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進行了戰(zhàn)略部署,并對“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出了明確要求。由此可見,讓幼兒從小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興趣,建立文化自信,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已經(jīng)成為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一項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本研究選取繪本故事《百鳥羽衣》,通過表演游戲這一形式,為大班幼兒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探索在表演游戲中培養(yǎng)大班幼兒文化自信的新途徑。
本月在“我是中國人”主題下,我們邀請幼兒從家里帶來有關(guān)中國元素的繪本進行圖書漂流活動。“本月推薦書籍”環(huán)節(jié),幼兒一致推薦由山山帶來的《百鳥羽衣》,為什么這本繪本能夠引發(fā)幼兒們極大的興趣呢?于是,我們開展了一次圖書分享會。
案例1:我問幼兒:“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有什么吸引你們的地方呢?”小侯第一個舉手,她的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本繪本里面的圖片都很漂亮,有好多漂亮的羽毛?!彼钢鴷撋系牟鍒D,那些五彩斑斕的羽毛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仿佛每一片都有生命。辰杰也迫不及待地分享他的感受:“這個故事真好看,阿彩太厲害了?!彼难凵窭锍錆M了敬佩,仿佛他就是那個在故事中與皇帝斗智斗勇的阿彩。夢韻則是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她輕輕地說:“我喜歡阿彩,她勇敢又聰明,吹口氣就能把東西都變成真的。如果我也能有這么神奇的本領(lǐng)就好了?!?/p>
聽到幼兒們的回答,更加確定《百鳥羽衣》這本繪本確實深受他們的歡迎,幼兒對故事中的角色有著深深的喜愛和向往,同時也對繪本中的一些插圖充滿好奇。在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們一邊翻看繪本一邊和同伴小聲討論,“苗族人民住的房子和我們住的不一樣,他們住的房子是用木頭和竹子搭出來的;苗族的衣服真好看,衣服上都有特別的花紋,我也想穿穿看;阿彩頭上戴的是什么呀?太漂亮了……”我意識到幼兒對于這本繪本的興趣度和求知欲遠遠高于我的預期,他們不僅僅是簡單地閱讀故事,更是通過繪本中的細節(jié)和插圖深入探尋苗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基于幼兒對苗族文化的興趣,我創(chuàng)設多種學習途徑,助推幼兒在表演游戲中體驗與探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初步激發(fā)幼兒的文化自信。
制作道具 為展現(xiàn)出繪本中服飾、剪紙、建筑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我將服飾制作、道具延伸到個別化學習活動和家園聯(lián)動中。
在班內(nèi)美工區(qū)開設銀飾制作、剪紙、苗族服飾花紋、蠟染等幼兒能夠獨立完成的活動。例如,在銀飾制作中,幼兒用錫紙親手制作手鏈和耳環(huán),鍛煉手部靈活度的同時,還能了解苗族銀飾的獨特工藝;剪紙活動則讓幼兒在紙上勾勒出美麗的圖案,感受剪紙藝術(shù)的魅力;苗族服飾花紋和蠟染活動則讓幼兒領(lǐng)略到苗族服飾的精美和獨特,激發(fā)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興趣。此外,我們還鼓勵家長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幼兒將自己設計的苗族服飾花紋、蠟染帶回家中加工成服飾,家長與幼兒一起做吊腳樓、苗族頭飾等,這樣既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又能讓幼兒在家中繼續(xù)接觸和了解苗族文化。
在制作服飾、道具的過程中,幼兒對苗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不僅學會了如何運用各種材料和技巧制作具有苗族特色的服飾和道具,還對苗族的歷史、風俗習慣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苗族T 臺表演 幼兒們對于展示架上自己制作的服飾充滿成就感和自豪感,每每有空閑時間就向自己同伴介紹作品,時不時戴在頭上、脖子上進行展示。如何讓幼兒們從自己親自制作的苗族服飾中感受到“中國風”所帶來的文化自信?于是我問他們:“想不想把你們自己做的作品穿戴在身上,給大家展示表演呢?”幼兒們紛紛點點頭表示同意,有的孩子說:“我在電視里看到過T 臺表演,就是有模特穿著漂亮的衣服走出來給大家看?!边€有的孩子表示:“那我們也來當模特,把我們做的苗族衣服、頭飾都裝扮好,然后走上T 臺展示我們的作品。”聽到孩子們的熱情回應,我決定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苗族T臺表演。
案例2:孩子們開始認真地準備自己的T 臺表演,他們挑選了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互相幫助搭配頭飾、腰帶等配飾,還和爸爸媽媽一起研究如何更專業(yè)地走模特步并進行練習。終于,期待已久的苗族T臺表演開始了,幼兒們穿著自己制作的苗族服飾,戴上精美的頭飾,昂首挺胸地走上T 臺,小觀眾一開始看得津津有味。隨著模特們像電視里模特一樣面部沒有表情,一個一個機械式地出來回去,臺上的模特們越走越快,顯然已經(jīng)沒有剛開始的熱情,臺下小觀眾們也漸漸感到無聊,開始互相聊天。小模特的表演結(jié)束后,小觀眾們開始議論紛紛,有些觀眾認為模特表現(xiàn)非常出色,衣服很好看而且都很自信;而有些觀眾則認為模特的表演沒有表情和動作,看著有些無聊。
