將“里”譯為“верст”(俄里),這樣更有助于俄羅斯讀者理解。這里的“千里”是虛指,譯者也將其翻譯出來了。但在這句中“還”字也具有特別的意境,表現出詩人日行千里的痛快,也透露出詩人遇赦的喜悅。但在譯文中只用了“до”(到達),沒有將詩人遇赦后滿懷喜悅前往江陵的意境表達出來,減少了原詩的意蘊。第三、四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意為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有停息,輕快的小船不知不覺已駛過連綿不絕的高山。譯文這兩句的意思和原作大致相同。在這兩句中最關鍵的是“輕”字,有了“輕”字的修飾,既能展現江水湍急,舟行迅疾的意境,又能表達出詩人遇赦后如釋重負,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譯者譯為“легкий”,意思是“敏捷的;輕快的;輕松的”,將原詩表達的船行敏捷,人輕松愉悅的意境很好地展現出來了?!叭f重山”是詩人使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譯者譯為“сотни горных вершин”,意思是“數百座山峰”,這里譯文沒有充分體現原詩中“萬重山”渲染的舟行疾速的夸張意境。
從“音美”的角度來看,譯文沒有很講究押韻,但讀起來依舊朗朗上口。譯文為八行階梯詩,結構較為整齊,在“形美”角度來看還算合格。總體而言,這篇譯文將原詩的意境較為完整地展現出來了,只是有個別細節(jié)沒有翻譯到位,在音美方面沒有將原詩的節(jié)奏韻律再現出來。
現在看第二篇譯文:
Спозаранку выезжаю из города Боди
Перевод: Торопцев С.А.
Покинул поутру заоблачный Боди,
К Цзянлину сотни ли челн мигом пролетит,
Макаки с берегов галдят на всем пути,
Но тяжесть тысяч гор осталась позади.
這是托羅普采夫的譯文。同樣,先從“意美”層面進行分析。第一句譯者用“заоблачный”表達“彩云間”,該詞的意思是云霄外的,極高的,在這里可以凸顯出白帝城地勢高的特點,但沒有將清晨白帝城被朝霞籠罩的意境表達出來。在第二句中,“сотни ли”對應原詩中的“千里”,這里有相應的注釋“...сотни ли...-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ая гипербола,образ неудержимого стремления к родным местам”,這里解釋是一種心理夸張的用法,表示對家鄉(xiāng)不可抑制的渴望,這里譯者意識到了原詩中“還”的含義。詩人因遇赦而下江陵,這里想表達的是詩人下江陵時如同返回故鄉(xiāng)時的滿懷輕松愉悅之情?!哀蕨讧鸳唰蕖睂娭械摹耙蝗铡?,“мигом”的意思是剎那間,雖然譯者意識到詩人使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但“剎那間”與原文的“一日”相差過大,過于意譯。第三句,譯者將其譯為全程岸邊的猴子一直叫著。原詩中“啼不住”是借猿猴聲音的不停息,彰顯船的行駛速度之快,而譯文只是將兩岸猿猴鳴叫的情景刻畫出來了,沒有再現原文的意蘊。第四句中“тяжесть тысяч гор”添加了注釋“...тяжесть тысяч гор...-образ освобождения,тем более противопоставленный‘легкому’челну,который везет поэта к родным местам”,這里譯者意識到了“萬重山”是和“輕舟”相對照的,但直接譯成“тяжесть тысяч гор”,千山的重量,并不恰當,并且在這一句中譯者減譯了“輕舟”,雖然在注釋中有提到,但這不利于譯語讀者理解原詩的意境。
從音美的角度來看,這篇譯文一、三、四句押韻,譯者有意保持原詩的韻律,再現原詩的音韻美。從“形美”的角度來看,詩句相對整齊,篇幅短小,符合唐朝絕句的特點。總體來說,這篇譯文在“音美”和“形美”方面做到了充分地再現原詩韻律和形式,但在“意美”角度來說,基本的意境也表現出來了,但譯者對于原詩過于意譯,不利于譯語讀者理解原詩的意境和內涵。
下面看第三篇譯文:
Рано утром выезжаю из города Боди
Перевод: Гитович А.И.
