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峰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此刻,我就站在從《詩經(jīng)》中流過的淇水邊,欣賞著這條古老而又年輕、充滿詩意和文化內(nèi)涵的河流。
歷史悠久的淇水
淇水發(fā)源于山西省陵川縣方腦嶺棋子山,流經(jīng)山西陵川、壺關,河南輝縣、林州、鶴壁、淇縣,最后入??h段的衛(wèi)河,全長161千米,流域面積2248平方千米。她既沒有長江的壯闊,也沒有黃河的雄渾,當然也沒有長江、黃河的名氣大,可她的歷史卻不亞于長江、黃河。據(jù)國家地質部門實測,她的源頭形成于下澳陶統(tǒng),距今已有5億年的歷史。
在《詩經(jīng)》中,“淇水湯湯”,水勢浩大;在《山海經(jīng)》《水經(jīng)注》中,淇水“頹波漰注,沖激橫山……傾瀾漭蕩,勢同雷轉,激水散氛,曖若霧合”,可見其“青春期”是多么的倔強、野性、桀驁不馴。也正因此,她無所畏懼,從峰巒疊嶂的太行山深處起程,在幽深峽谷中沖突,在亂石中游刃,在荊棘中穿行,在荒山上跋涉,在野嶺上翻騰,五億年風雨兼程,五億年追求不停,五億年執(zhí)著地向著東方,迎接著一個又一個黎明,終于沖破禁錮、束縛,在沒有路的地方,留下一個銀光閃閃的夢,終于將自己融進大海,和大海的脈搏一起跳動。
“青春期”過后的淇水,性格變得有些溫柔,母親般地用純凈的乳汁哺育著兩岸的兒女。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在淇水兩岸。1932年和2013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兩次在碧波蕩漾的河南淇縣(朝歌)淇水北岸,發(fā)掘出新石器時代至商代的大賚店文化遺址,出土了各種石器、陶器、骨器、角器和蚌器,其中的陶器,不僅有仰韶文化的彩陶,還有龍山文化的黑陶和商代的灰陶。1932年至1933年,國民黨中央研究院和河南古跡研究會還在距浚縣大賚店文化遺址不遠的淇水上游岸邊發(fā)掘出龍山文化晚期的辛村文化遺址,也是周平王時期西周衛(wèi)國王室貴族的墓地,共發(fā)掘墓葬80余座,出土文物千余件,在國內(nèi)外考古界產(chǎn)生了轟動效應。這些文物,后來被運往臺灣,1960年,又運到美國展出,引起了文化部以及郭沫若、沈雁冰等540名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強烈抗議。1956年,在與兩遺址隔河相望的朝歌石河岸村旁,發(fā)現(xiàn)了仰韶文化遺址——石河岸遺址,出土的缽、盆、鼎、罐、甕、刀、鑿、尖底瓶以及少量的豬骨、鹿骨,向人們展示了7000年前先民在悠悠淇水邊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時隔23年,1979年,在淇縣花窩村淇河南岸,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期早期文化遺址——花窩遺址,以出土的鏟、斧、鑿、磨棒、陶器以及尖狀器、刮削器等文物,填補了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的歷史空白,為探索仰韶文化的淵源,提供了翔實的寶貴資料和實物佐證,也讓我們仿佛看到了7000多年前先民在湯湯淇水邊刀耕火種的情景。
