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耕耘特教講臺33年的衡陽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劉玲琍,代表湖南感動中國,獲得“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稱號。
18歲的她,成了聽障孩子的“劉媽媽”
1973年,劉玲琍出生于衡陽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鄰居王阿姨是一名聾啞人。一年冬天,劉玲琍串門到王阿姨家玩。一見面,對方不停用手比畫著。劉玲琍不明白阿姨的意思,王阿姨卻急得漲紅了臉。王阿姨的丈夫解釋說,是王阿姨想織一條圍巾送給她。
“那個冬天,讓我感受到溫暖。王阿姨對我好,我想,要是她能說話就好了?!边@件小事,深深地印在年幼的劉玲琍腦海里。1987年,劉玲琍決心報考聾教專業(yè),被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錄取。18歲的她畢業(yè)后,成為衡陽市聾啞學校(今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擔任一年級聽障班班主任、語文老師。
當時班上一共14名聽障孩子,小的6歲,而大的已經(jīng)12歲了,個別孩子還有智力障礙。除了溝通問題,有的孩子連基本的生活自理也成問題。
為了當好特教老師,劉玲琍每天站在宿舍鏡子前,對著鏡子練習手語。對著《中國手語》這本書,每天抽出1至2小時練習手語。
除了教學,她還學著其他老師的模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洗臉、洗衣服、剪指甲,一張張小花貓般的臉蛋總是變得白白凈凈。愛的付出,也讓她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劉媽媽”。
自學聽障語訓法,見證“鐵樹開花”的奇跡
人生無常,2005年,是劉玲琍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年。32歲的她終于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兒子7個多月時被診斷為先天性神經(jīng)性耳聾。
校長和同事都勸劉玲琍工作先放一放,帶孩子去長沙做康復治療。當時,劉玲琍剛剛接手一個聽障班,望著懵懂的孩子們、滿眼期盼的家長,劉玲琍放心不下。前思后想,她決心把兒子留在身邊,一邊帶班教學,一邊給孩子進行康復訓練。
當了母親后,她更加懂得聽障兒童家庭的辛酸,“突然覺得自己以前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沒有解決孩子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p>
劉玲琍暗下決心,要在無聲世界里讓孩子們擁有打開有聲之門的鑰匙。
白天,她上好每一節(jié)課、細心守護著每一個學生;下班后對兒子進行聽力和發(fā)音訓練;夜深人靜時,翻閱專業(yè)書籍,自學聽障語訓方法。
為了讓孩子們學會發(fā)聲,劉玲琍把嘴唇貼近他們的手背,讓孩子感受氣流的有無與大小;示范發(fā)聲時,把孩子們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感受聲帶的振動,找準發(fā)音部位。
除了集體課,她和每位學生每天至少有15至20分鐘的面對面單訓時間。一天下來,她總是聲音嘶啞,咽喉腫痛。
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在1歲多時能正常發(fā)音了,班上的孩子也有了很大進步。“事實證明,天生聽力障礙的孩子也是能夠學會說話的。但這個過程非常艱難,越早進行康復訓練越好?!?/p>
孩子們的笑臉是她的信心和動力
33年來,劉玲琍先后教過80多名殘障學生。這些孩子中,有的成為設計師、舞蹈演員……也有多人像劉玲琍一樣,重返特教課堂,成為一名特教老師。
談及獲獎后的感受,劉玲琍說最想感謝的是家人的強力支持、是師生的共同陪伴。“每當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的心也跟著要融化了,他們讓我擁有信心和動力?!?/p>
(綜合新湖南客戶端、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