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古代文明的象征,萌芽于唐,興盛于宋,延續(xù)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制度、組織形式、辦學方向,大體上可分為兩種,即“私學”與“官學”,書院則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種以私人創(chuàng)建為主,官方資助為輔的“私學”形式,是傳播中國文化、興辦教育、培養(yǎng)人才、交流學術的一種社會進步的組織形式。六朝時候,除官學外,復有精舍。此精舍系由少數的貴族或士大夫在郊外建屋數椽,以備他們春夏射御,秋冬讀書的處所。到唐明皇的時候,始有書院的名稱。新中國成立后,各類大專院校已經遍布全國,書院這種古老的教育模式徹底淡出了社會,而“書院遺址”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現(xiàn)象,僅成為單純歷史角度的研究命題,或是文物保護單位,其原本功能已不復存在。
江西境內書院眾多
千余年來,尤其是兩宋以后,江西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樂史宴殊、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朱熹、陸九齡、陸九淵、江萬里、文天祥、謝枋得等,他們不僅是一代賢臣忠良,更是一批有思想有建樹的儒學大家。他們與江西的書院建設,私人辦學的教育宗旨,培養(yǎng)士子賢才的教育思想,都有獨到的建樹。據李才棟《江西古代書院》統(tǒng)計,興盛時期的宋代共有書院623所,江西有229所,為全國第一。南宋江西的書院載于《宋史》和《宋元學案》的有: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信州的象山書院、鉛山的文宗書院(鵝湖BdttNRFL002BdoorXfewc6dGWjW2lqo1c80rP6ktoGs=書院)、吉州的白鷺洲書院等。它們均謂江西南宋四大書院。而豫章、友教二書院也是創(chuàng)于南宋,距今七百多年,規(guī)模都不小,一直延續(xù)到了清代。
皇寮書院?!度茣匪岬降臅航ㄖ糜?1處,見于地方志,并注明為唐代設置的書院有33處,總共44處,其中江西有15處,明確記載有講學活動的如江西吉水縣唐通判劉慶霖建以講學的皇寮書院?;叔紩菏冀ㄓ谔疲氏扔辛司弁街v學的活動,標志著作為教育性質的書院已誕生了。
鵝湖精舍。據《鉛山縣志》卷十八載,唐貞元年間(785—805)進士李翱創(chuàng)建并講學于鵝湖。
景星書院。地址在江西九府治東,由唐代李勃建,一直維持到元代。大德年間(1297—1307),黃澤曾任景星書院院長。
義門書院。在江西九江德安縣,“唐義門陳袞即居左建立,聚書千卷,以資學者,子弟弱冠,悉令就學”。短短的26個字就概括了該書院在唐代已經開創(chuàng)了私人聚書授徒的講學教育,為中國書院教育揭開了序幕。
梧桐書院。其在江西奉新縣,“唐羅靖、羅簡講學之所,山多梧桐故名”。梧桐書院始建于南唐。
桂巖書院。其在唐洪州高安縣境內北六十里,自元和九年(814年)幸南容創(chuàng)辦書院起,至中和二年(882年)的60余年中,不僅藏書,而且是聚徒講學的書院之一,“桂巖書院”在宋、明、清尚有多次修復。
湖山書院、三灣書院是唐天祐年間(904-907)撫州節(jié)度使羅堅、羅信置贈田于宜黃棠陰創(chuàng)建湖山、三灣兩書院,這是見諸于史志記載撫州最早的書院。
白鹿洞書院在江西九江廬山,又稱白鹿洞書堂、白鹿書院、朱晦翁書院。唐貞元間,李渤與李涉兄弟在五老峰東西一個河谷小盆地中隱居讀書、講學。李渤畜一白鹿,甚馴,村民以為神鹿,因稱渤為白鹿先生,白鹿洞由此得名。
書院的教育理念
中國古代的教育,官學教育為選撥政治人才及科舉考試服務,書院的教育理念則是繼承先秦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
朱熹在江西創(chuàng)建的白鹿洞書院,是書院教育的一個樣板。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總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方法,綜合了早期儒家與“成人之教”相關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對書院生徒提出相關的要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學者,學此而已?!薄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于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在朱熹所制訂的這個學規(guī)中,對書院的教育方針和有關為學、修身、處世、接物之要等方面均作了詳細規(guī)定,其中包括知識智慧、道德修養(yǎng)、人格意志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充分體現(xiàn)理學“成人”教育思想的特點。朱熹要求白鹿洞書院“諸君相與講學遵守,而責之于身”,自覺服從學規(guī)的要求。
陸九淵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歸之于“成人之教”。他明確反對片面化的知識教育,強調教育的目的是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他說:“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淳熙十五年(1188年),陸九淵于貴溪創(chuàng)建象山精舍,就是為了實踐他的教育理念。他以“啟發(fā)人之本心”為教學方法,深入人的內心世界,獲得“聽者無不感動興起”的效果,而最終目的也是一種“成人之教”,即培養(yǎng)學生“堂堂地做個人”。