3000多年前,淇水邊巍然聳起了商朝的都城——沬邑(朝歌)?!妒酚洝ひ蟊炯o》記載:“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薄暗垡覐蜐颖?,徙朝歌,其子仍都焉?!薄豆{本竹書紀年疏正》也記載道:“武乙三年,自殷遷河北,至是復濟河北徙朝歌,紂仍都之。蓋武乙之時,其地名沬,至紂時,其地乃名朝歌?!端?jīng)注》曰:‘朝歌城本沬邑?!庇眉o年來說,公元前1250年,商王武丁始遷沬邑;公元前1147年,武乙繼都沬邑;公元前1101年,帝乙即位后改沬邑為朝歌。公元前1075年,帝辛即位后仍襲朝歌為都。武丁、武乙、帝乙、帝辛4代帝王在此演繹著商朝的故事,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甲骨文,制造了驚世的青銅器,托起了商朝的文明,照亮了商朝的天空。
高村的淇水關,是商朝大將黃飛虎鎮(zhèn)守的重要關隘,也是商紂王都朝歌的第一道城墻,今遺址依稀可辨。因瀕臨淇水,村中溝壑縱橫,故小橋遍布,有幾十座之多。村旁,有一架在淇水上的古石橋,原名太平橋,明代成化十三年(1477年),由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王越(浚縣人)奉旨修建。橋全長360余米,寬5.15米,橋墩、橋面全由青石建成。橋面每塊青石長1.75米,寬50厘米,厚30厘米,青石間全部用澆鑄鐵水的鐵燕尾連成一體。500多年過去,不知經(jīng)受了多少次洪水的沖擊,不知經(jīng)受了多少次載重車輛的碾軋,古石橋雖老態(tài)龍鐘,但仍然頑強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淇水關是古代的一條國道,也是御道。當年慈禧與光緒途經(jīng)這里,正是洪水未退的初冬,因水勢較大,古石橋已成了漫水橋。轎夫們面面相覷,不敢前行,生怕有所閃失,吃罪不起。慈禧看到此景,也擔心自己掉到河里喂魚,于是叫來知縣問策。知縣一聽,讓老佛爺盡管放心,這淇水關有許多好水手,讓他們?yōu)槔戏馉斪o駕,肯定萬無一失。知縣精心挑選了28名好水手分列御駕兩側,安全護送到達淇水對岸。
朝代更替,衛(wèi)武公在朝歌插上了衛(wèi)國的大旗。衛(wèi)武公繼位后,效法先祖衛(wèi)康叔的政令,衛(wèi)國百姓一直過著和睦安定的生活。《史記》記載:“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毙l(wèi)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被廢黜太子與母親申后暗中逃奔申國的姬宜臼(后為周平王),與姥爺申侯聯(lián)合繒國和西夷犬戎進攻周幽王,攻陷西周首都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qū)西北),周幽王及其與美人褒姒所生的太子伯服均被殺死,美人褒姒也被犬戎擄走。姬宜臼被擁立為周平王。犬戎嘗到了甜頭,又不斷進犯鎬京。在這關鍵時刻,衛(wèi)武公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大智大勇,他沒有袖手旁觀,沒有保存實力按兵不動,而是以81歲的高齡率領精兵強將長途跋涉奔赴戰(zhàn)場,與周平王等一齊殺退了犬戎,并與晉文侯、鄭武公、秦襄公以武力護送周平王把國都東遷到洛邑(今洛陽)。因衛(wèi)武公功勞卓著,周平王命名他為公。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可見公是周天子之下的最高頭銜了。據(jù)《國語》記載,衛(wèi)武公95歲高壽的時候,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向全國發(fā)布通告說,不要看我離100歲只差5歲了,不要想著哄我開心,有什么意見還是要不講情面地大膽提出來。就是坐車出行、晚上睡覺前,他也禮賢下士,請身邊的工作人員提意見,真是活到老學到老、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典范??!
