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唐浩明的《曾國藩》,順便又讀了張宏杰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收獲滿滿,感慨良多。
以前讀過不少傳記,感嘆主人公能成就如此偉業(yè)。走近一看,噢,原來是天資聰穎、少年老成,常人的天花板或許只是他們的起跑線。他們如神仙下凡,隨隨便便、輕輕松松就可碾壓大多數(shù)人。
唯獨一個非常成功的人卻是例外,他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像極了我們蕓蕓眾生。
他出身平民家庭,祖上都是平頭百姓。為了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困窘生活,他所能選擇的只有科舉一途。然而他天資平平,這條路也走得跌跌爬爬。
相傳一天黃昏,他在家里背一篇短文,讀了很多遍就是背不下來。一個小偷蹲在房梁上已經(jīng)睡了兩覺,原本趁他背完書好偷點東西,可左等右等,曾國藩就是背不下來。小偷一氣之下跳了下來,指著他的鼻子說,這么笨還讀什么書?我聽都聽會了。于是就將文章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背誦了一遍,然后揚長而去,留下曾國藩在那里獨自凌亂。
曾國藩從14歲起參加縣試,接連六次都榜榜落第、名落孫山。第六次發(fā)榜后,自覺考得不錯,卻被學臺“懸牌批責”,認為他的文章“文理太淺”,被當成反面典型全省通報。
生性愚笨也就算了,曾國藩還一身毛病。他曾經(jīng)也是憤青一枚,愛抽煙,心浮氣躁,懶惰貪玩,天天晚起,還流連“煙花巷”,貪戀女色。平時頭腦中盤旋的,無非當官發(fā)財、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剛到北京時,作為一個職場菜鳥,他說過不少渾話,做過不少傻事,時時被人忽悠,處處被人“吊打”。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曾國藩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好似我們一個教室、一個宿舍的哥們兒。然而此后的30年中,他卻官至直隸總督,成為晚清第一名臣,是少數(shù)實現(xiàn)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之一,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這么一只笨鳥,何以能飛這么高?
曾國藩的人生拐點出現(xiàn)在30歲那年,他立下了“不為圣賢,便為禽獸”的誓言,自此改號為“滌生”,意為改過自新、洗心革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嘴和手的距離,是說到和做到的距離。曾國藩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能用自己后半生的行動說話。
我從有關曾國藩上百萬字文獻的字里行間,讀出了一個狠人,那是曾國藩對自己的“狠”,是無比自律的“狠”,是不留余地的“狠”,是無人企及的“狠”,是超出想象的“狠”。
他首先想到一個狠招,就是記日記。
記日記也算狠招嗎?當然是,至少曾國藩的是。
曾國藩從31歲起,從起床到睡覺,對自己的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寫進日記并“痛自警醒”。甚至那些現(xiàn)在看來見不得人的念頭,他也會寫進日記,其中有對耽于學業(yè)的懊悔,有對想去妓院的羞愧,有對脾氣暴躁的不安,有對氣量狹小的反思。他的日記猶如一把鋒利的解剖刀,時時把自己割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他為自己制訂了“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yǎng)氣,保身,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門?!蓖ㄟ^日記不斷記錄,不斷復盤,不斷提醒。
比如,戒煙一直是曾國藩的一個痛點,他自我剖析道:“三十歲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煙,至今不再吃。四十六歲以前作事無恒,近五年深以為戒,現(xiàn)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見無事不可變也?!?/p>
可貴的是,他的日記沒有鎖在抽屜里,像今天的微信一般,還發(fā)到朋友圈,讓別人在他的日記上評注,把自己的隱私、傷疤、不堪,赤條條地展現(xiàn)在朋友們的眼皮底下,時時“揮刀自宮”,每天都生活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中。
他的日記,比盧梭的《懺悔錄》辛辣千倍萬倍。
