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鏡芙被稱為“中國導彈驅逐艦之父”,他主持設計了我國兩代四種型號導彈驅逐艦。從無到有,從近海防御到遠海作戰(zhàn),他讓中國海軍徹底告別了“只能在家門口轉一轉”的歷史,真正挺進“藍水海軍”之列。
嘔心瀝血鑄艦半個世紀,已至鮐背之年的潘鏡芙語氣里充滿自豪:“我和軍艦打了一輩子交道,看著它最終駛向深藍,是我最驕傲的事情。”
少年立志,“造中國人自己的軍艦”
1930年,潘鏡芙生于浙江湖州一個商人家庭,家境富裕。7歲時,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房屋被炮火摧毀,他隨家人乘著一條小船逃往上海。小船駛進黃浦江后,外國的軍艦、商船赫然入目,放眼周圍,沒有一艘大船是中國的。
“如果我長大以后能造軍艦,那多好??!”上學時,受物理老師啟發(fā),他愛上科學,立志要“造中國人自己的軍艦”。
1948年,潘鏡芙考入浙江大學,當時沒有船舶專業(yè),他便選擇了學習電機。大學畢業(yè)后,潘鏡芙被分配到華東電工局。在最美的年華,愛情也悄然降臨。他和同事許瑾情投意合,1954年底,他們喜結連理。
愛情與事業(yè)齊頭并進,就在潘鏡芙準備在電機行業(yè)大干一番時,一紙通知意外到來:到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船舶工業(yè)管理局產品設計分處報到。這是專門設計軍艦的機構,機緣巧合,他和童年夢想“相遇”了!
那時,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開始建造掃雷艦。海洋強國的號角吹響,潘鏡芙自學俄語,翻譯圖紙,熟悉各項原理、技術參數。為了加深對艦船的認識,他主動申請去千里之外的造船廠,征求妻子的意見時,妻子許瑾說:“沒有問題,你去!”那時,他們的兒子才剛剛滿月。
在武昌造船廠,潘鏡芙住在碼頭,親眼看著船鋼板是怎樣一塊塊拼接起來的,施工隊是怎樣裝管子、拉電纜的……建造完成后,他跟著掃雷艦去舟山定海試航,一位蘇聯專家對他說:“你是中國艦船設計部門中唯一參加了掃雷艦從技術資料翻譯、設計、建造到試驗全過程的同志,你將來去設計艦船,會很了不起!”
潘鏡芙信心大增,“為學當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他把這句話當座右銘,要求自己知識面要寬廣,專業(yè)要精尖。
20世紀60年代初,潘鏡芙所在單位開始自行研制護衛(wèi)艦,他負責電氣設計。當時,我國船舶采用的都是直流電,而國外用的是交流電。當潘鏡芙提出使用交流電時,立刻招來了反對的聲音:“這樣做風險太大了!”原來,之前已經進行過“直改交”的相關改造,都以失敗告終。
“風險總是有的,創(chuàng)新總要碰到一些問題?!迸绥R芙沒有放棄,他跑遍了上海的電機廠、電器廠,面對領導的提問,他胸有成竹,從容應答,方案順利通過。最終,改造成功了,只有32歲的潘鏡芙,解決了中國船舶建造長期以來存在的動力問題,在行業(yè)內名聲大振。
相比自身成績,小家庭更令他驕傲。兒女繞膝,夫妻情深,閑暇時,妻子唱歌,他吹著口琴為她伴奏,沉浸于快樂與幸福之中。不久,他們開始合作歌曲《送別》——他隨研究所遷往南京,她帶著孩子們留在上海。這首《送別》,一唱就是30年。
嘔心瀝血,助大國戰(zhàn)艦走向深藍
1966年,驅逐艦“上馬”,而且要加裝導彈。作為總體設計主要負責人,潘鏡芙以十二分的激情投入工作。
然而,科研條件薄弱,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一籌莫展之時,一次研討會上,錢學森說:“軍艦是一個大系統(tǒng),導彈是艦上的一個分系統(tǒng),把導彈系統(tǒng)裝到艦上,一定要安排好,使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p>
這一番話啟發(fā)了潘鏡芙,讓他對“系統(tǒng)工程”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從此,“吃著窩窩頭,每人每月三兩油”,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帶領團隊埋頭研究。
1968年,中國首艘051型驅逐艦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任務艱巨。即使每天累得精疲力竭,潘鏡芙也不忘抱著專業(yè)書挑燈夜戰(zhàn)。
20世紀70年代,“濟南號”成功下水,我國導彈驅逐艦實現了“零的突破”,當它沿著滑道飛速沖向大海時,所有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為了檢驗艦艇性能,潘鏡芙親自隨艦進行適航性試驗,他多次顛簸在驚濤駭浪中,在浪高五米、風力七級的惡劣環(huán)境下,他忍受著暈船不適,一邊嘔吐一邊堅持測量數據。多年后,他仍對第一次上船試驗記憶猶新:“下來后,都過了兩天了,我躺在那里,還覺得眼前一直在轉?!?/p>
潘鏡芙經受住了考驗,1977年,他擔任了新型驅逐艦的總設計師,向遠洋航行中的油水補給等難題發(fā)起挑戰(zhàn)。三年后,建造完成的艦艇首次遠航南太平洋,駛過赤道時,官兵們激動萬分,鳴炮慶祝。任務結束后,一位艦長感慨地說:“我們艦只能在家門口轉一轉的時代總算結束了!”