衛(wèi)武公修康叔之政,高風亮節(jié),鞠躬盡瘁,在位55年,使衛(wèi)國人和政通?!对娊?jīng)·衛(wèi)風·淇奧》中對他作了如此贊美:“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痹姼枰凿克呅揲L茂盛的綠竹起興,不僅讓我們能想象到他頎長的身材和帥氣,還能夠聯(lián)想到君子內(nèi)在的虛心有節(jié)的品行。不僅如此,這位君子的學問、品德、修養(yǎng),都像精琢細磨過的玉器、骨器那樣光亮、高雅。《毛詩序》曰:“《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guī)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毙l(wèi)武公去世后,衛(wèi)國人為他修建了武公祠和有斐亭,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不少贊譽他的詩詞。
著名的衛(wèi)懿公雖好鶴誤國,但他醒悟后與將士一起拼殺疆場,以至被砍成肉泥,不能不說是一種為國捐軀的悲壯。而衛(wèi)大夫弘演見衛(wèi)懿公血肉模糊,尸體不全,只有一只肝尚完好,于是拔刀剖腹,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了衛(wèi)懿公的棺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赤膽忠心,不能不說是一種大義。朝歌人荊軻恰如弘演,也懷著一顆赤膽忠心,也懷著一種大義,他蘸著淇水磨亮匕首,啟程去了燕國,在易水邊唱出了千古流傳的“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壯之歌。
鬼谷子云游到云夢山,本想躲避戰(zhàn)國的硝煙,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們卻先后追尋到此,拜師學藝,隱居的水簾洞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軍校。畢業(yè)的弟子們壯志滿懷,躍躍欲試,由此沖向硝煙,縱橫捭闔,叱咤著戰(zhàn)國風云。
“藥王”孫思邈背著采藥的背簍來到淇水邊,又爬上五巖山,尋找、品嘗著濟世的草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也因此厚重了許多。
“禹貢名山”大伾山的八丈大佛則巍然靜坐在七丈樓中,笑看著滾滾紅塵,給融入衛(wèi)水的淇水送上永恒的微笑……
充滿詩意的淇水
這是一條蕩漾著歷代詩歌的河流。
在《詩經(jīng)》中,《邶風》《鄘風》《衛(wèi)風》均描述了淇水兩岸的風土人情和人們的喜怒哀樂,其中有39首提到了淇水,如“淇水滺滺,檜楫松舟”“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中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的許穆夫人。她是衛(wèi)懿公的妹妹,生長在淇水岸邊,自幼在淇水戲水、垂釣、蕩舟,與淇水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她在少女時代就深為祖國的安危而擔憂。當時各諸侯國之間的通婚聯(lián)姻是一種政治行動,帶有親善和結盟的性質。當齊國和許國都派使者到衛(wèi)國向她求婚時,她毅然選擇了強大而又鄰近的齊國。她想將來衛(wèi)國如遭到外敵入侵,就可借助齊國的力量救援。而許國弱小又遙遠,遠水不解近渴。她這種深謀遠慮、將祖國安危與自己的婚姻連在一起的遠見卓識和拳拳愛國之情,卻因衛(wèi)國與齊國曾有隔閡,而遭到了衛(wèi)懿公的堅決反對。最終,衛(wèi)懿公堅持將她許配給了許穆公。
遠在異國他鄉(xiāng),她將對故國的思念都傾注到了《竹竿》和《泉水》兩首詩中。當聽到狄人攻打衛(wèi)國、朝歌失陷、懿公被殺的消息時,悲痛欲絕。在許穆公不援助的情況下,許穆夫人毅然駕車北上,賦《載馳》向各國求救,終于收復了失地,使衛(wèi)國得以復興?!蹲髠鳌吩涊d:“許穆夫人賦《載馳》,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戌漕?!币栽姼杈葒?,在古今中外的詩歌史上,恐怕是屈指可數(shù)的吧。
