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英國小公主夏洛特和小王子路易生日照陸陸續(xù)續(xù)出爐后,讓一直關注“三小只”的媒體和粉絲們都十分開心,路易小王子身著哥哥喬治王子當年的舊衣服藍棕色格子襯衫,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的活潑可愛,而披肩長發(fā)的夏洛特公主也已經(jīng)落落大方,亭亭玉立。
王子和公主們定期公布成長照片,已經(jīng)成為英國王室對外宣發(fā)的一種默契,同時也是展示兄弟姊妹之間美好感情的一種方式。
然而在500多年前,兩位王子留給世人最多的畫像,則是不同時期的畫家通過想象完成的,而且他們的背景不是陽光明媚的午后,而是陰冷的塔樓,兩人相互依靠,眼神中帶著恐懼。他們就是著名的“塔中王子”,15世紀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兒子——12歲的愛德華五世和9歲的理查。人們也稱他們?yōu)椤跋У耐踝印保驗樗麄冊诟赣H去世后不久,就消失在倫敦塔樓中,從此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
王子是怎么失蹤的?是被誰殺害了嗎?又是誰的陰謀?
2022年,查爾斯國王加冕登基后,宣布支持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在倫敦塔和溫莎城堡地下發(fā)現(xiàn)的各兩具兒童遺骸的新聞震驚四座,因為其母親伊麗莎白二世在世的時候是完全拒絕這樣的行為的,而查爾斯國王的目的很明顯,他想還給人們一個歷史真相,這兩個男孩到底是不是愛德華五世及其弟弟理查王子?
塵封了數(shù)百年的謎案終于看到了希望。
倫敦塔橋重建
被譽為“倫敦故宮”的倫敦塔在火炮發(fā)明之前,一直是倫敦最安全的地方,16世紀前一直被大家叫作花園塔,16世紀之后被更名為“BloodyTower”。經(jīng)歷過幾個世紀和不同朝代更迭后,這里除了曾經(jīng)是保護國王安全的要塞之外,還做過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公共檔案辦公室、天文臺、避難所,當然因為這里有關押和斬首過兩任王后和“九日女王”的歷史,也讓“SenttotheTower”的話語有了指代入獄的含義并流傳開來。
其實“倫敦塔王子”懸案被發(fā)現(xiàn)是一次偶然,始建于1087年的倫敦塔坐落在泰晤士河畔,在1674年的一天,幾名英國工人正在整修倫敦塔,在修到墻壁的時候,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一截一截的骸骨。
開始,工人們并沒有覺得驚訝,畢竟大家都知道,這里在前面幾個朝代都是用來關押和處決王室囚犯的地方,出現(xiàn)一些骸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就把這些骸骨都裝進了一個盒子,然后交給了工長。當時國王查理二世得知之后,也沒有進一步探究是什么人的骸骨,只是授意將盒子印上愛德華和理查的名字后放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中。
之后整修工程結(jié)束,也沒有人提及這個盒子,就這樣經(jīng)歷了三百多年,就在人們好像都遺忘了這個盒子的存在時,研究王室歷史的歷史學家們開始關心起來,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在官方的史料中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兒子最后在倫敦塔樓中消失了,重修塔樓的時候,墻體發(fā)現(xiàn)的骸骨到底會不會是消失的兩位王子呢?
王子身份不合法
1483年4月,約克王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十二歲的小愛德華和九歲的弟弟小理查正在花園里玩耍,此時仆人惶恐地跑來告知,他們的父親愛德華四世突然離世,聽到消息的小兄弟倆105b0e60d6963137682774b949d54ee4傷心地哭了起來。
年幼的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根據(jù)王室的繼承規(guī)則,此時的哥哥已經(jīng)變成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五世,繼承加冕活動開始走上流程,而弟弟也成為公爵,父親在去世之前將兒子托付給了弟弟格洛斯特公爵大理查,讓其以攝政王的形式輔佐長子。就在大家為孩子們失去父親、國家失去國王而悲痛時,三個月后,也就是1483年7月6日,原來的攝政王理查三世在西敏寺加冕成為英格蘭王,而兩個小王子被送到倫敦塔樓后就消失了。
一時間宮廷斗爭,奪權之戰(zhàn)的猜測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莎士比亞將這段歷史改編后推上舞臺,在他的話劇《理查三世》中,理查三世被描繪為一個殘暴的奪權篡位者,面對年幼無知的繼承人和沒有什么實權背景的王后,理查三世用最簡單的方式剔除登王路上的障礙。他召集了所有大臣,然后宣布國王和伊麗莎白王后的婚姻無效,因為愛德華四世早年與他人已有婚約,所以與伊麗莎白的婚姻“不合法”,隨著無效婚姻的定義綁定,根據(jù)英國當時的規(guī)定,只有合法的王后生的孩子才能有繼承權,那么愛德華五世的繼承權是無效的,他和弟弟小理查淪為私生子。
毫無反抗能力的兄弟倆被帶到了倫敦塔,這里作為歷代王室默認的牢房,從這里活著走出去的只有后來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而兩兄弟只能聽天由命。
莎翁在戲劇中將倫敦塔樓里的秘密公之于眾,他很清晰地描繪了,是理查三世囚禁并將小王子釘在墻上殺害的整個過程。殺人兇手就是理查三世。
然而很多史學家并不買賬,認為莎翁的這個版本其實是勝利者的“篡改”,他創(chuàng)作的時間是在1591年,這個時期是都鐸王朝,而都鐸王朝的開國國王亨利七世,在博斯沃思戰(zhàn)役打敗剛剛上任不久的理查三世后,為了鞏固自己的輿論地位,通過戲劇家的手來捏造歷史,之后又為了可以緩和和約克家族的仇恨,娶了愛德華五世的姐姐伍狄伊麗莎白王后。
誰是兇手?
