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官場貪腐成風(fēng),農(nóng)民反抗朝廷的紛爭不斷,因此,朱元璋決定親筆寫一部刑典書給官員和百姓看。
朱元璋用了近兩年時間編撰,于明初洪武十八年(1385年)出版了《大誥》一書,他將這兩年審判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編寫成冊,全國發(fā)布,告誡官吏們,不要重蹈覆轍。
為了讓這本書深入民心,起初,朱元璋叫人節(jié)選抄錄張貼在路邊顯眼處和涼亭內(nèi),讓官員讀后自律,讓百姓學(xué)后對付貪官。但是,當(dāng)時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文盲占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新書推廣起來比較困難。
朱元璋讓官員們出主意,有官員就說,百姓不識字,就體會不了看書的樂趣,不如給百姓辦個識字班,讓大家免費來識字。朱元璋聽后馬上授意官員在各地辦學(xué)堂,讓教書先生以《大誥》為范本,一個字一個字地教。
朱元璋的這個決定,雖然一時在民間掀起了識字狂潮,但百姓一邊要忙于生計,一邊還要去背那些法律條文,總是力不從心。于是,朱元璋又想了個匪夷所思的新書推廣方法——聽說南京近日盜竊案件頻繁,他決定親自去縣衙聽審。聽說皇帝來聽審,百姓們都跑來圍觀。經(jīng)過審判,縣官判處盜賊坐牢15天,正當(dāng)衙役要將犯人關(guān)進(jìn)牢房時,朱元璋卻在一旁阻止道:“慢著,先押犯人到他家中,如果在他家中找到《大誥》這本書,那么,犯人就可減刑為7天?!?/p>
一群人跟著犯人到他家中,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大誥》刑典,盜賊暗暗叫苦,只好乖乖回去坐牢。百姓們聽說只要家里備有《大誥》就可以減刑,個個爭相擁有,一時間《大誥》被一搶而空。
就這樣,朱元璋編撰的《大誥》成為明朝的一本“暢銷書”。
(摘自《文史博覽·文史》 蒲一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