書院的教育特點
學術研究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歷代有名的書院,既是學者們探討學術的園地,又是當時一方的教育中心,主持人既是知名的學者,又擔任書院的主講,他們常常以自己研究的成果作為講學的內容,傳播學術,同時又通過講學檢驗和提高學術研究的成果,從而做到了教學相長,教育與研究相得益彰。
實行“講會”制度?!爸v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精神,這與官學實行的關門教育是大相徑庭的。淳熙二年(1175年)的“鵝湖之會”曾為不同學派的論爭樹立新的范例,而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邀陸九淵到白鹿洞書院作“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講演,首開了“講會”制度的先河,此后書院講會代代相傳,并逐漸制度化?!爸v會”有宗旨、有規(guī)約、有組織、有規(guī)定的日期和隆重的儀式,盡管學者之間、學派之間主張不同、觀點各異,但往返講學辨難并不拒絕,明代中葉以后,各書院互通聲氣,著名學者不辭勞苦地千里赴會?!爸v會”之風盛極一時,一直延續(xù)到清代?!爸v會”時講學者可以宣揚自己的學派,聽說者也不受地域或門戶限制,清初白鹿洞書院甚至明確規(guī)定:“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于一域。或有遠朋,聞風慕道,欲問業(yè)于此中者,又不可卻。”應當承認,“講會”是促進文化、學術發(fā)展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授業(yè)以自學為主。書院大師對生徒講學,大抵是提綱摯領,生徒自治,以個人讀書研究為主。朱熹關于讀書的六大原則(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是生徒的讀書指南。質疑問難,也是根據生徒鉆研體會的程度,不求一律,不拘一格。大師或明白解答,或略加啟示而令其自悟,或交眾人反復討論求證結果,總之是在大師啟發(fā)指導下,通過生徒的思索與研討,達到融會貫通。學風方面,書院師生注重創(chuàng)發(fā),刻意求新的精神至為突出。程、朱之學打破漢學專事訓詁的舊習,樹立以己意理解經典的風尚,開創(chuàng)了所謂“宋學”,這對于舊學問,是一個大推進,陸九淵敢于輕視程頤,對抗朱熹,在理學中別創(chuàng)了“心學”一派,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新發(fā)展。朱熹雖宗二程,卻能引申發(fā)揮,創(chuàng)立完整的客觀唯心論體系。那種繼承而后發(fā)展的精神,是他成為一代宗師的重要前提。
江西撫州書院孕育大批才子
撫州(包括古代的撫州府和建昌府)文風鼎盛,才子輩出,自樂史于北宋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及第后至清末共出進士2441名,其中宋代為1412名,占當時江西全省的26%;元代為35名,占當時江西全省的17%;明代為439名,占當時江西全省的14%;清代為555名,占當時江西全省的31%。
撫州是全國有名的“才子之鄉(xiāng)”,唐、宋、元、明、清四代出了2441名進士,幾乎所有領域都出過名公巨儒,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宰相晏殊,他大力扶持應天書院,并邀請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撫州各書院中孕育了大批才子。據史料記載:撫州書院文脈由唐至清,持續(xù)上千年興盛不衰,尤其兩宋時期書院之盛更是全國罕見。撫州留下了許多可觸碰、可感知的古代書院遺存。金溪一縣就有80余所書院舊址。樂安縣流坑一村有“理學名家”等古代書院22所。每一座古代書院都見證了一段歷史,也蘊含著那個年代讀書人勇猛精進的家國理想情懷。從唐代書院興起,宋代全國書院有397所,江西有140所,全國第一,撫州又是全省書院最多的地區(qū),據不完全統(tǒng)計,到清末書院廢止,江西創(chuàng)建書院1743所,占全國7510所書院的13%,而撫州市創(chuàng)建的書院就達337所,但遺憾的是沒有一所列為全省名書院之列。
撫州市委書記魏曉奎說:“撫州將精心呵護書院文化遺存,活化利用書院資源,充分發(fā)揮書院在提升城市品質,促進教育進步、培育理念,賦能文旅經濟等方面的功能,弘揚和傳承撫州‘樂讀書而好文辭’的社會風氣,讓書院重放生機”。因此撫州市政協(xié)賀喜燦主席,提出了“打造文化撫州,推出傳統(tǒng)書院文化的儒學高地”。
為了讓更多的書院遺存從歷史中走來,以全新面貌“煥活”,與時代同頻共振,疊加出新的價值。撫州市政協(xié)為把書院遺址展現(xiàn)給市民與社會,讓這些昔日飄蕩過紙香墨飛豪邁文章的教育基地舊址融入鄉(xiāng)村振興、城市旅游、教育研學,成為當代人安放心靈、追求理想的精神棲息之所,并擬出版相關書刊推向社會。
作者系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江西書院研究會副會長、鵝湖書院管委會副主任兼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