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代謝綜合征患者中較為常見。不少超重的脂肪肝患者認為自己的病并不嚴重,脂肪肝是許多人都有的“小問題”。事實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病隱匿,長期忽視可能發(fā)展為肝炎、肝硬化。盡早科學減重,不僅可以預防肝損害程度加重,甚至有可能“逆轉”病情,讓肝臟重獲健康。
肥胖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顯著相關
肥胖及其相關疾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可進一步誘發(fā)或促進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脂質蓄積指數(shù)(反映人體脂肪蓄積程度的指標,計算數(shù)據(jù)包括體質指數(shù)、體重和血脂指標)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fā)病風險密切相關。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肥胖狀態(tài)下,脂肪組織的脂聯(lián)素分泌水平降低,抵抗素和瘦素的分泌水平升高,會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繼而加重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容易導致血糖水平過高,脂質代謝紊亂,讓過多的脂肪沉積肝臟內(nèi),形成脂肪肝。同時,肥胖者體內(nèi)的脂肪組織也可能分泌多種炎癥因子,促進脂肪肝的發(fā)生、發(fā)展。此外,肥胖還可能影響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治療效果。
無癥狀不代表病情輕
一般情況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進展緩慢,癥狀也不明顯。據(jù)統(tǒng)計,一半以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沒有肝病癥狀。甚至有些患者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時,可能仍然沒有明顯的肝區(qū)疼痛、腹脹、乏力、消化功能下降等癥狀。由于沒有不適癥狀,很多患者在確診后也不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
但是,沒有明顯癥狀不代表病變較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在10~15年內(nèi)發(fā)生肝硬化的可能性高達15%~25%。同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癌,可發(fā)生在脂肪性肝炎,甚至是單純性脂肪肝階段。部分脂肪性肝硬化、肝癌患者在肝功能衰竭之前,各項體征可能在一段時間內(nèi)呈現(xiàn)“良性”。因此,即使沒有癥狀,患者也應高度重視、積極治療。
減肥可“逆轉”脂肪肝
輕度肝臟損傷是可逆的,患者通過積極改變生活習慣,去除病因,可逐漸恢復肝臟健康。對于因超重、肥胖,尤其是內(nèi)臟型肥胖導致的單純性脂肪肝患者來說,服用聯(lián)苯雙酯、垂盆草沖劑等降酶類藥物,只能暫時起到降低血清轉氨酶水平的作用,但治標不治本。減肥才是根本性的治療措施。
相關資料顯示,一般情況下,因肥胖導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體重每降低1%,血清轉氨酶水平可降低8.3%。如果體重能降低10%,可能使血清轉氨酶恢復至正常水平。同時,肝功能也可逐步得到改善。
肥胖的判斷標準
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體重和標準體重之間的差值比例,判斷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具體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計算標準體重:
身高160厘米以上的人群,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或[身高(厘米)-100]×0.9。身高160厘米以下的人群,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比如,身高175厘米的朋友,標準體重應為70千克;身高155厘米者,標準體重為55千克。
判斷體重是否超標,可以根據(jù)肥胖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這一公式來計算。肥胖度大于10%為超重,大于20%為肥胖。脂肪肝患者的肥胖度應控制在10%以內(nèi)。
比如,如果一位身高175厘米的脂肪肝患者體重為85千克,其標準體重為70千克,肥胖度=(85-70)/70×100%=21.4%。那么,這位患者屬于肥胖,應進行減重,以降低肝損傷。
超重、肥胖患者的減肥原則
對于超重、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來說,減肥的主要目標是將體重、腰圍降至標準范圍,減輕肝臟脂肪沉積,維持血糖、血脂等指標的穩(wěn)定。胖友們并不需要過度節(jié)食、過量運動,科學調(diào)整飲食結構、適當控制熱量攝入、進行規(guī)律運動,便可逐步實現(xiàn)減肥目標。
1.循序漸進
減重應循序漸進,每月減重最好控制在2千克左右。這是因為,短期內(nèi)快速減肥可能導致體內(nèi)游離脂肪酸增加,加重肝臟損害。臨床可見少數(shù)患者在快速減肥后,發(fā)生肝組織炎癥、壞死、纖維化加重,甚至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和死亡。
因此,患者必須聽從醫(yī)囑,根據(jù)自身基礎體重和病情制定減重目標,減緩減重速度。減肥過程中,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如果有必要,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保肝藥物。
2.控制飲食
減肥者應合理控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入。如果盲目“餓肚子”,每日攝入熱量不足,也會損傷肝細胞,不適合肝臟疾病患者。
正確的飲食控制方法為控制總熱量攝入,平衡飲食,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具體來說,患者可以計算自己每日所需的總熱量,據(jù)此安排食物攝入量。在食材選擇上,應不挑食、不偏食,保證優(yōu)質蛋白質的攝入。主食應粗細搭配,粗糧的食用量應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左右。合理攝入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但應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每日食用200克水果即可,以免影響血糖。
在飲食習慣方面,應盡量減少在外用餐次數(shù),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烹飪用油最好選擇植物油,不喝含糖飲料。研究發(fā)現(xiàn),茶多酚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膽固醇水平,增加肝組織中肝脂酶的活性。因此,患者可以適量飲用淡茶水。
3.科學運動
運動有助于提高代謝水平,促進機體的熱量消耗,減少脂肪囤積。同時,運動還能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脂。合理的抗阻運動也能夠增強肌肉力量,促進骨骼健康。如果患者的身體條件允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在醫(yī)生指導下確定合適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
推薦以中等強度、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以抗阻運動為輔??熳摺⒂斡?、跳繩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對運動時長有一定要求。研究發(fā)現(xiàn),脂肪酶的活性在運動20分鐘后才逐漸升高,運動40分鐘后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有氧運動時長至少應超過20分鐘,才能達到“消滅”脂肪的目的。建議每天進行1次有氧運動,深蹲、舉重等抗阻運動每周進行2次左右。運動過程中,患者應量力而行,根據(jù)自身情況調(diào)整運動強度和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