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茜
我相信洱海的水是用來洗云朵的,不然,它沒有那么潔凈;我相信蒼山是用來晾曬云朵的,不然,目光所極,為何全都是白云如練。
站在蒼山之巔,放眼洱海一隅,也不過是半只水盆。盆里倒影著懸于天際的浮云,仿佛山就是那海,海就是那山。山與海的邊界,誰能厘清。
兩山之間,太陽的虹影飛渡。沉淵不謂其不深,裂隙不謂其不大,山與山的遙遙之距,也只不過光陰一寸。這是天地魔力,在自然界寫下的傳奇。若站在山之腳下,只能抬頭仰望。
站在蒼山之巔眺望,更遠(yuǎn)更高的山已穿上了白色的外套,不知是雪,還是云彩,充溢著想象或猜測的風(fēng)光都不在眼前,在遠(yuǎn)方的遠(yuǎn)方,它給予了多少人收拾心情,所向披靡的力量。
站在蒼山之巔,俯瞰大理,城市仿佛濃縮成一掌之大。這個秋冬時節(jié),我把自己安放于掌心之間,度過了美好的假期時光。
也道是,心可安放,風(fēng)景這邊都好!
那些彼此摻扶并以立正之勢站起來的石頭,墻是它們的藝名??钙鹜づ_樓角,演繹頂風(fēng)擋雨的民間之舞;那些躺下去的石頭,路是它們的筆名,狂草千年不停的腳步,繪一條無拘無束的長河。
從飛檐上墜落的時光都交給了束河,我也把半日的閑暇交給了它。時間是一位從不懂得寬恕的主,茶馬古道上的滾燙馬蹄、冷靜的月光已被它一一收容。只有集市上商賈們的吆喝,像保存千年的古董,還在出售。
聚寶山的雪,順著陽光的指引回到了水的家族。束河的水勢不急不慢地穿過古鎮(zhèn),潤澤不息的人間煙火。我順河而行,細(xì)碎的腳步終究測不出一條河流的長,到底隱含了多少悲歡離合與愛恨情愁。
青龍橋被歲月壓彎的身板,在打包時代變遷的史書。用影子仰望天空的橋,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竟如此威武。站在橋上,星光、月光、燈光滑過我的肩,我負(fù)擔(dān)不起的沉重,有時輕若光陰一縷。
半日閑暇,收入了夜半鐘聲的記錄。若不是遠(yuǎn)處的紅燈籠將古鎮(zhèn)的夜撕開了一個偌大的窟窿,我還以為,流經(jīng)束河的所有日月星辰,僅僅是一個不實的傳說。
十月之末,金口河大峽谷的風(fēng),已亮出偷藏的刀子,把壁立千仞的巖層削成裝訂成冊的讀本。泛黃的扉頁都是暮秋的杰作,地質(zhì)博物館的封面,怪石嶙峋。
空寂的峽谷,風(fēng)在風(fēng)的心里盤踞。漫天飛揚的落葉,說些我聽不懂的暗語。只有火車經(jīng)過這里并鳴笛,荒蕪的漠野和堆疊的巖層,仿佛才有了此地是人間的確認(rèn)。
當(dāng)年,浩浩蕩蕩的筑路大軍曾在此停留。筑路人的歷史已被時光的雕刻機,壓縮成一張張貼在墻上的剪影。
關(guān)村壩車站的展陳室,不足一萬字的文字說明,起句的字符里,充盈著大量的血與淚,像大峽谷的那株紅楓,從大自然汲取的每一滴養(yǎng)分,都以鐵血的亮麗作為回饋和昭示;而末句只有一個感嘆號,像鐵路人豎起來的綠色信號旗,指引著路的遠(yuǎn)方,通達(dá)萬里。
大渡河的水,已收起濁浪排空的表情,一汪無辜的碧綠,卻掩飾不了摧枯拉朽的野心。
那條名曰成昆的鐵路,穿山而進(jìn),又逐浪向遠(yuǎn),演繹著鐵與水的較量,山與路的周旋。
我知道,當(dāng)“你的柔情我永遠(yuǎn)不懂”成為永遠(yuǎn)放心不下的警惕,那么“戰(zhàn)山斗水”這四個字,不是簡單的起誓,而是一條鐵路穿越金口河大峽谷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