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zhuǎn)暖,雷暴、冰雹、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開始輪番造訪。這些天氣有一個共性——都能在短時間內(nèi)釋放出強大的能量,這就是強對流家族的特性。如何防范這些“暴脾氣”的強對流天氣呢?首先我們得了解它。
雷電緣何而起?
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雷公主管打雷,電母主管閃電,二者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實際上,天氣現(xiàn)象中,它倆是組合出現(xiàn)的,我們將這一組合稱為雷電,它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大氣放電現(xiàn)象,通常會伴隨瓢潑大雨和冰雹,氣象上將這個大氣放電過程稱為雷暴。
雷電是由發(fā)展旺盛的積雨云引起電閃雷鳴的現(xiàn)象。積雨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相互之間高度碰撞,使云體帶上電荷,當不同云體之間或云體和地面之間的正負電荷差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chǎn)生放電現(xiàn)象。雷電可分為云閃和地閃,云閃可發(fā)生在兩個云層之間、單一云層內(nèi)部以及云層和周圍空氣之間。地閃則是發(fā)生在云層和地面之間。實際上,只有20%的閃電會擊中地面。
知道了閃電如何而來,那么雷聲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閃電時會產(chǎn)生巨大熱量(大約30000℃),這些熱量傳導到周圍空氣中,使得空氣突然膨脹,隨后又被壓縮,這兩種運動所產(chǎn)生的沖擊波轉(zhuǎn)化為聲波,就形成了我們聽到的雷聲。
閃電和雷聲哪個快?
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fā)生的,但是由于光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光的傳播速度大約是每秒30萬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大約340米。),所以人們通常會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雷電青睞的物體有什么特征?
根據(jù)特性,雷電更青睞“高、金、尖”三種屬性的物體。所謂“高”就是相對于周邊來講比較高的物體,因為高的物體更容易接近閃電通道;所謂“金”就是指金屬物體,因為金屬本身的物理特性,更容易吸引雷電;所謂“尖”指的是頂端尖銳的物體,因為其尖銳的物理特性更容易聚集電荷。
防雷安全知識
了解了雷電青睞的物體的屬性,我們遇到雷電天氣,就要盡可能避免接觸這些物體。
如果外出旅游、勞動、運動時突然遇到雷雨天氣,應尋找近處的山洞、成片的房屋等避雷的地方。如果一時找不到避雷場所,應當?shù)捷^低處,雙腳合攏站立或雙手抱膝蹲下。切忌到大樹底下、電線桿、金屬塔、屋檐下或建筑物旁邊躲雷電。不要手持金屬柄雨傘、斧頭等物體,更不能在雷雨中行走,騎自行車或摩托車。
雷雨期間,若在室內(nèi),應及時關好門窗。盡量遠離門窗、陽臺和外墻壁,同時關閉電視、電腦等電器;不要靠近窗戶,遠離電燈、電話、室外天線的引線等。在沒有避雷裝置的建筑物內(nèi),避免接觸煙囪、自來水管、暖氣管道、鋼柱等物體。在雷雨天氣,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