Я покинул Боди,
что стоит средь цветных облаков,
Проплывем по реке мы
до вечера тысячу ли.
Не успел отзвучать еще
крик обезьян с берегов –
А уж челн миновал
сотни гор, что темнели вдали.
這是吉托維奇的譯文。同樣,也先從“意美”的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句“стоит средь цветных облаков”對應原詩中的“彩云間”,“стоит средь”意思為坐落在……中,這里譯者描繪了白帝城坐落在高處的情景,但減譯了“朝”,沒有指出時間。雖然在題目中提到了“рано утром”,但第一句翻譯處理得不太恰當。第二句譯者譯為我們沿著河流航行千里直到夜晚。這一句譯者雖然也傳達了原詩的內容,但感情色彩不如原詩強烈,也減少了原詩的意蘊。原詩中的“千里”是虛指,“一日”也是夸張的藝術手法,詩人借此表達船順勢而下的疾速和自己被赦免后的愉悅心情。譯者卻是陳述事實,“до вечера”“тысячу ли”,處理得不太恰當。三四句中“猿聲啼不住”“已過萬重山”分別譯為“Не успел отзвучать еще крик обезьян” “миновал сотни гор, что темнели вдали”,“啼不住”是指猿猴的聲音還未停息,“отзвучать”意為響完,不再響,這里與“啼不住”表達的意境相同。“萬重山”是指層層疊疊的山,是形容山的數量,借此凸顯輕舟的“快”。譯文中的“темнели вдали”是譯者增譯的,譯者可能想描繪遠處山隨著船漸行漸遠,顏色逐漸變深的畫面,但這與原文所表達的意境有所出入,原文旨在通過數量的多突出船行得快。同時在第四句中的“輕”字是關鍵,但譯者減譯了“輕”,沒有將原文的意蘊和情感充分表達出來。
從“音美”的角度來看,譯文非常符合俄語詩歌的韻律,采用了俄語詩歌音韻中的交叉韻,第一、三句的詞尾是“ов”,第二、四句的詞尾是“ли”,譯者成功將中國古典詩詞的音韻美重新構建,促成了唐詩的音韻美在俄羅斯文化中的“重生”[5]。從“形美”的角度來看,譯者采用了俄語詩歌中的階梯詩的形式,較為工整??傮w而言,這篇譯文對“意美”的體現并不充分,但在“音美”和“形美”方面做到了再現。
通過對三篇譯文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阿列克謝耶夫的譯文中意美重于音美和形美,而托羅普采夫和吉托維奇的譯文則是音美和形美體現的比意美好。
此外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早發(fā)白帝城》的三個俄語譯本均為俄羅斯?jié)h學家和詩人翻譯,缺少中國譯者的參與。相對中國學者來說,俄羅斯譯者對于中國古典詩歌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中國古典詩歌在俄羅斯的傳播,或許可以通過兩國學者合作推進。
四、結語
唐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千載,經久不衰。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各國越來越多的人被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所吸引。目前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而文化外宣的關鍵便在于翻譯。詩歌翻譯不是易事。唐詩在內容、音韻和藝術手法上,都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這無異于難上加難。
許淵沖先生提出的“三美論”,對于我國詩歌翻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詩歌就是集內容、音韻和形式于一體的藝術作品?!叭勒摗本褪且笞g詩要能重現原詩意境和情感,這是意美;要能再現原詩的韻律之美,這是音美;還要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這是形美。將“三美論”應用于唐詩翻譯,譯者應當盡可能再現原詩的意蘊、音韻和形式,讓譯語讀者能充分理解原詩,感受到詩歌的魅力,推動中國文化向外傳播。
參考文獻:
[1]魯迅.漢文學史綱要[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2]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3]許淵沖.文學與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尹樂豐.度盡劫波精神爽: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賞析[J].成才之路,2014,(16):96.
[5]張娟.許淵沖“三美論”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俄譯對比——以《獨坐敬亭山》為例[J].品位·經典,2023,(02):54-56+115.
作者簡介:
蔡景美,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