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盈杰,現(xiàn)為杭州師范大學2022級碩士研究生,導師王中焰教授。
徐盈杰創(chuàng)作感想
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黃庭堅草書。他的草書結構上的變化是改變了字與字之間不同的承接關系。從其草書作品中可以看到,黃庭堅對草書字形結構有許多有意改動,打破了大眾對原有字的審美取向,將字拉長或縮小,精細塑造新的空間組合,形成和諧的整體感。這種字形結構上的處理使他的草書呈現(xiàn)雄肆多變的姿態(tài),章法也常常化險為夷,跌宕起伏。在行筆上,他將速度放緩,并重組筆畫,進而產(chǎn)生奇妙的視覺效果。他不斷制造矛盾又化解沖突,在對立中創(chuàng)建新的視覺關系。
因最初的幾稿都沒達到預期的效果,遂向老師求教。老師給予了很多指導:第一,要注意空間的整合與零散的搭配,這是草書的結構,整合空間就是靜的表現(xiàn)、零散空間就是動的表現(xiàn),動靜結合,草書中靜的書寫是比較難的,寫出靜中寓動才是高手。第二,兩個字上下之間的穿插,包含了實線的連接和虛線的連接。第三,兩個字的錯位,可以通過兩個字的大小、疏密、線條粗細、斜正等對比實現(xiàn)。第四,連續(xù)幾個字的書寫,要注意單字大小的變化,可以由小變大,由小變中再變大,再或者小變大再變小,同時注意疏密(松緊)的變化,可以上疏下密,或者上密下疏,或者上密、中疏、下密。
經(jīng)過不斷對比、思考和修改,最終這一稿基本實現(xiàn)了自己的想表達的效果。但是我知道,書法創(chuàng)作沒有止境,短時間內想要有大的突破是非常困難的。通過這件作品的打磨,我深刻體會到書法實踐和讀書一樣,須一點一滴地積累,更須不斷反復地實踐、推敲,還要通過大量欣賞、鑒別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才能達到理想的創(chuàng)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