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
春秋時期的魯國人魯班被認為是中國木匠的祖師爺及細木工具技術的創(chuàng)始人,傳說鋸、刨和墨斗等木工工具都是他發(fā)明的。
相傳,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明,用6根木條制成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結果,這看似非常簡單的一拆一裝,兒子卻花費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從此,這個玩具就在民間流傳開來,被人們稱為“魯班鎖”,也有地方稱為八卦鎖、孔明鎖、六子聯(lián)芳。2020年,魯班鎖制作技藝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這個2500年前發(fā)明的益智玩具,由多根木條相互巧妙鎖定,不需外力便能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整體。當然,魯班鎖能夠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可不僅僅因為它的玩具功能。魯班鎖的組合原理其實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家具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看似簡單,卻凝結著不平凡的智慧。
主講人:梁俊威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廣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廣州市松園廣作家具博物館執(zhí)行館長
拆開容易裝上有點難
最簡單的魯班鎖由三根條棍組成,穿插起來是一個立體的十字形。而最常見的魯班鎖則由六根條棍組成,每一對條棍都和另外兩對垂直交叉。魯班鎖的每根條棍都有凹凸不平的形狀,這些條棍相互穿插在一起,形成穩(wěn)定的結構,不會散開。
一般來說,將一個魯班鎖打開比較容易,但是要將它重新組合起來則比較難,除了要有足夠的耐心,還需要一定的空間思維。有數(shù)學家用計算機來分析魯班鎖的玩法程序,發(fā)現(xiàn)由6根條棍組成的魯班鎖組合方式有119963種。現(xiàn)在魯班鎖的條棍數(shù)已由最初的3根、6根、9根,發(fā)展到18根、29根,甚至60多根,那組合方式就是天文數(shù)字啦。
2023年11月1日,中國擔任聯(lián)合國安理會11月輪值主席。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張軍向安理會成員常駐代表贈送的禮物就是魯班鎖,他在介紹這個禮物的含義時說:“和平就像魯班鎖,拆開容易重建難?!?/p>
魯班鎖很早就傳到了國外。1857年美國出版的《魔術師手冊》中就有介紹。
魯班鎖的拆裝實際上涉及立體幾何知識的運用,這個古典數(shù)學玩具見證了中國古代的悠久文明。
神奇的榫卯結構
魯班鎖看上去很簡單,但玩起來才知道處處是難點。
魯班鎖的核心原理源于中國古代建筑中首創(chuàng)的榫卯(讀音:sǔnmǎo)結構。
榫:指構件上凸出部分,也叫榫頭。
卯:指構件上凹進部分,也叫榫眼、榫窩。
所謂榫卯結構就是通過榫和卯的簡單咬合,不用釘子和繩子,也不需要其他輔助材料,便能將木制構件穩(wěn)固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接方式。榫卯結構是中國傳統(tǒng)木工工藝的精華,優(yōu)點是堅固耐用,能夠承受較大的重量和壓力,同時又能保持結構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
魯班鎖就是卯榫結構的集中展現(xiàn),三維拼插,內(nèi)部卯榫咬合,外觀嚴絲合縫,易拆難裝,十分巧妙?!安挥冕斶B,不用膠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陰陽拼插,卯榫成鎖;嚴絲合縫,豈奈我何?!边@是民間流傳的幾句民謠,道盡了魯班鎖的機巧。
最早的榫卯結構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時期,比漢字的歷史還要早。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里,就可以看到出土的榫卯構件。
常規(guī)的榫卯結構有33種,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包括作面與面的接合、“點”的結構方式、多構件組合。各種榫卯做法不同,應用范圍不同,但都是在木制構件中起到“關節(jié)”的作用。
如果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能達到“天衣無縫”的扣合程度。當然,這樣慢工出細活的工藝也對匠人的技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一凹一凸,吹不倒震不壞
榫卯結構是古代中國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被譽為中國傳統(tǒng)古典家具的靈魂。
參觀過上海世博會展館的同學,一定都對中國館印象深刻吧。中國館上大下小的倒斗造型,將建筑力學原理用到了極致,這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著名的“斗拱”營造方式,“斗拱”的基本原理就是榫卯結構。
古代有一個說法:“榫卯萬年牢”,指的就是榫卯結構的穩(wěn)定性。古代建造房子都是用木頭,因此無論是柱子、房梁,都會使用榫卯結構。這種結構在長期使用、自然損耗,甚至地震的威脅下,都能保持穩(wěn)定性,所以有些建筑能夠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同學們很熟悉的紫禁城,建成600多年以來遭受過200多次地震,屹立不倒的原因也要歸功于榫卯結構的巧妙設計。
至于傳統(tǒng)木制家具,更是大量使用了榫卯結構。這種結構除了有便于運輸、便于維修、保護木材等優(yōu)點外,其巧妙的結構限制了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保證了家具的穩(wěn)定性。
榫卯結構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與智慧,也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哲學思想,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陰陽互補”的造物思想。
讓“非遺”技藝走進更多學子心中
梁俊威自18歲起,就師從廣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廣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胡敏強,開始系統(tǒng)學習廣式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藝,如今已走過20多個年頭。
梁俊威一直在探索“非遺”技藝傳承的方式,所以他積極參與“非遺”技藝的普及推廣活動,讓精雕細琢、守正創(chuàng)新的紅木情懷走進更多學子的心中。“我2020年開始參與‘非遺進校園活動,第一間合作的學校是廣州市五中濱江學校,課程為期一個學期,我每周去上一天課,那時學校組織了20多名學生參與?!?/p>
梁俊威認為,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廣式硬木家具“非遺”文化,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另外,中小學生也可以從中了解工匠精神的價值,學習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
學習廣式硬木家具制作,難不難?梁俊威說,首先可以從了解硬木家具的基本知識開始,比如木材的種類、特性和用途;其次學習一些基本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鋸子、刨子、鉆子等。接下來,可以嘗試制作一些簡單的木制品,比如小木盒、小木凳等。而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熱情,不斷練習和實踐。
老師寄語
每一件廣式硬木家具,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種文化,不僅體現(xiàn)在家具的造型和工藝上,更體現(xiàn)在其背后的故事和工匠精神上。我希望同學們能夠肩負起傳承和發(fā)展廣式硬木家具文化的重任,要深入學習和不斷創(chuàng)新,還要保持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這樣才能在創(chuàng)新中保持其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