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劉功
作文是作者表達思想、愿望、情緒、意念的一種精神產(chǎn)品,是客觀的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jīng)過頭腦加工改造過的,而在加工過程中,虛構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是不可或缺的。這里所說的虛構是建立在現(xiàn)實基礎上的。從一些同學的作文看,同學們對虛構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偏差,不能將客觀生活和主觀情感有效融合,有的甚至胡編亂造、虛假表達。那么,應該怎樣運用虛構技法呢?
一、用“移花接木”法虛構作文
所謂“移花接木”就是將典型的社會現(xiàn)象、人物性格等進行濃縮、集中,融入一個“載體”中,形成新的形象。“寫人”在小學作文中十分常見,但有些同學筆下的人物形象干癟、面目模糊沒有個性,難以引發(fā)讀者的興趣。對此,可以運用“移花接木”這一手法,將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不同人物的典型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提煉,并用準確的語言展現(xiàn)出來,以塑造出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
如,寫“筆尖流出的故事”這一文題時,有同學根據(jù)教材的提示虛構了“陸天和流浪狗”的故事:
少年陸天向來對貓狗之類的寵物不感興趣,理由很簡單,學習這么緊張,自己壓根兒沒有閑工夫打理它們。這一天黃昏時分下起了雪,和往常一樣,陸天頂著寒風騎著自行車回家。街上人來人往,大家都匆匆地趕路。突然,一聲凄慘的狗叫嚇得陸天一哆嗦。陸天停下來,發(fā)現(xiàn)一個壯漢正在痛打一只流浪狗,幾個行人正在勸說壯漢……趁著行人勸說壯漢的當兒,流浪狗瞅準機會,一瘸一拐地奪路而逃,發(fā)出低沉的嗚咽聲。陸天看著遠去的流浪狗,心中微微一熱。第二天,陸天放學回家又看見了那只流浪狗。它似乎瘦了許多,怯生生地看著陸天,情緒很低落。陸天猶豫了一會兒,迅速跑上樓,來到廚房,找來一塊面包,放在了流浪狗跟前。剛開始流浪狗有些膽怯,陸天遠離面包,它才敢上前,小心翼翼地聞了聞,便迅速叼起面包蹣跚著跑了。此后,陸天又多次碰見那只流浪狗,每次見到它都會給它投喂一些吃的。慢慢的,人和狗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流浪狗不再怕陸天,每次見到他都搖尾巴;陸天的心里也充盈著溫暖、溢滿了快樂。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運用凝練的手法,將少年特質(zhì)融入“陸天”這一角色身上,表現(xiàn)了他從對小動物不感興趣到主動投喂小動物的變化過程,著重表現(xiàn)了少年陸天充滿愛心的特點。
二、用“添油加醋”法虛構作文
從生活中取材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法。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千奇百怪的事、有多姿多彩的景,有心人用準確的、藝術的語言將其展現(xiàn)出來,便形成了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文章。但在收集素材時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本質(zhì)是簡單平淡的,許多人物并不那么典型、許多事情并不跌宕起伏、許多景色也并不讓人驚艷。因此,在處理生活素材時,可根據(jù)創(chuàng)作需要適當虛構,給簡單、平淡的生活素材加一點“佐料”,豐富細節(jié)。例如:
我的爸爸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探險愛好者。星期天,我約上了同學小明,和爸爸一起去森林探險……來到森林深處,突然,一只松鼠跳到了小明前面,小明猛地跳了起來,嚇得松鼠慌忙跑開了。過了一會兒,我們覺得肚子餓了,于是來到了小溪邊,溪水清澈見底,不時有魚兒游過。爸爸見狀說:“中午我們就吃烤魚吧,你倆去周圍找些柴草,我去抓魚?!辈灰粫?,我們就找來了枯樹枝和干草,可是大家這時才發(fā)現(xiàn)誰都沒有帶打火機。怎么辦呢?正在大家犯愁之際,只見爸爸從包里翻出了一個放大鏡,然后把干草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放大鏡放在陽光下,對準干草聚焦。過了好一會兒,干草開始冒煙,接著火就著了。我們用木棒串好魚,放在上邊烤了起來。不一會兒,魚就發(fā)出了誘人的香味,我們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對原本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加工,加入了“冒險”的因素,如有小松鼠跳出來、忘記帶打火機等,這樣的虛構在生活素材的基礎上展現(xiàn)了更多的色彩,讓整個故事更加曲折有趣、更具吸引力。
