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胎掐絲琺瑯是中國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類之一,又稱“景泰藍”。
張宗憲最初被掐絲琺瑯器所吸引,是在2004年10月紐約佳士得的拍場上,他看中了一對掐絲琺瑯香爐。這對香爐胎骨厚重堅實,掐絲整齊勻稱,鍍金璀璨光亮,色彩潤澤鮮明,讓他領略到了掐絲琺瑯器特有的美。其后20年間,張宗憲滿世界收集了百余件宮廷御制掐絲琺瑯器精品,在故宮專家的協(xié)助下出版了精美的藏品集,20 07年于蘇州博物館舉辦了“絢麗·華貴·至尊:香港張宗憲先生珍藏御制宮廷掐絲琺瑯器特展”,反響熱烈。
張宗憲此番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琺瑯器數量多達55件,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時期造辦處琺瑯作的作品,最能代表清代皇家琺瑯器的制作水平。重點器物如掐絲琺瑯觚、掐絲琺瑯胡人坐像一對、掐絲琺瑯獸面紋四足爐、掐絲琺瑯象尊一對、掐絲琺瑯荷花紋瓶、掐絲琺瑯蝴蝶屏風一對、掐絲琺瑯花鳥紋象足熏爐一對等。
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中國銅胎掐絲琺瑯器的收藏和研究,推動了這一收藏門類的發(fā)展。
明初 掐絲琺瑯觚
高25.5厘米 最大直徑14厘米
仿青銅器造型,撇口,細腰,腹部、圈足均四出戟,口、足為喇叭狀,銅胎鍍金。通體施淺藍色琺瑯釉為地,頸部飾四片蕉葉紋,內填黑紫色琺瑯釉,掐絲茶花、荷花、牡丹和梔子花,開光外飾勾蓮紋;腹部和足部掐絲牡丹、菊花、茶花、梔子花。足底中心鏨刻十字杵紋。
明 掐絲琺瑯胡人坐像(一對)
各連座高39.5厘米 座高7厘米 最長20厘米 最寬18厘米
此對蹲坐的胡人像姿態(tài)各異,身體發(fā)膚皆從銅胎鏨刻而出,頭戴戒箍,圓目塌鼻,蓄胡。只見一胡人雙手叉腰,另一胡人一手扶腰,一手托舉元寶。胡人衣物與方形座施藍色琺瑯釉為地,掐絲勾蓮紋和纏枝花卉紋,花朵有黃、白、紅、藍、綠等色,繁雜而不花哨。
清乾隆 掐絲琺瑯蝴蝶屏風(一對)
各連座高43.5厘米 屏心高31.2厘米 屏心寬23.7厘米 最寬27厘米
此對插屏的屏心、屏框、屏座均為銅胎。除屏心外大多掐絲淺藍地勾蓮紋,絳環(huán)板中部做銅鍍金鏤空勾蓮紋。四面屏心填淺藍色琺瑯釉,掐絲幾何錦地花鳥小品,底部均以藍綠漸變湖石為基,色彩豐富多變,營造出典麗嫻雅的氛圍。
清 掐絲琺瑯象尊(一對)
各高39.5厘米 最長33厘米 最寬28厘米
此對象背上配韉,上馱人像,兩器相異,銅胎鍍金。象為白色,頭微歪,轡頭、胸帶、鞧帶施寶藍色琺瑯釉,上飾紅色琺瑯釉鏨花帶扣,韉面為如意云頭形,掐絲黑地勾蓮紋,韉兩側正中各飾一“壽”字,其余部分掐絲淺藍地勾蓮紋,下垂多彩流蘇。象馱人像一似佛,一似天王,佛雙手合十,袍服掐絲深藍地勾蓮紋,天王左手置于胸前,右手上舉,掌心穿孔,應原舉某物,現(xiàn)遺失,盔甲填深藍色和綠色琺瑯釉。
清乾隆 掐絲琺瑯花鳥紋象足熏爐(一對)
各高127厘米 最大徑91厘米
此對熏爐兩器相同,銅胎鍍金,置于木座。器為圓形,由蓋、二層罩、爐身三部分組成。蓋、二層罩均飾鏤雕祥云蝙蝠紋,爐身內填淺藍色琺瑯釉,掐絲以“卍”字錦紋為地的花鳥小品,小品以玉璧為間隔。熏爐下承嵌寶石象首形三足。兩器莊重大氣,金瑯華燦,應原為宮廷所用。
清康熙 掐絲琺瑯獸面紋四足爐
高49厘米 最長36厘米 最寬25厘米
爐方形,仿青銅器造型,銅胎鍍金,大多填藍色琺瑯釉為地,由蓋和爐身二部分組成。爐身上接雙立耳,掐絲琺瑯纏枝菊花紋;口沿填寶藍色琺瑯釉為地,掐絲螭龍紋和花卉紋;爐身寬面中央和四角出戟,寬面和窄面均掐絲獸面紋;爐底飾雙獅戲球紋;爐身下承四夔形扁足,掐絲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