通過在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在準備T臺表演時付出很多努力,積極投入地進行表演,說明幼兒對T 臺表演十分感興趣。但是,形式過于單一的走秀,幼兒會覺得無趣,小觀眾的感受也反映出了這一問題。這說明觀眾對表演的要求不僅僅是服裝和造型,更重要的是情感和動作的表達。于是,在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我們就“小觀眾看T 臺表演感到無聊”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幼兒們提出許多有趣的想法和建議。有的幼兒提議:“我們可以在走秀過程中加入一些苗族特色的舞蹈動作,讓T臺表演更加有趣?!边@個想法得到了其他幼兒的一致認同,大家紛紛表示可以嘗試一下。還有的幼兒將繪本故事和苗族舞蹈相結(jié)合,根據(jù)制作的服裝選擇舞蹈,她說:“我做的這件衣服是《百鳥羽衣》里面的羽毛長袍,很像媽媽給我看的苗族舞蹈‘錦雞舞’里面的服裝,它也用到了羽毛做裝飾。我們可以學一學這個舞蹈,在T 臺上表演給小觀眾看,他們一定喜歡?!贝送?,幼兒們還注意到了音樂的重要性,他們認為:“既然表演的是苗族服裝,那么音樂也應該選擇苗族的音樂?!?/p>
經(jīng)過一番討論,幼兒對如何調(diào)整T 臺表演有了新思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排練,我們的苗族T臺表演再次登場。隨著苗族背景音樂的響起,在舞臺上,幼兒穿著苗族服裝大膽自信地與小觀眾互動,不時地向觀眾揮手、微笑,甚至還會邀請小觀眾一起跳苗族舞蹈“錦雞舞”。這些舉動讓觀眾們感受到了模特的熱情和友好,也讓整個表演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快。表演結(jié)束后,孩子們興奮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我從沒想過自己也能穿上苗族衣服,走上T 臺展示給大家看。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棒!”還有的表示:“這比原來在上面走臺步有意思多了,還能跳苗族舞蹈,真有趣!”
從一開始僅僅流于形式的走秀方式,經(jīng)過幼兒們討論調(diào)整,提出了許多有趣的想法和建議,將有關(guān)苗族的音樂、舞蹈融到T 臺表演中,這些創(chuàng)新的想法既體現(xiàn)了他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也體現(xiàn)了他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在走秀過程中,幼兒自信大膽地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受文化所帶來的自信。幼兒不僅展示了苗族服裝的美麗,還向觀眾們傳遞了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chuàng)意,讓原本枯燥的走秀變得生動有趣,這些表達體現(xiàn)了他們對自我身份的認同,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通過T臺走秀這一形式,反映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幼兒行為中的積極影響,它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了他們的自我認同感,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平臺。
除了對《百鳥羽衣》繪本中苗族文化這一物質(zhì)層面的挖掘,是否還能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教育內(nèi)容?幼兒在T 臺排練間隙時無意的表演給予我啟發(fā),他們穿著苗族的服飾,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角色進行表演,但由于馬上就要登臺,他們不得不暫停表演,看得出他們臉上流露著意猶未盡的表情。于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我們展開了關(guān)于繪本《百鳥羽衣》的故事表演。
在表演中感受“真善美” 將繪本故事融入表演游戲,幼兒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感受角色的情感變化,和人物角色產(chǎn)生情感共鳴,對于故事中所蘊含的道德品質(zhì)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案例3:表演開始了,樂樂和陳杰扮演的獵人正在哭泣,小馬扮演的阿彩聽到哭聲后便上前詢問:“你們?yōu)槭裁纯扪??”知道理由后,小馬便拿出道具白紙和剪刀,根據(jù)獵人們的需要剪出兩只小鳥的形狀,還假裝吹口氣將準備好的布谷鳥道具拿出來給獵人,幫助獵人解決難題,當獵人向小馬道謝時,小馬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表演結(jié)束后,幼兒們圍坐在一起,分享他們在表演中的體驗和感受,扮演阿彩的小馬說:“我今天演阿彩幫助獵人變出布谷鳥,幫助別人感覺好開心呀?!迸_下的小觀眾大寶說:“是呀,阿彩真善良,明明可以用自己的魔法把住的房子變得更大更舒服,但她沒有這么做,而是用魔法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沒有亂用魔法。”