三、用“見微知著”法虛構作文
想象是立足現(xiàn)在的生活,超越時間、空間、生活常規(guī)的限制而產(chǎn)生奇思妙想,大膽想象是寫好文章很重要的一環(huán)。虛構文章的核心就在于想象。但在實際寫作中,有些同學并不知道如何想象,導致文章索然無味;還有的同學則因為想象力太過豐富而跑題,嚴重脫離現(xiàn)實,讓文章變得虛假。對此,在虛構作文時,可運用“見微知著”法,從生活的某個點切入,預測、想象其發(fā)展趨勢,并通過細節(jié)呈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虛構有的放矢,也可以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創(chuàng)意。例如:
20年后,我乘坐私人飛行器從遠方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從飛行器上我調(diào)出資料,實時觀看家鄉(xiāng)的湖水、群山。咦?湖水怎么不停冒泡泡?我心中充滿了疑惑,于是我調(diào)整了畫面的清晰度,從畫面中我發(fā)現(xiàn)那并不是泡泡,而是一個個水晶球。我好奇地打量著這些奇異的水晶球,他們散發(fā)著光芒,周圍許多垃圾正在聚集,就好像磁鐵吸引鐵釘一樣。忽然,一個吸滿垃圾的水晶球竟然起飛了,沿著固定的軌道飛入湖邊的垃圾桶。我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原來這是個通過光學作用清除水底垃圾的機器人!我激動無比——20年后的家鄉(xiāng)竟然發(fā)展得這么好,用科技建設美麗家鄉(xiāng)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的虛構從科技這一點展開,并結合科學知識,發(fā)揮想象力,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科技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一美好愿望進行了敘述、描寫,讀者讀完既感到合情合理,又心生向往。
四、用“承前啟后”法虛構作文
在日常閱讀中,我們接觸過許多想象類文章,這些想象類文章中會留下許多空白,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這其實也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契機,在虛構文章時,同學們就可運用“承前啟后”法,在現(xiàn)有的想象類文章的基礎上自主表達,融入個人想法,呈現(xiàn)出更具個性化的作品。
例如,有同學在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后,十分同情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想讓她擺脫挨餓受凍的命運,于是運用虛構法,對結尾進行了改編:
小女孩兒實在太冷了,她毅然決然地點燃了一把火柴,火光照耀著她早已被凍得通紅的臉蛋,暖和極了!突然,火光中出現(xiàn)了一個精靈,精靈說:“今天是圣誕夜,每個小孩都應該有禮物,你想要什么禮物呢?”小女孩驚訝了,她以為這依然是自己的幻想,但幻想又怎樣,至少這一刻是開心的,于是她用盡力氣大喊:“我想要一間溫暖的房子,房子里要有可口的圣誕晚餐和愛我的奶奶?!闭f完,小女孩閉上眼睛,等著火柴熄滅,寒冷重新降臨。但是,寒冷并沒有降臨,反而是一陣陣溫暖包圍著她、一股股香氣吸引著她、一聲聲呼喚牽引著她。小女孩驚訝地睜開眼睛,原來她真的收到了圣誕禮物——一個溫暖的房子、一頓豐盛的晚餐、一個愛自己的奶奶。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通過“承前啟后”法,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加入了虛構的設計,讓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展開,并刻畫出更多細節(jié),表達了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