曾國藩憑著這樣的“日記療法”,一個療程就是30年,只在重病時,中斷過兩個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記日記。他戒了煙、戒了色、戒了懶,不再暴躁、不再狹隘、不再拖延。
當翻過一座座高山后,曾國藩早已不是原來那個曾國藩了。
只靠記日記,當然成就不了曾國藩,他的另一個絕招便是“尚拙”,“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勤”“恒”“拙”的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比如讀書,他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下笨功夫死磕自己:“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卑岩槐緯x熟、讀薄、讀透,直到和自己融為一體。他認為做一件事,必須日日所思、夜夜所夢,不論難事易事,把“耐苦為吾輩立身之第一義”,“自如種樹蓄養(yǎng),日見其大而不覺耳”。
靠著這一心法,“笨小孩”曾國藩終于在22歲時考上秀才,緊接著中舉人、登進士,命運從此觸底反彈、低開高走。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這種“尚拙”精神。他帶領湘軍之前,并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jīng)驗,也不懂什么用兵之道,只會用“六字訣”——結硬寨、打呆仗。他的作戰(zhàn)原則就是“以靜制動”“自固為本”,從來不貪小利,不搞“四兩撥千斤”的那套。他所率領的湘軍,每天要花四個小時行軍,走三十里,從不孤軍冒進。一到宿營地,就安營扎寨,花四個小時挖溝修墻,并提出明確要求:“作壕之法,外內重設,外壕廣六尺,深八尺,內壕半之。”修好之后,晚上再把軍隊分為三班,輪流站崗。
湘軍的營地就像一個熱鬧的大工地,部隊好似一個民工建筑隊,挖土不絕,施工不止。
當初投奔曾國藩的李鴻章對此大失所望,頗有嘲弄地說:“吾以為湘軍有異術也,今而知其術之無他,惟聞寇至而站墻子耳?!?/p>
太平軍是非常驍勇善戰(zhàn)的,總想跟湘軍打場陣地戰(zhàn),可湘軍就是守著陣地不動,從來不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勝算很大的情況下也從不主動發(fā)動攻擊,不給對手決一死戰(zhàn)的機會。
湘軍攻打一個城市,不像諸葛亮、王陽明那樣,用妙計智取豪奪,而是不停地挖溝,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年兩年,直到讓這個城市彈盡糧絕之后,再輕松拿下。
當時太平軍給曾國藩取了個外號——“曾烏龜”。他也不管什么烏龜還是王八,只管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太平軍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卻偏偏無法破解,正是這種奇葩的“烏龜”戰(zhàn)法,曾國藩和太平軍較量了13年后,成了最后的贏家。
曾國藩弘志篤行、倔強剛性,身體稟賦卻很差,一生與多種頑疾作艱苦的斗爭。
30歲,正值壯年便開始耳鳴。
32歲,感覺自己“精神易乏,如五十歲人,良可恨也”。
33歲,曾國藩患上了眼疾。他在日記中寫道:“不能看書,眼蒙如老人?!?/p>
35歲,得了皮膚病,嚴重時,身無完膚,夜不成寐。隨后,患了失眠癥,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36歲,他已經(jīng)戴上了老花鏡。
67歲,一只眼睛失明。
多年的勞累使曾國藩病魔纏身,如高血壓、眩暈病、脾胃不好,經(jīng)常腹瀉、腹痛、腹脹,常伴有牙痛、多汗……上天和他開了個巨大的玩笑,許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鴻鵠之志,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出廠設置”,以此激發(fā)其意志所能達到的最大可能。
曾國藩沒讓世人失望,他以抱病之軀成就一番大業(yè),順便還留下2000多萬文字,平均每年寫作60多萬字。
王小波說過,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這個世界誘惑太多,昨天要打牌,今天要擼串兒,明天要喝酒,在不知不覺中經(jīng)受一錘又一錘的敲打,褪去一身銳氣,最終摸著日漸隆起的啤酒肚,活成了自己曾經(jīng)討厭的樣子。
唯有曾國藩,沒有背景,沒有人脈,沒有顏值,甚至沒有一個合格的身體,卻甘當笨人,甘做笨事,經(jīng)年累月,含淚奔跑,走過一個個臺階,翻過一座座山頭,硬生生靠自己的堅持,殺出一條血路,慢慢熬出了偉大,修成了正果。
學者張宏杰說:“自古圣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
曾國藩的路數(shù),不復雜、不花哨、不起眼,但問題是,又有幾個人能對自己下得了這樣的狠手?
(摘自2023年8月31日《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