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其實,人的一生都在被某些東西束縛著,不管是現(xiàn)實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tǒng)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沒有束縛的生命反而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
每個人都渴望生命能夠像海水一樣沒有障礙地奔騰流動,和藍天相接;每個人都渴望生命像風一樣從天空自由自在地飄過,除了帶走白云,沒有一絲牽掛。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愿意被關在籠子里一樣。
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縛抗爭。從十一、二歲開始,青少年一般都會有幾年很強烈的反叛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常常和父母或老師對著干。這一現(xiàn)象正是生命想要掙脫束縛的具體表現(xiàn)。可以說,青少年對父母的第一次抗爭,拉開了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束縛進行斗爭的序幕。動物通過角斗來宣示自己的力量,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人類通過智慧和耐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擺脫社會的束縛,進入自由狀態(tài),盡管這種自由的狀態(tài)可能只是一種虛幻,但爭取進入這一狀態(tài)的奮斗過程卻賦予了生命很豐富的意義。
一個人與其說是為了理想而努力,還不如說是為了擺脫某種束縛而努力。如果我們出生在貧困的家庭,我們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擺脫貧困。當人們脫離貧困之后,馬上就會為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后,人們就開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自由。
如果說,一般人的生命奮斗過程就足以令人感動,那另外一種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擺脫了身體殘疾的束縛而創(chuàng)造出奇跡的人。海倫·凱勒從小失聰、失明,但最后寫出了令人顫抖的美麗文字;貝多芬在失聰之后譜寫了《第九交響曲》;霍金坐在輪椅上通過手指的動作寫出了《時間簡史》;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后完成了《史記》。這些人的偉大成就沒有一個不是在擺脫了身體殘疾的束縛之后,放飛了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我曾經(jīng)遇到一個學生,他從小就完全聽不見了,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對他來說依然是一片寂靜,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且一直都成績優(yōu)秀。他能夠通過閱讀老師的嘴唇知道老師在講什么,他寫出來的文字流暢通順,思想豐富,現(xiàn)在他還準備到國外最好的大學去讀書,從唇讀中文轉(zhuǎn)向唇讀英文。我們擁有美好聽力的人都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我在學習單板滑雪時對于這一點體會尤其深刻。單板滑雪必須把兩只腳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來就會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進行抗爭的過程中,你會摔得鼻青臉腫,但只要堅持下去,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單板好像慢慢變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借助單板,你已經(jīng)可以翻滾騰挪,飛馳向前,為生命留下一連串的瀟灑和美麗。
(選自《掙脫生命的束縛》,有刪改)
●讀與悟
這是一篇極具鼓舞性的演說詞,言簡意賅、激情洋溢、情理交融、催人奮進。本文按照“生命中充滿束縛”“人們在不同的階段想要掙脫的束縛不同”“掙脫束縛,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的內(nèi)在邏輯,強調(diào)了作者的觀點,表達了作者鼓勵年輕人應有掙脫束縛、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讀與寫
1.觀點突出,有理有據(jù),說服力強,具有很強的鼓舞性。
2.本文觀點鮮明——“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展開演說。思路清晰,逐層深入,邏輯嚴謹,首尾呼應。(1)采用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的方法,通過列舉大量真實的事例和鮮活的比喻,具體有力又生動形象地演說,引發(fā)了聽眾的共鳴;(2)在內(nèi)容上涵蓋了人一生中所遇到的各種束縛,由一般人到特殊人群,符合每一位聽眾的心理需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鼓舞性;(3)作者現(xiàn)身說法,舉了自己學習單板滑雪的例子,拉進了與聽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