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大早,天空就飄起了綿綿春雨,看這雨勢,一時半會兒不會停止。我只好歇了出門的心思,拿起一本詩詞解悶。一不小心,從詩詞里抖落出許多有關春雨的詩句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唐代詩人韓愈的春雨。早春的雨水細滑,如酥油一般潤澤萬物。你瞧,這雨腳兒剛從大地上走過,春草芽兒就悄悄地冒頭了:一片淡淡的青色,遠望著朦朦朧朧的,你若是走近了去瞧,反而尋不見了。
因為一場春雨,以及被春雨催出來的草色,韓愈滿心歡喜地贊嘆:“最是一年春好處”。而我們也從他的詩里,感受到了春雨帶來的勃勃生機。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南宋詩僧釋志南的春雨。志南和尚杖藜徐行,迎面的春雨格外有情,若有若無的:詩人的衣襟有些濕意,卻不見濕痕,連帶著春風都非常柔和,吹在臉上一點兒也不覺得寒冷。
這句詩與唐代詩人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有異曲同工之妙。透過詩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和尚,興致盎然地走在杏花灼灼的路上,沐著微雨,兀自不肯歸去。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春雨。這時候的韋應物大約正做著滁州刺史,經(jīng)常寄情于山水。這一天傍晚,詩人在連綿春雨中到了滁州西澗,看到春潮上漲,澗水湍急。
原來,春雨除了“若有若無”和“纏綿溫柔”的情態(tài),也有“急切”的時候。不知道是春雨隨著春潮而來,還是春潮因了春雨而生,只知道渡口那條小舟因此得了半日空閑。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春雨。曾寫下“鐵馬金戈”和“氣吞殘?zhí)敗钡年懹危谛巧蠌匾孤犞河?,想著家仇國恨而傷感無眠。
好在次日清晨,深幽小巷里傳來叫賣杏花的聲音,這讓詩人感受到了和煦的春光,略微安慰了落寞的情懷。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這是唐代詩人韋莊的江南春雨。在碧綠的春水之上,詩人臥在畫船之中,聽著船外的瀟瀟春雨入眠。詩人對春雨并沒有進行細致的描寫,我的腦海中卻有了一幅美好的畫卷。
比起陸游小樓聽雨無眠,韋莊的江上聽雨而眠,是多么的閑適和美好。為了這份美好,那就不要歸鄉(xiāng)吧!如果能避開戰(zhàn)亂,在江南水鄉(xiāng)老去,這對詩人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而最讓人感到歡喜的,該是詩圣杜甫的雨吧!“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一點也不吝嗇,在詩的第一句就對春雨進行了贊美。
杜甫筆下的春雨是擬人化的,它很懂事,在夜里乘著春風悄悄而至,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詩人還怕讀者不信,信誓旦旦地說:“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蹦憧窗?!到了明天早上,飽飲了春雨的花朵紅艷欲滴,錦官城會變成花的海洋!
我因春雨沒出門,卻從古詩詞里抖落出了這么多的春雨,而且沒有感到一絲厭煩。這些詩詞里的春雨,與我窗外的春雨連成一片,我的心情隨之起落,或愁或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