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育,不僅來自于社會和學校,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家庭教育。我們家的教育關(guān)鍵詞是陪伴。父母陪伴孩子,讓孩子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們家第一個孩子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上小學的時候才把她帶回身邊,因此和我們不親近。為了不重蹈覆轍,君皓出生前我們便商量好,要親自帶他,陪伴他長大。
興趣是孩子人生路上最真誠的朋友,承載著生命情緒的寄托。我們一直在陪君皓尋找這個“朋友”。在他四五歲的時候,我們常常關(guān)注少年宮的活動,有親子活動便帶他去參加,還經(jīng)常帶他去參觀科技館,在玩耍中發(fā)掘他的興趣愛好。等他稍大一些,我們便送他去體驗跆拳道、葫蘆絲、古箏、素描等等。最后發(fā)現(xiàn)素描是他最大的愛好,一直堅持學到現(xiàn)在。在培養(yǎng)他的興趣時,我們始終陪伴在他身旁,給他加油打氣,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從而產(chǎn)生持續(xù)學習的勇氣。
作家畢淑敏說過: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劃算的投資。孩子可以從書里學會表達愛,學會勇敢。周末送君皓姐姐去圖書館看書時,我總會帶他一起去,陪他一起看繪本。讀到有趣的地方,他會和我分享,不懂的他會問我,如果我也不懂,就一起探討。那時的他就像“十萬個為什么”一樣,對書中的內(nèi)容充滿了求知欲。漸漸地,他愛上了閱讀。我從不限制他讀書的類型,鼓勵他隨意閱讀,希望他能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nèi)享受閱讀的樂趣。
我堅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我們一直盡可能地帶他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我們帶他去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參觀,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比如參觀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他對運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被古人的勤勞和智慧所折服;比如游覽恐龍園,他在快樂玩耍的同時聽有關(guān)恐龍的講解,通過多種形式汲取科普知識。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陪伴。父母有質(zhì)量的陪伴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快樂,讓孩子在成長這條路上越走越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