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40年前,因患急性脊髓炎,王淵鵬全身大部分失去了知覺,終日躺在床上,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痛苦。村民們把生產(chǎn)隊里唯一的電視機放在王淵鵬家門口,村里唯一一份報紙也被送到他的床前,只為讓他重新振作。
得知王淵鵬的境遇,浙江大學(xué)團委的兩名干部給他帶去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鼓勵他多學(xué)、多寫、多練,爭取自學(xué)成才。在這次會面中,他們熱烈討論生活、憧憬未來,給王淵鵬的人生點亮了一盞燈。受此激勵,王淵鵬不再抱怨生命的不公,不僅自學(xué)了大學(xué)課程,還苦練書法,不知寫壞多少支筆、寫滿多少張紙,才琢磨出了用雙手手腕夾住毛筆的寫字姿勢,終于成了一名殘疾人書法家。
2021年8月,亞殘運會開始征集字體樣品。王淵鵬投稿了多種書法字體,最終成功入選。他所書寫的“桂冠”二字,與火炬形象設(shè)計宣傳圖一起,成為亞殘運會的重要符號,走進億萬人的心里。
作為殘疾人杰出代表,王淵鵬還擔(dān)任了杭州亞殘運會的火炬手,激勵更多殘障人士摘得屬于自己的人生“桂冠”。
關(guān)鍵詞
互幫互助、點亮人生、拼搏奮斗、戰(zhàn)勝挫折
“人”為我用
人生的路,可能充滿陽光,也可能遍布荊棘。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能磨礪人的意志,激發(fā)不畏難、不怕苦、敢奮斗的寶貴精神。在王淵鵬身上,我們看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也正是這樣的寶貴品格,支撐他書寫了戰(zhàn)勝苦難、超越自我的故事,繪就了出彩人生。
從挫折中奮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自身頑強的意志,也離不開社會的幫扶。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海,不僅給了殘疾人物質(zhì)保障,也給了他們拼搏奮斗的精神支持,讓他們的人生擁有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