這次遠航引起國外關注,有人評論說:“中國海軍不再是黃水海軍,而是藍水海軍了?!薄包S水”,意味著只能靠近海岸防御,一度被西方嘲笑,而這一屈辱的歷史,被潘鏡芙和他的團隊終結了。
世界局勢風云變幻,設計第二代驅逐艦迫在眉睫,這一重任,再次落到潘鏡芙的肩上。1983年,在武漢一棟不起眼的四層小樓里,在“火爐城市”特有的高溫下,他帶領團隊靠鉛筆、尺子勾畫著設計圖。辦公室夜夜燈火通明,因擔心汗水浸濕圖紙,每個人的身邊都放著一條毛巾。
五年后,上噸重的設計圖紙被運往江南造船廠??墒牵ㄔ扉_始后,潘鏡芙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他建議使用的新鋼種,試焊時屢屢出現開裂問題;他提出引進一些國外先進設備,有人質疑:“如果發(fā)生技術問題,都去請外國專家來解決嗎?”
“復雜的工程項目設計中,要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放到更為重要的位置?!敝刂貕毫χ?,潘鏡芙建立陸上試驗場,主持各種調試工作,隨著技術難關不斷被攻克,他贏得了尊重和信任。
一千多個日夜,碼頭上熱火朝天,“十年磨一艦”的橫幅高高懸掛,鼓舞著所有人的士氣。終于,052型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誕生了!全武器作戰(zhàn)系統(tǒng)的實現受到世界矚目,潘鏡芙被國外同行稱為“中國第一個全武器系統(tǒng)專家”。
1997年,“哈爾濱號”跨越太平洋,首次出訪四國五港,到達美國西海岸時,華僑們紛紛趕來,爭相目睹“中華第一艦”。
五年后,捷報再傳,改進后的“青島號”艦艇第一次展開環(huán)球航行,十國十港,歷時四個月,總航程約三萬海里,人民海軍終于實現了從蔚藍駛向深藍的夢想。童年時黃浦江上的痛楚記憶漸漸被自豪感驅散,潘鏡芙欣慰地說:“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此生無憾?!?/p>
“我有三個孩子,
軍艦是最牽掛的老幺”
碧海藍天,凱歌奏響。為國鑄艦數十年,潘鏡芙唯一愧對的是家人。多年來,許瑾為家庭撐起一片天,一雙兒女聽得最多的話是“爸爸是為國家做大事的人,我們只有全力以赴地支持”。當年離開上海時,女兒還是稚齡,等他1997年返回上海居住時,女兒已至不惑之年。
維系情感的,只有每年一次的探親假,只有寫在紙上的相思與惦念。
退居二線后,潘鏡芙的口琴曲從《送別》變成了《軍港之夜》,那些熱血沸騰的場景,時常重現于腦海。他總說:“我有三個孩子,軍艦是我最牽掛的老幺?!?/p>
為了這個“老幺”,潘鏡芙退而不休,他關注最多的,依然是艦船發(fā)展和科技前沿動態(tài)。為了推進我國航空母艦建造,他不斷向國家建言獻策。
2002年,我國從國外購得一艘“半成品”航空母艦,航空母艦被拖回大連造船廠后,潘鏡芙第一時間跑去考察,考察結果讓他欣喜不已。航母夢有望實現了!他興奮地向國家領導匯報:“這條船已經建造了百分之六十,把它改裝成我們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這是我們造航空母艦的最快辦法。這一條改裝成功以后,我們一條一條的航空母艦都可以造出來!”
輝煌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可是,對于造航母,當時的分歧很大。為此,潘鏡芙聯合船舶重工、總裝備部、海軍,為改建航母撰寫了一系列可行性報告。建議最終被采納,十年后,2012年9月,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
航母夢已圓,但藍海夢、強國夢永不止息。耄耋之年,潘鏡芙依然堅持學習,從量子力學、計算機編程到研究國外艦船裝備,他樂此不疲。
2023年,潘鏡芙93歲了,雖然自稱是“背微駝、發(fā)須白、皺紋深”的“一介老夫”,但他記憶力不減,只要談起軍艦,就滔滔不絕。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們的海軍和艦艇,我們的航母編隊,能夠達到世界水平?!睘榱诉@個目標,他說,“我還沒有退休。”
(李恒克摘自《時代郵刊》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