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亮
火的發(fā)明,讓人類享受了熟食的美妙,并漸漸告別了“吃生的、喝冷的”野蠻生長的狀態(tài)。早上,我們把水燒開,裝在保溫瓶里,過一段時間還能喝上熱水,這在一百多年前是很難的。你知道嗎,保溫瓶誕生之初,根本不是為了幫助家庭把熱水儲存起來,保證需要時能喝上熱水。它的發(fā)明及應(yīng)用,完全是一個意外。
時光要追溯到1892年,當時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杜瓦全身心地研究怎樣保存液態(tài)氫(壓縮氫氣,使它變成液體)。有一天,杜瓦在-240℃的低溫下制出了液態(tài)氫,想找個瓶子把它裝起來??墒?,一般的玻璃瓶由于熱傳導作用,會使熱量流失,溫度發(fā)生變化。怎么辦呢?
杜瓦靈機一動,請玻璃技師專門吹制了一個雙層玻璃容器,然后抽掉兩層之間的空氣,形成真空。切斷熱傳導后,又在真空隔層里涂上一層銀或反射涂料,可以把熱輻射擋回去,這樣就不會散失熱量,使盛在瓶里面的液體溫度能夠保持一定時間內(nèi)不變化。因此,保存液態(tài)氫的瓶子就這樣誕生了,并獲得專利權(quán),起名叫“杜瓦瓶”。隨后,杜瓦繼續(xù)研究液態(tài)氫的問題。
轉(zhuǎn)眼到了1904年,德國人霍爾德·伯格看到了杜瓦瓶的實用潛力,為其懸賞征集名字,希望有個響亮、實用的名字讓它暢銷起來。最終,他挑選的獲勝名字是希臘詞“thermos”(意為“熱”)。因此,保溫瓶也被稱作“熱水瓶”。
1906年起,伯格先后在英國、日本等國家申請經(jīng)營許可,使保溫瓶得到使用??墒牵仄吭诋敃r并沒有多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使用的人并不多。后來,他發(fā)現(xiàn)在一些探險活動中,保溫瓶大有用武之地。原來,探險愛好者經(jīng)歷一番跋涉后,需要補充水分,特別是溫熱水更受歡迎。于是,他借助當時的如“非洲之旅”“北極探險”等一些探險活動,大力推銷保溫瓶。就這樣,保溫瓶逐漸走進日常生活。而且像大家熟知的牛痘疫苗、血清和其他液體,就是經(jīng)常用保溫瓶來運送的。
保溫瓶能保持瓶內(nèi)熱水的溫度,斷絕瓶內(nèi)與瓶外的熱交換,使瓶內(nèi)的“熱”出不去,瓶外的“冷”進不來。如果在保溫瓶里放上冰棍兒,外面的“熱”同樣不容易跑到瓶內(nèi),冰棍兒也不容易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