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為慶祝中美建交聯(lián)合公報發(fā)表6周年舉行的酒會上公映了電影《阿詩瑪》,很快,學術界就掀起探尋《阿詩瑪》誕生起源的熱潮。幾十位專家學者投入原始資料搜集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共發(fā)掘收編41份《阿詩瑪》原始資料,在這些資料中,頻繁出現(xiàn)一個從未被提及的女性名字——朱虹。
到彝族地區(qū)工作 朱虹是云南大理人,生于1927年。她的父親朱天濤是南京國民黨軍需學校教官,后供職于南京總統(tǒng)府軍需處。1947年,朱虹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qū)縱隊第八支隊。1950年,朱虹隨主力部隊進駐昆明,被分派到云南省文工團。1953年,朱虹被派往位于彝族地區(qū)的路南石林圭山工作組,參與搜集創(chuàng)作彝族撒尼人敘事長詩《阿詩瑪》。工作完成后,朱虹調(diào)入云南人民出版社工作。
1954年,負責出版社政審工作的干部名叫曹漢驥。他在工作中認識了朱虹,后來成了朱虹的丈夫。1958年,因歷史原因,朱虹和曹漢驥被下放到西雙版納的農(nóng)場勞動。1960年,朱虹夫婦被轉(zhuǎn)送到景東彝族自治縣,朱虹當了縣一中高中老師。
采風遇“阿詩瑪” 198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負責尋找朱虹的劉宇和木德高,終于尋找到朱虹的家里。他們此行的目的之一是來了解當年朱虹搜集創(chuàng)作《阿詩瑪》的詳細情況。朱虹聽了,激動不已。
朱虹講述《阿詩瑪》采風的情況時說,采風的首站是石林圭山小團田,當年朱虹走到村口,聽到有人在唱山歌,朱虹怔在村口。當她聽到“15歲的姑娘,人家來說你不給,20歲的姑娘,要嫁也嫁不掉”這句歌詞時,突然感懷身世:自己也是一個25歲的老姑娘了。尤其歌詞末尾那句“傷心一輩子的還是我”,更是字字誅心。尋著歌聲,朱虹結(jié)識了唱歌的彝族姑娘阿茶。從阿茶口中得知,她歌中唱的正是阿詩瑪。
1953年7月,朱虹帶著搜集整理和創(chuàng)作的作品離開圭山。1953年10月,撒尼人敘事長詩首發(fā)于《西南文藝》,朱虹的名字列于主創(chuàng)作者之一。
聽完朱虹的講述,劉宇很鄭重地說:“因為歷史的原因,后來再版的《阿詩瑪》把你的作者署名刪除了……”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阿詩瑪原始資料集》中,還有署名朱虹搜集整理創(chuàng)作《阿詩瑪》的章節(jié)。
(摘自《云南日報》 曹力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