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閑置多年的電子郵箱,前不久我一時興起,打開了這個郵箱的發(fā)件箱。里面躺著我10年前發(fā)出的郵件—我上大學時向雜志社和報社投稿的隨筆。
隨筆措辭青澀,通篇透露著好學生的乖巧,而內容更是幼稚得讓人尷尬,可以說是集合了疼痛文學、青春文學于一體的無病呻吟。
但很快,我被一股巨大的、洶涌的快樂淹沒。以至當時我立刻放下手機和電腦,躺在床上,全身心地感受快樂充溢于我體內每一個細胞的感覺。
快樂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突然意識到,早在10年前,我就找到了我人生中最喜歡做的事情—寫東西,并且堅持到現(xiàn)在。我也因此認識和聽說了很多人。他們當中有人通過一支筆實現(xiàn)財富自由,有人出書不斷、擁躉無數(shù),有人默默做起了版權大戶,悶聲發(fā)大財。按照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說法,他們已經躋身這一行業(yè)的前15%,甚至是前5%。而我,似乎在剩下的85%里打轉了10年。
通常,我是一個在某件事上得不到正向反饋就會很快放棄的人,但對寫東西這件事的堅持到了讓我自己都驚訝的程度。歸根到底,我可能是真的愛它吧。
若問為什么,我想,我在社交平臺上的個人簡介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故事是靈魂的安全出口。每創(chuàng)造一個故事,我的安全出口就會亮起綠燈。當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四處碰壁,不斷被永遠都不變色的紅燈攔在擁擠的道路上時,我借由寫作暢快呼吸。
而且,我真的很感謝那些愿意留下些評論鼓勵我的人。因為在寫作這件事上,哪怕一個字的正向反饋都能激發(fā)我的熱情。
比如,我之前寫的《中女生存法則》,有讀者給我留言,說“這本書可以使更多女性意識覺醒……我們需要了解那些不走尋常路的人生是什么樣的,我們需要這樣的題材”。我把這段話翻來覆去看了很多次。
比如,今年年初我第一次嘗試寫古風小說,寫到11萬字的時候匆匆止筆,但最近竟然有人告訴我他一直在等后續(xù)。
可能就是這些不經意的,甚至可能帶著一絲同情和客套的反饋,就足夠讓我日復一日地堅持寫下去。
最近,我頻繁聽到一個詞:心流。其實我一直搞不懂它的含義,問了不少人,大家的解釋五花八門。但后來我歸納了一下,以我淺薄的理解,心流出現(xiàn)時,可能就是自己內心最充盈也最敏感的時刻。
而那一晚,當我看到10年前發(fā)出的郵件的瞬間,我想我迎來了我的心流時刻。
當然,除了發(fā)件箱,我也翻閱了10年前的收件箱。意料之中,里面躺滿了退稿郵件。而且前幾天,我又收到了五六封退稿郵件。10年前我就被退稿,10年后依舊如此。
但那又怎么樣呢?我10年前就在投稿,10年后也依舊在寫。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并且堅持到現(xiàn)在,熱愛依舊不減。這足夠抵消退稿對我的打擊。
過去我總覺得“熱愛能抵歲月漫長”是雞湯語錄,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