亨利七世才是兇手!
其實愛德華四世的王位也有弟弟大理查的一份功勞,驍勇善戰(zhàn)、軍功顯赫的他,為哥哥從蘭開斯特家族手中搶奪王位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愛德華四世最信任的親人和臣子,大理查在愛德華四世彌留之際一直駐守在北部邊疆,然而他在返回都城遵照遺命的時候,王后黨羽開始設計架空攝政王,奪權的硝煙中,觀望的貴族在得知王后一黨的勢力被大理查瓦解之后,紛紛站隊通過了王權法案,協(xié)助大理查登基成功。
但是很多舊貴族仍然對大理查的上位不滿,加上他實施的新政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受損聯(lián)盟開始發(fā)動反抗,聯(lián)合起來組隊挑事兒。
在一個叫作亨利·都鐸的貴族帶領下,戰(zhàn)亂開始,在混戰(zhàn)中理查三世被亂箭射死,亨利為了讓自己的王位可以名正言順,兩位年幼的王子肯定是不能留的,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私生子,都需要讓約克家族沒有繼承人,所以最后亨利用了自己的方式讓兩個王子變得下落不明。
在主流的觀點中,理查三世和亨利七世是被議論最多的嫌疑人,他們都為了讓自己王的身份可以更加合法化“傾注心血”,在動蕩的年代,從鮮少的史料中很難判斷到底誰是真正的兇手。
而王子們到底去了哪里呢?
1789年,一些考古學家和史學家開始動搖了,因為工人在整修溫莎城堡的圣喬治教堂時發(fā)現(xiàn)了兩位王子的父親愛德華四世的墓穴,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在和愛德華四世墓穴連通的小墓穴中發(fā)現(xiàn)了兩具身份不明的兒童遺骸。
難道當年兩個王子沒有被送到倫敦塔里秘密處決?他們也沒有被謀殺,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退出了歷史舞臺?當年的王室為了避免外界過多的關注,并沒有就此深入展開調(diào)查,而是將墓穴重新封上后不予理會。
突然出現(xiàn)的王子墓穴沒有下文,但是倫敦塔的遺骸有了新的進展,1933年,兩具遺骸被考古學家取走,并進行了檢測,檢查了遺骸上的牙齒和骨頭,最后得出結(jié)論,兩具遺骸的年齡與兩位王子所處的年齡正吻合。
這就難辦了,從到底是誰殺害王子們,變成了到底誰是王子們。時間再往后,到了1990年,隨著DNA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考古學家和史學家變得有信心起來,他們看到又有工人在翻修愛德華四世的墓穴時,開始提議利用DNA技術來判定墓穴中的遺骸是否是兩個小王子,以解開數(shù)百年的謎團。
當時的史學家都已經(jīng)上報到當時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但是被女王以不想打擾先輩為由拒絕了,可是史學家們并沒有放棄,他們一直在游說繼承人查爾斯。
2022年,新國王查爾斯登基后,直接宣布支持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在倫敦塔和溫莎城堡地下發(fā)現(xiàn)的各兩具兒童遺骸,這一決定打破了王室對此事長久以來的沉默態(tài)度,紛爭數(shù)百年的王子失蹤案即將水落石出。
查爾斯的這一決定不僅是對現(xiàn)代科技的信任,也是對歷史真相的一種追求。若能確定這些遺骸是否屬于愛德華五世和理查,這將是對英國歷史的一大揭秘,同時也可能改寫理查三世的歷史評價。歷史上的記載和莎士比亞的戲劇《理查三世》,將這位王者描繪為一個殘忍的篡權者,但這些描述一直存在爭議。
隨著科技的進步,歷史的塵埃可能被一一拂去。如果這些遺骸真的屬于那兩位小王子,我們不僅能解開一個歷史懸案,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復雜性。這不僅是對兩個年幼生命的追思,更是對權力、陰謀與人性的深刻反思。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見人心,也映射時代。從塔中王子到現(xiàn)代的小王子和公主,英國王室的每一次呈現(xiàn)都不僅是對外的形象展示,更是一種文化和政治的傳遞。查爾斯國王的決定,不僅是對科技的肯定,也是對歷史真相的一種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