小馬在自己親身演繹角色后,感受到助人為樂所帶來的快樂;大寶在觀看表演后,從客觀視角感受到阿彩善良的道德品質(zhì),如樂于助人、善良友愛等,這些品質(zhì)在阿彩的行為舉止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讓大寶深受感染。說明幼兒在不同的角色視角所看到的、感受的、理解的內(nèi)容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幼兒都通過表演游戲感受到故事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和道德品質(zhì)。
此外,利用表演游戲這一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幼兒對苗族文化的學習熱情。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中,幼兒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參與的機會。然而,通過親身表演,幼兒可以成為學習的主體,深入了解和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yǎng)了幼兒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在教學中理解“真善美”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表演,幼兒對于這個故事已經(jīng)了然于心,也明白了故事中所蘊含的一些傳統(tǒng)美德和道德品質(zhì)。為了更深入地幫助幼兒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道德品質(zhì),我決定開展一次“角色分享會”?;顒又校變鹤杂傻剡x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和不喜歡的角色,鼓勵他們分享自己對所選角色的理解和感受。幼兒紛紛表達了自己對不同角色的喜愛和厭惡之情,“我喜歡阿彩,她真善良,給阿壯做了三天的包子但沒有一個人知道。她做好事不留名,這和我以前看過的一個叫《田螺姑娘》的故事很像。”“我不僅喜歡阿彩,還喜歡阿壯。阿壯非常勤勞努力,靠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自己,而且和皇帝比賽也不害怕,很勇敢?!薄拔也幌矚g皇帝,他太貪心了,明明已經(jīng)住在大房子里也有好多好東西了,還是不滿足?!薄拔乙膊幌矚g皇帝,他耍賴,說好比賽輸了就放過阿彩,可是說到?jīng)]做到!”……
通過討論,他們意識到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價值觀,這些因素會影響他們的決策和行為。例如,主角的善良和勇敢使他們能夠選擇正確的道路,而反派角色的自私和貪婪則導致他們走向失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明白了什么是正義和善良,也認識到了貪婪和自私的危害性。幼兒不僅學會了分析角色的行為和動機,還培養(yǎng)了愛憎分明的情感。
在創(chuàng)編中內(nèi)化“真善美” 在民間故事、童話故事中,壞人的最后結(jié)局仿佛始終會得到相對應的懲罰或者報應,但是說謊、犯錯、一時的貪婪都是不可饒恕的嗎?或許,我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會犯錯誤。說謊、犯錯、貪婪并非絕對不可饒恕的行為,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慰创鼈?,如何去引導和糾正這些行為。以《百鳥羽衣》這個故事為例,可以和幼兒們一起討論:如果皇帝改正了這些錯誤,你們愿意原諒他嗎?如果你是阿彩,你會怎么幫皇帝改正錯誤呢?如果皇帝改正錯誤以后,故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幼兒都表示愿意原諒改正錯誤的皇帝,有的幼兒認為要告訴皇帝羽毛非常珍貴,小鳥沒有羽毛就飛不起來了;有的幼兒覺得可以請他體驗一下老百姓的生活,感受百姓生活的辛苦,就不會要糧租了,等等。這些想法都是幼兒愿意接納、理解和包容的體現(xiàn),他們愿意給予皇帝改正錯誤的機會,因為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改過自新的可能性。
通過創(chuàng)編故事,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關(guān)愛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從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當這些問題回歸到生活中時,也會讓他們深刻地學習到在和同伴的交往中要關(guān)愛他人,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與人相處,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真正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教育價值,不僅在物質(zhì)層面值得我們挖掘和傳承,在精神層面也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價值。因此,教師應該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繪本為載體,結(jié)合幼兒的興趣點開展表演游戲,讓幼兒在欣賞、體驗中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初步樹立起文化自信,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