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遠瓊
北師大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正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天府“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多篇論文發(fā)表于國內(nèi)國際刊物或獲省一等獎,著有《留守的青春不迷?!贰段倚南蜿枴粋€心理教師的成長手記》。
周香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生涯規(guī)劃師,中小學一級教師,教育部“名師領(lǐng)航”工程唐遠瓊名師工作室學員。曾獲四川省微課大賽一等獎,市級賽課一等獎。
孩子上課走神、遲到、說謊、打架、不交作業(yè)……面對種種教育難題,若您的手里只有“釘錘”,那看什么都像“釘子”;若帶上尊重、共情、傾聽、具體化等工具,每個問題都有可能迎刃而解。
周日晚10點,高三學生小江做題有些累了,打開手機藍牙聽歌放松。媽媽推開門送夜宵,見兒子拿著手機,很生氣:“怎么又在玩手機?還有幾個月就高考了,現(xiàn)在離本科線只差幾分,多弄懂一個題就多一份上大學的希望……”“別說了,你以為我不著急啊,我只是想放松一下……唉,一點都不理解我!”見兒子搖頭、嘆氣,皺著眉頭,喪著一張臉,小江媽媽既心疼又疑惑:“我也想理解你??!可是,我該怎么做呢?”
在學校心理老師的幫助下,小江媽媽學到了對孩子表達理解和關(guān)愛的有效方法——共情。共情是指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并將自己的理解反饋給對方。為了更好地理解、看見和共情孩子,我們可以借助北師大伍新春教授在《最愛不過我懂你——父母共情陪伴手冊》一書中提出的SAFE法則。SAFE法則是指在與孩子溝通時,通過對情境(Situation)、動作(Action)、表情(Facial Emotion) 等的關(guān)注,盡可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孩子,給予共情式回應,從而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和接納。
SAFE法則的要點
1. S——看情境(Situation)
個體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均會受到時間、地點、人際關(guān)系、事件等情境信息的影響。比如,開學之初,學生對未來充滿向往和憧憬;孩子在家里一般會比在學校感到更自在;正跟朋友鬧矛盾的初中生,對他人的言行會更敏感和在意;身處復習備考情境中的學生,更容易體驗到緊張、焦慮等情緒。關(guān)注時間、地點、人際關(guān)系、事件等情境信息,是全面且準確理解孩子的認知、情緒和行為,進而做出共情式回應的重要途徑。
前述案例中,小江媽媽可以關(guān)注兩方面的情境信息:一是面臨即將到來的高考,兒子壓力很大,周末堅持學習到晚上10點(時間),做題累了(事件),想放松一下;二是自己希望孩子抓緊一切可用時間學習,努力上本科線。關(guān)注這些情境信息,能幫助小江媽媽看見孩子的不易,覺察自己的著急,進而做出有利于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促進孩子成長的反應:“你說了要認真學習爭取上本科的,進來看到你擺弄手機,媽媽感到有些著急和失望?!甭爧寢屵@么說,小江就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嗯,做題有些累了,我想聽音樂放松一下。”此時,媽媽再給予共情回應:“嗯,你想聽音樂緩解疲憊,高三娃辛苦了,來吃點夜宵吧!”這樣的看見、共情和支持,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獲得成長的力量:“媽媽的理解勝過音樂,我又有力量做題啦!”
2. A——看動作(Action)
動作指“全身或身體局部的活動”“行動”,比如抬頭、雙手交叉于胸前、跺腳、握緊拳頭等。作為一種身體語言,動作是理解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的重要線索。比如,“手舞足蹈”用以表達高興、喜悅之情,“垂頭喪氣”常常代表失落和傷心,“捶胸頓足”用以表達憤怒或悲痛,“暴跳如雷”常常代表極度生氣和憤怒。很多時候,身體還會有一些不易被察覺的細微小動作,也是理解他人的重要信號。比如,“摳手指、捏衣角”可能是緊張或焦慮的表現(xiàn),“聳肩和攤開雙手”表示無奈,“捏鼻子、皺鼻子、搖頭和擺手”等表達否定,而“轉(zhuǎn)筆”可能是感到無聊或不耐煩。當然,一個動作可能包含多種情緒,在不同情境下,同樣的動作也有不同的含義。
前述案例中,聽到媽媽的指責,小江除了回復“別說了,你以為我不著急啊,我只是想放松一下……唉,一點都不理解我”外,還同時用“搖頭、嘆氣”的動作表達了內(nèi)心的無奈、委屈和對被誤解的不滿。好在此時小江的動作被媽媽覺察到,促成了媽媽的反思,停止了指責或說教。
3. FE——看表情(Facial Emotion)
面部表情是內(nèi)心體驗情緒的外顯表現(xiàn),傳播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個公式:信息的全部表達=7%的語言+38%的語調(diào)+55%的表情,可見表情在信息表達中的重要作用。關(guān)注和準確識別他人的面部表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其情緒和感受,從而給予共情回應。
憤怒、厭惡、恐懼、悲傷、驚訝、高興和平靜等情緒是由不同的眼部肌肉、顏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變化來表達的。當我們感到害怕時,眉毛會揚起,眼睛會瞪大;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嘴唇會緊閉,眉頭會皺起。面部表情是變化的,但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些習慣性表情,例如用微笑掩飾尷尬,遇到難題習慣性皺眉。相比身體動作,面部表情更加細微、短暫,需要細心觀察才能識別到。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的面部表情是無意識的,與內(nèi)心感受一致;但也可能存在偽裝,具體表現(xiàn)為相反的表情或表情不明顯,用以隱藏或掩飾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
前述案例中,如果小江媽媽進門時留意到孩子的表情,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疲憊,由此聯(lián)想到他可能是想通過音樂放松一下,從而給予關(guān)心、理解而不是指責。好在后面小江媽媽關(guān)注到孩子皺眉、沮喪的表情,對其焦慮和疲憊感到心疼,并有了自我反思。
使用SAFE法則的注意事項
1.增強自我覺察
SAFE法則是看見和理解孩子的線索,關(guān)注點在孩子身上,但同時我們也要增強自我覺察,關(guān)注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并問問自己是否做到了“三看”(看情境、看動作、看表情),“看”的過程中還有什么不清楚的。
2.及時驗證修正共情
通過看情境、看動作、看表情理解了孩子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后,要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比如,小江媽媽說:“聽起來你很討厭我反對你玩手機!”小江會予以糾正:“不是的,媽媽,您反對我玩手機是對的,我感到難過和委屈的是您誤解我了,我真的是做題做累了,暫時用音樂放松一下?!?/p>
3.給予積極關(guān)注
一是要用積極的狀態(tài)關(guān)注孩子,通過目光接觸、身體微微前傾、姿勢自然開放等,傳遞“我愿意聽你說”的積極態(tài)度;二是多關(guān)注孩子的積極面,比如焦慮是想考出好成績、放松一下是想擁有更好的精力做題等,幫助孩子看到自身的積極力量,同時用點頭、握手、擁抱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認可。
作為共情的一種方法和理念,SAFE法則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看見、理解孩子,從而提升其內(nèi)心的安全感、溫暖感、支持感和力量感,促成孩子的心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