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有助于學校實施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新理念。要真正發(fā)揮這一功能,需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即學科教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初中學校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實踐應用,并對學科教學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改革。與此同時,各學科教師積極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尋求有效的方法,將學科知識與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有效融合。教師們深入研究學科內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過講解、案例分析、討論等方式,將思政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學科教學。
一、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義
數學是一門需要思考和推理的科學,而課程思政的融入能夠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fā)展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問題的選取和講解,引導學生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社會意義,激發(fā)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知識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同時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溝通、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深入了解思政內容后,要在備課時找到良好的切入點,將初中數學教學和思政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一)挖掘數學教材,感悟數學文化,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
教師要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在教學中引入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文化故事或傳說,引導學生了解數學與人類文明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應用價值。
比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講述、動畫、音頻、圖片配文字等形式,了解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光輝成就。魯班用鵲窺探蒼穹一隅,屈原用《天問》訴說“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戶進行人類最早的固體火箭嘗試升空,再到“天問”開啟中國人探測火星之旅,結合航天背景,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軌道運行計算,既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這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又讓學生了解到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引導學生思考數學背后的思想和原理,感悟數學家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和概念,探索其背后的原理和應用;通過討論和解題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感受古今數學家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很多學生在小學就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在初中上課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就儼然一副了然于胸、變得“散漫”的學習狀態(tài)。如圖(1)所示,教材的方法是過頂點A作邊BC的平行線,由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結合平角得到結論。如圖(2)所示,過頂點C作邊AB的平行線,由兩直線平行和內錯角、同位角相等,結合平角得到結論。這是教材中出現的另一種證明方法。
(1) (2)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隨著數學家不斷探索的腳步,探討多種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方法。公元5世紀,古羅馬哲學家普羅克洛(Proclus,410—485)用了兩種圖形方法證明這個定理。一種方法是過△ABC的三個頂點A、B、C分別作邊BC的垂線,如圖(3)所示,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轉化為一組同旁內角,從而得到結論。另一種方法是推廣到非垂直的情況,如圖(4)所示(注:此處只展示了部分圖形)。兩種不同的方法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
(3) (4)
到了公元18世紀,法國數學家克萊洛(Alexis Claude Clairaut,1713—1765)又利用平行線將三個內角轉化為一對同旁內角得到結論,如圖(5)所示。
從古希臘思想家泰勒斯發(fā)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二直角”至今的2000多年來,數學家們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這個結論的不同驗證及證明方法。直到公元18世紀,發(fā)現了能夠避開平行線的驗證方法,采用旋轉方法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如圖(6)所示。
采用多種方法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過程,體現了課程思政的核心價值和教育理念。多種證明方法的引入,體現了創(chuàng)新和探究精神。傳統的證明方法可能只有一種,但在課程思政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思考和探索不同的證明方法,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結合時事政治內容開展教學,實現全方位育人
現階段,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他們喜歡吸收新鮮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講解當下的時政熱點,以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時政熱點有效地融入初中數學教學,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
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jié)《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根據本課的數學模型,教師設計了如下練習,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2023年7月29日,京津冀遭受極端強降雨天氣。受上游影響,天津市靜海區(qū)多條河道接到行洪任務。很多人“舍小家為大家”,為了守護我們的家園,加入抗洪第一線的隊伍。
問題1:一支抗洪突擊隊有50名隊員,承擔著保護大清河河岸大堤的任務。已知在相同時間內,每個人可裝土7袋或運土3袋,問應該如何分配裝土與運土的人數,才能使裝好的土及時運到大堤上?
教師結合時事新聞,把當前靜海區(qū)所承擔的行洪任務與數學實際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體會黨和國家的宗旨是人民至上、以人為本,強化對家園的擔當和社會責任感。
問題2: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很多地區(qū)自發(fā)向天津運來抗洪物資。有大小兩種貨車運抗洪物資,2輛大貨車與3輛小貨車一次可以運貨15.5噸,5輛大貨車與6輛小貨車一次可以運貨35噸,求3輛大貨車與5輛小貨車一次可以運貨多少噸?
教師引入時事,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數學作為一門學科,與時事政治有著密切聯系。將數學知識與當前的政治事件或社會問題相結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這些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時事政治內容的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初中數學課堂的思考與實踐。我們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科學,不僅是一種工具,而且是一種思維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
(柳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