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荷
如果給一座橋取個名字,追求美好的人會將它稱為“彩虹”,喜歡浪漫的人會將它稱為“銀河”,思念家鄉(xiāng)的人會將它稱為“記憶”……我國著名橋梁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茅以升或許會將它稱為“精益求精”。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蘇鎮(zhèn)江。1916年,茅以升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yè)后,獲得了赴美留學的機會。留學期間,他先后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和美國卡內(nèi)基理工學院(現(xiàn)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并于1919年順利畢業(yè)。畢業(yè)后,茅以升懷著“科學救國”“工程救國”的志向,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
1933年3月,茅以升受邀參與修建錢塘江大橋。從得知修建大橋的那一刻起,他便義無反顧地投入橋梁的設計工作中。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擺在他面前的困難很多:物資匱乏,設備和技術問題,等等。
面對錢塘江水下淤泥多的問題,他多次進行實地考察,認真篩選適合修建錢塘江大橋的位置。面對水流湍急、無法有效建設橋墩的問題,他深入研究,發(fā)明了“沉箱法”,即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壓擠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業(yè);沉箱上再筑橋墩,以此緩解水流湍急帶來的不穩(wěn)定因素。從大橋開始建設的那一刻起,茅以升便長年累月穿梭于單位和施工現(xiàn)場之間。他精益求精,帶領團隊攻克80多個重大難題。1937年,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錢塘江大橋,正式通車??慑X塘江大橋竣工還不到3個月,杭州就因為日本的侵略而淪陷。為防止日軍南下,必須炸毀錢塘江大橋。命令如山,茅以升不得不執(zhí)行。在點燃導火索的那一刻,茅以升心如刀絞。
“轟——”隨著一聲響徹天空的爆炸聲,錢塘江大橋坍塌,茅以升痛心不已。他將自己反鎖在房間,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茅以升的痛,同事們都看在眼里。為了讓他振作起來,同事們將他帶到被炸毀的大橋旁。在看到大橋的一剎那,茅以升又燃起了斗志,他指著殘橋大聲說道:“抗戰(zhàn)必勝,大橋必復!”
抗戰(zhàn)勝利后,茅以升等來了修復大橋的命令。他帶著精心保護的14箱資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難后,成功修復了錢塘江大橋。茅以升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大橋仍在,茅以升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品質(zhì)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建設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