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藝娟
一、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例題1
如圖1、2所示,利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用傳感器記錄集氣瓶中壓強、溫度隨時間變化。對實驗記錄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b點壓強最大,說明紅磷燃燒結束
B.a(chǎn)-b段壓強增大是因為紅磷燃燒放熱
C.t1-t2時段,壓強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氣大量被消耗
D.若在t1前打開止水夾,則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偏小
解析A.紅磷燃燒放熱,則剛開始時裝置中的溫度升高,壓強變大,由于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則6點壓強最大,不能說明實驗結束,故A不正確;B.由前面分析可知,a-b段壓強增大是因為紅磷燃燒放熱,故B正確;C.t1-t2時段,隨著紅磷燃燒消耗的氧氣逐漸增加,則裝置中的氣體逐漸減少,則壓強降低,故C正確;D.若在t1前打開止水夾,由于此時裝置中的氧氣未完全消耗,且裝置中的溫度較高,則倒吸人的水較少,則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偏小,故D正確。答案:A。
二、用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例題2某興趣小組用如圖3所示裝置測定本地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向上移動c管,觀察b、c管中是否有穩(wěn)定的液面差
B.讀取b管中的氣體體積時,要移動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
C.a(chǎn)導管的作用是防止實驗測定的結果偏小
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實驗測定的結果偏小
解析A.液柱會產(chǎn)生一定的壓強差,所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向上移動c管,觀察b、c管中是否有穩(wěn)定的液面差,故正確;B.讀取b管中的氣體體積時,要移動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故正確;C.a(chǎn)導管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和試管內的壓強,故錯誤;D.二氧化碳溶于水會與水反應,所以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實驗測定的結果偏小,故正確。答案:C。
三、判斷反應的發(fā)生
例題3利用手持技術探究一定體積的空氣與過量銅片的反應如圖4所示,數(shù)據(jù)采集器繪得裝置內的“氧氣含量一時間”曲線如圖5所示。
(1)根據(jù)圖5可以判斷反應發(fā)生的曲線是____(填標號)。
(2)反應后恢復到室溫,玻璃管內的氣體壓強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3)該實驗能證明銅與氧氣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證據(jù)有____、____。
解析(1)實驗中氧氣的含量降低,證明氧氣減少,即發(fā)生反應,可判斷反應發(fā)生的曲線是CD段;(2)由于反應過程中,部分氧氣被消耗,因此反應后恢復到室溫,玻璃管內的氣體壓強減小;(3)該實驗能證明銅與氧氣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證據(jù)有銅片表面覆蓋一層黑色物質,裝置內的氧氣含量降低。
答案:略
四、判斷溶解過程中熱量的變化
例題4燒瓶中加人少量液體X,如圖6所示觀察發(fā)現(xiàn)氣球慢慢膨脹。同體Y與液體X相組合,X與Y分別是()。
A.水和糖 B.水和氯化鈉
C.水和氫氧化鈉 D.水和硝酸銨
解析
氣球達到鼓起需要增大瓶內壓強,瓶里增大壓強就應放出氣體或升溫氣體,故加入的液體應與瓶中同體放出大量熱或生成氣體。A.糖溶于水,溶液溫度不變,氣球不會鼓起來,故錯誤;B.氯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不變,氣球不會鼓起來,故錯誤;C.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熱,瓶中氣體隨溫度升高開始膨脹,體積就會變大,其壓強也就增大,使氣球膨脹,故正確;D.硝酸銨溶于水,溫度降低,瓶內壓強減小,氣球會變小,故錯誤。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