載入《詩經(jīng)》的《竹竿》《泉水》《載馳》,植根于自己的國家,植根于悠悠的淇水,充滿了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描繪了故國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充分表達了許穆夫人思念故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作為商朝古都和周王朝衛(wèi)國國都的朝歌的母親河,作為在《詩經(jīng)》中蕩漾著周代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史河”“文化河”,自然也吸引了歷代的文人雅士,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駱賓王、岑參、高適、陳子昂、蘇軾等詩人,他們或慕名而來游覽,或尋古探幽,或探親訪友,或在此居住,留下了數(shù)萬首與淇水有關的詩篇。千百年過去,李白的“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杜甫的“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王維的“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蘇軾的“惟有長身六君子,猗猗猶得似淇園”……仍然在淇水的碧波上閃光。
2014年9月,中國詩歌學會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中國詩河”命名大會暨首屆“中國詩河”征文活動,正式命名淇河為“中國詩河”,這是中國首個以詩歌命名的河流。這是詩歌與淇水又一次最親密的擁抱。
綠色環(huán)保的淇水
如今的淇水雖沒有《詩經(jīng)》里那么豐滿,但在淇水兒女的精心梳妝下,卻不失靈秀亮麗的身姿,依然用清澈甘甜的乳汁,哺育著兩岸的子子孫孫;依然流動著厚重的歷史;依然舞動著傳奇的浪花;依然吟詠著歷代的詩文;依然一路歌唱著,追尋自己的夢。
被稱為“北方漓江”的淇河,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Ⅱ類以上的標準。河水清且漣漪,可見魚翔淺底優(yōu)美的舞姿。更令我驚嘆的是,在淇河上游的盤石頭水庫中,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悠然自得,上下漂蕩,猶如江南煙雨蒙蒙中撐著油紙傘、踩著高跟鞋的妙齡女子,身著旗袍,輕盈款款地向我走來。對水環(huán)境和水質的要求都遠遠高于其他魚類的桃花水母,能暢游于此,可見淇河生態(tài)是多么的優(yōu)良。你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鸛、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天鵝和灰鶴等飛禽,也悠閑地在河邊或濕地啄食、嬉戲,時而你唱一句我唱一句,或來個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淇水的兩鬢,被鶴壁兒女插滿了紅的花、白的花、黃的花、紫的花,如再細分一下,還有粉紅、乳白、淺黃、淡紫……裙裾上繡著墨綠或淺綠或嫩綠的喬木、灌木和楊柳、松柏,以及桃、梨、杏、棗等果樹。倏地,花香果香歡跳著向我襲來,似一雙雙纖纖細手撫摸著我的肺腑,興奮著我的神經(jīng)。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曾經(jīng)茂盛在《詩經(jīng)》里的綠竹,雖經(jīng)漢武帝堵塞黃河決口,雖經(jīng)東漢初河內(nèi)太守寇恂大量砍伐制作兵器,讓百萬支箭鏃子彈般地飛;如今,綠竹仍然茂盛。那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竹林里,都藏著淇河兒女的愛,都藏著淇河兒女爽朗的笑聲。
潤澤詩苑的淇水
在鶴壁新區(qū)附近的淇水岸邊,我走進了淇水詩苑——一條落成于2011年、長達3千米的詩歌長廊。它與淇水相依相偎,手牽著手,是那么親密,儼然一對兒戀人。
淇水詩苑由歷代文人騷客的1500多首與淇水有關的詩詞組成。這是從數(shù)萬首詩詞中精選出的,從殷商時期箕子的《麥秀歌》《箕子操》開始,直至當代,無不洋溢著詩人對淇水的愛,無不寄寓著詩人的思想情感。
1500多首詩詞,經(jīng)本土書法家真草隸篆的揮毫,又經(jīng)石雕藝人的精雕細刻,洋洋灑灑地呈現(xiàn)在一塊塊石碑上。所用的石料,有河南的青石、雪花白,也有福建、內(nèi)蒙古的花崗巖,還有湖南、北京的漢白玉。所用的石雕工匠,既有本地的,也有來自河北曲陽、山東嘉祥等地的。詩作的美,書法的美,雕刻的美,挽著古老而又年輕漂亮的淇河,融合成了一道亮麗的、文化底蘊深厚的風景線。
李白雕像坐落在詩詞廣場中央,他那飽覽多地名山秀水的目光,望著近在咫尺的淇水,望著一個個雕塑小品——淇水邊從《詩經(jīng)》里走來浣紗洗衣的母女,從《氓》中走來“抱布貿(mào)絲”談情說愛的青年男女,攜兒育女的淇河母親,曾在朝歌屠牛、賣炒面、垂釣的姜太公……李白如果從石雕中走出,不知做何感想。
淇水詩苑不僅“種植”詩詞歌賦,也“種植”舒心快樂。徜徉淇水詩苑,勝似漫步江南園林,綠竹沙沙、垂柳輕撫,淇水鳴琴、鳥鳴蟲唱,若是明月高懸,觀賞一壺映月,再引發(fā)詩興詩情,登詠詩臺即興吟誦,更是心曠神怡,別有一番愜意在心頭。
淇水詩苑也“種植”著一座城的夢想。從昔日的煤城蝶變成如今的詩城、綠城、美城,這是鶴壁多年的憧憬。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眲⒂礤a《秋詞》中的詩句,豈不正是今日鶴壁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