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三洪
對于某一數學概念的掌握過程需要從類比與遷移、抽象與概括、拓展與歸納等多思維層面協調認知.以“反比例函數”的概念為例,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及時準確地找出函數式中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以及從事例中領悟和總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認知和建構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作為難點;通過類比、遷移、形象的觀察與實踐,親身經歷新概念生成的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必要的情境分解難點.
1 “導”——創(chuàng)設新概念的外延情境
問題觀察下列函數(其中a,b,c為常數):
(1)y=2 023x+2 024;(2)y=2 0232 024x;(3)y=axb+c(a≠0,b≠0);(4)y=ax2-c;(5)ax+by=c(a≠0,b≠0);(6)y=ax3+bx+c(a≠0).
其中是一次函數的有哪些?
預設結果:(1)(3)和(5)是一次函數,從圖象看,它們都是線性關系.
創(chuàng)設目的:課堂伊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數學概念教學的起點.
創(chuàng)設好的問題情境能為學生提供激活思維活動的平臺,引導學生確定新概念的建構方向.這也是數學課堂教學良好的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以問題探究驅動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的教學設計以一次函數的概念作為新概念的外延,使學生在反復類比、辨認和分析等活動中可以確定(1)(3)和(5)是一次函數,初步體驗在一次函數之外還存在其他函數關系,為下一環(huán)節(jié)認知反比例函數概念奠定基礎.
達成結果:(2)與(3)兩個函數的結構非常相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析,找出自變量位置的不同.再通過這一變化,說明函數特性的變化,從而自然而然地生成新概念——反比例函數,激發(fā)學生對比兩個函數的探究興趣,也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
2 “悟”——搭建新概念的實踐平臺
問題我們學校距火車站大約8 km,想一想,從學校有哪些方式到火車站?
預設結果:乘公交車、騎自行車、坐出租車、步行……
電子白板展示:請大家完成表格的填寫.
活動1:從杭州到大理全程2 500 km,按照同學們的想法出行,具體速度(單位:km/h)見下表1:
想一想1:能確定一個函數關系嗎?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什么?
預設結果:①能,時間是因變量,速度是自變量,因為速度在變化,時間也在變化;②不能,因為對于四種交通工具都有唯一的取值,也只有唯一的時間與之對應……
想一想2:從表中可以發(fā)現v和t這兩個變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預設結果:①隨著v的增大,t逐漸減小.
②兩個變量之積是2 500或t=2 500v……
活動2:給你一張21 cm×30 cm(16K型)紙,能設計一個面積為63 cm2的矩形嗎?
追問:是不是16K型紙只能設計2個面積為63 cm2的矩形紙片?
想一想1:矩形的寬是長的函數嗎?為什么?
預設結果:對于長x的每一個確定值,寬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
想一想2:在活動1和活動2的問題中,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相同嗎?
預設結果:①不相同,活動1中兩個變量之積等于2 500,活動2中兩個變量之積等于63;②2 500和63都是常量,所以兩個變量的關系是相同的.
課堂小結:從學生對上述兩個問題的解決情況來看,事件的情境雖然不同,但抽象出來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相同的,即兩個變量之積是常量(數).因此,我們把其中一個變量稱為另一個變量的反比例函數.
出示關系式:y=kx(k≠0).
創(chuàng)設目的:引導學生親歷新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逐步理解反比例函數概念是在什么條件下得到的,函數的變化特征是什么,經過與一次函數的分析對比,抽象歸納構建數學新概念的本質內涵.
本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常見的生活事例促成學生形成新概念.反比例函數概念比較抽象,如果教師一味地在課堂上給出新概念,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認知.因此,從學情出發(fā),聯系實際生活,即可激發(fā)學生探究新概念的興趣.創(chuàng)設的兩個情境都是學生熟悉的、涉及反比例函數關系的事例,利用學生熟知的一次函數作外延鋪墊,可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在親歷探討兩個變量之積是常量這一相同的特殊內涵后,能夠初步實現反比例函數概念的形成.
備課組交流感悟:通過備課組集體備課發(fā)現,“反比例函數”新概念生成環(huán)節(jié),除了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事例外,還可以通過物理實驗等其他方式來形成概念.將內涵式發(fā)展與外延式建構類比,是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新概念的有效手段,但對數學新概念的本質進行深刻的內化還需要學生的自主認知,而創(chuàng)設教學實踐活動情境是絕佳的途徑.
3 “議”——內化新概念的本質特征
議一議1:在下列函數表達式中,x為自變量,請?zhí)畋?:
預設結果:①反比例函數未選xy+37=0,y=29x-1.
②將反比例函數y=2 02310x的k填成2 023(應為202.3).
議一議2:小明看到,工人師傅將一根1 000m長的光纜纏繞到固定盤上,固定盤外剩余光纜長度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減少.小明認為固定盤外剩余光纜長度是時間的反比例函數,這種判斷正確嗎?
預設結果:判斷正確,兩個變量中一個增加,另一個減少,二者“成反比”,是反比例函數.
探究活動:驗證(假設固定盤每分鐘纏繞光纜20 m).請設計表格,并找出t與L的關系式,判斷關系式屬于什么函數.
預設結果:t與L的實驗數據如表3:
通過學生演算探究得出的結果,學生對“成反比”的特點有了質疑.經過小組討論交流,最后發(fā)現該函數關系為:L=1 000-20t,其中t與L的關系式是一次函數.
創(chuàng)設目的:創(chuàng)設議一議環(huán)節(jié)是實現“理解與辨識能力”的檢測,其中議一議1的判斷是形成新概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反映了學生在前面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中對反比例函數概念的理解程度.雖然題目中xy+37=0,y=29x-1的形式與一般的反比例函數式“迥然不同”,但都是反比例函數表達式的一種變式,所反映的本質特征是相同的.通過議一議1的判斷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對反比例概念的認知.
創(chuàng)設議一議2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有意誘導學生誤入歧途——“剩余光纜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少”,誤認為固定盤外剩余光纜長度與時間“成反比”,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遷移,深刻感悟反比例函數的本質特征.
備課組交流感悟:數學新概念的本質特征在于概念的內涵,需要學生在構建過程中“摸爬滾打”.學科組成員一致認為,創(chuàng)設一些讓學生容易“誤入歧途”的情境,突出非本質因素的干擾,對發(fā)掘數學新概念的內涵會更加深刻.如建議創(chuàng)設“100 m3的儲水池,盛滿水,當放水時,池中的水每10 min減少一半,余下的水量與時間的關系是否是反比例函數”,因為這個函數關系式學生不易列出,因此放棄了.
總之,初中數學概念課教學設計重在優(yōu)化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情境,盡管課堂不同、課型不同,設計的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情境也不盡相同.筆者認為,在教學“反比例函數”這一概念時,教師需要精準把握三個方面:第一是“導”——創(chuàng)設新概念的外延情境;其次是“悟”——搭建新概念的實踐平臺;最后是“議”——內化新概念的本質特征.只要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得恰如其分,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新概念構建過程,再經過新概念的認知和運用,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