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林
曾國藩與冬筍炒臘肉
曾國藩是湘中人,湘中毛竹資源豐富。以新鮮冬筍入饌,是我省獨有的美味。北方民間訛傳湖南人眼睛有特異功能,能穿透地表找到深埋在地下的寶藏,或與此有關(guān)。以新掘的冬筍炒湘潭臘肉,則更是獨一無二的絕配了。這道菜據(jù)說與曾國藩有關(guān)。他某次返鄉(xiāng)途中路過湘潭,在友人家中偶爾嘗到冬筍炒臘肉,不禁激賞,于是菜以人傳,成了湘菜中獨領(lǐng)風(fēng)騷的一道名肴。至于臘肉,不僅如梁實秋先生所說“湖南的臘肉最出名”,且以湘潭為尤。
臘肉是湖南山區(qū)非常具有特色的食材,臘肉烹制前,先要用火,將臘肉皮燒焦,再刮洗干凈,然后切成1厘米的厚片,放水中煮去多余的鹽分,這樣處理過的臘肉就不會咸,臘肉皮也不會咬不動。
剛出土的冬筍,去掉筍衣,削去咬不動的筍蔸,豎切成片,冬筍片是臘肉片的一半厚。如果冬筍片切得太厚,不太容易熟,切太薄,炒出來口感不脆。先將臘肉下鍋炒出油來,即將臘肉撈起來。下入冬筍片煸炒,使冬筍盡量吸取臘肉油的香味,接著下入臘肉與切好的香蒜片和紅辣椒片,放鹽少許、醬油3克、味精3克,繼續(xù)煸炒炒出香味來。最后放10克切成段的大蒜葉,再炒3秒鐘,就可以出鍋了。臘肉醇香,冬筍鮮脆,色澤豐富,是一道下酒下飯俱佳的菜肴。
彭玉麟與玉麟香腰
玉麟香腰是一道衡陽地方菜,原稱“頭碗”,是種傳統(tǒng)禮儀菜肴。過去每逢節(jié)日或婚喪等,衡陽民間設(shè)筵,必以其為第一道菜,以示隆重。但就餐時是不能碰的,因此也稱“看菜”,要等到飲宴結(jié)束時,才按席間人數(shù)分成小份,各自攜帶回家。
這道菜先由糖熬紅棗墊在底下,虎皮蛋放在紅棗上面,接下來依次是紅薯丸子、魚丸、蒸雞蛋切成的蛋糕片,依次分7層堆砌成塔狀。這些材料制作起來很講究、很繁瑣,制作時間也非常長。不過現(xiàn)在,這些材料在衡陽的菜市場都可以買到了。砌成塔狀后,再將醬油、豬油、鹽、味精放入雞湯調(diào)和,最后從頂端淋入碗內(nèi),入籠旺火蒸1小時。上桌時在塔頂放一只空著的小碗,待席散后,再烹制一份“熘鳳尾腰花”倒入。過去造塔以奇數(shù)分層,絕無8層之制,強(qiáng)行拼湊一份腰花,或與彭玉麟嗜好這一口有關(guān)。據(jù)說他某次回鄉(xiāng)饗客,席終時特點一道炒腰花下飯,當(dāng)時即有晚輩將腰花置于菜塔之上,并將之命名為玉麟香腰。
編輯/李園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