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閑魚最新發(fā)布數據,閑魚日均交易額已突破10億元。過去一年,超過1億人在閑魚掛出閑置寶貝,每天有400萬件閑置物品在閑魚上發(fā)布。從用戶畫像上來看,“95后”是閑魚用戶中的活躍分子、占比43%,“00后”占比22%。年輕人熱衷閑置交易,開源節(jié)流之外,他們從中收獲了什么?
物盡其用
大學期間,蔣曉雪加了十余個校園閑置交易微信群,一到畢業(yè)季,有的群每天有近百條信息。“把物品的圖片和價格整理好發(fā)在群里,就有同學加微信來問。”她說,“不僅處理掉了不用的東西,還能賺點小錢。成交的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
作為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能夠熟練地利用互聯網拓寬信息渠道,選擇相應的平臺發(fā)布和獲取信息,高效出收閑置。
對于年輕人來說,閑置交易早已不是難以啟齒的精打細算,而是體現了物盡其用的消費理性。與其說消費降級,不如說消費理念升級,在巧妙避開商業(yè)營銷套路和各類消費陷阱的同時,開源節(jié)流,能花會省,充分利用多方信息渠道和交易平臺來滿足自身消費需求。
興趣變現
對杰尼來說,“閑置創(chuàng)業(yè)”是意料之外卻又自然而然的事。剛上大學不久,她開始對潮流藏品產生興趣,常在社交媒體發(fā)一些穿搭照片,有網友看到便來詢問有沒有多的衣服可以出讓?!耙驗橄矚g,所以越買越多,多了就出讓一些閑置?!苯苣嵴f,在這個過程中,她結識了一些圈內玩家,于是就和幾個伙伴一起在閑魚上開起了檔案時裝店鋪。
比起考慮開店能否賺錢,杰尼更享受跟圈內伙伴交流的過程。每掛出一件藏品服裝,簡介里除了常規(guī)的尺碼和狀態(tài)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備注”,專門就服裝的設計師、設計元素、靈感來源、材質面料等進行說明。
“店鋪的粉絲一方面是來買東西,另一方面是來看我們的分享?!比缃瘢苣岬牡赇佋陂e魚上已經擁有3.7萬名粉絲,銷售總額達數百萬元。得到了平臺支持、品牌方的合作,也多次成功舉辦線下活動,現場既有慕名而來的店鋪粉絲,也有新加入的潮流玩家。
熱鬧社區(qū)
在各類平臺上的“閑置社區(qū)”里,年輕人熱鬧地交易、交換、共享、尋找“搭子”,形成了獨特的社交文化。
在年輕人的閑置交易中,推銷與砍價是博弈的藝術:推銷沒有華麗的營銷套路,砍價也無需放低姿態(tài),而是充滿了厚臉皮的自嘲式歡樂。給閑置飾品貼上“前任送”的標簽、為不用的學習資料附上“學不會低價出”的簡介、討價還價時大言不慚地給賣家留言“我是學生,送我”……愛玩的年輕人在閑置交易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學”,買東西時“一不小心”跟賣家聊起來,轉而又把與“商業(yè)鬼才”交鋒的段子截圖發(fā)到社交媒體分享。
討價還價斗智斗勇的歡樂之余,不少人也通過線上閑置交易結交了現實生活的朋友。
“買賣不成仁義在。”蔣曉雪說道,遇到講價許久交易不成的情況也沒關系?!按蠹叶际浅鍪蹡|西,誰都不欠誰的,但碰到性格很好的人會開心一整天。”她還記得,有一次在閑置群里找同校的同學買書,見面時這個同學還送了她另一本書和其他幾件小東西,后來她們成了偶爾聯系、互相幫助的朋友。杰尼也感慨道,當初因為愛好才創(chuàng)建的店鋪,也恰恰因為店鋪結識了更多志趣相投的伙伴,進而發(fā)展了愛好。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表示,“經濟平臺也需要文化圈層支撐。青年文化脫離平臺既有設定,進行創(chuàng)意使用,會形成有趣的圈層和網絡習慣,這也是平臺所喜聞樂見的。”
(摘自《經濟日報》 韋佳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