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純
“老師,我想問問小玉最近在學校的情況。自從她參加托管以來,就不讓我管她的學習,也不主動跟我們聊聊她最近的情況。我昨天聽咱班學生家長說孩子有點自暴自棄,我很擔心?!?/p>
“老師,小玉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考了班級第5名,怎么九年級第一次考試就下滑到了班級第11名了呢?”
“老師,您覺得以小玉目前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戲嗎?”
“老師,都九年級了,小玉每個周末都去滑冰,聽說她最近跟班里的一個男生走得很近,她的成績是不是就是因此下滑的?”
忙碌的間隙,我總會時不時收到小玉媽媽的短信,滿滿的焦慮隔著屏幕都能讓人感到窒息。當然,小玉媽媽的焦慮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眾多初中生家長的縮影。我曾在學校做過關于家長對子女教育存在焦慮情緒及參與教育程度的調查,調查顯示,69.52%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存在焦慮情緒,僅有29.60%的家長高度參與孩子的教育。出現(xiàn)這種“高期待、低參與”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因為初中階段課程難度加大,孩子在校時間延長,家長參與的時間和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初中生進入自我意識生長的關鍵期,他們與家長的距離感日漸明顯,這對一些從小細致把控孩子成長動態(tài)的家長來說無疑是一種“失控”,所以家長就會陷入無限的焦慮中。
如何拯救被焦慮裹挾的家長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有邊界感,變控制者為陪伴者
從小玉媽媽的話中不難看出,她渴望了解小玉的學習和思想動向,但是兩人的溝通不順暢,小玉的所有信息都是小玉媽媽從他人的口中獲得的。小玉媽媽只能把別人的只言片語經(jīng)過自己的主觀加工推測出小玉目前的學習和思想動態(tài)。小玉對我說,媽媽跟她的談話內容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媽媽希望她做學習的機器?;氐郊?,學習!去學校托管,還是學習!所以,她才會跟同學說不想學了,也開始琢磨怎么做才能反抗媽媽。如果媽媽要看著她寫作業(yè),她就一直玩。媽媽讓她上假期托管課,她偏不去。
小玉和媽媽之間的問題在于孩子在成長,家長卻停滯了。不少初中家長仍然在用教小學生的辦法管教中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孩子的學習。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渴望自主獨立,家長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管束十三四歲的孩子,孩子自然會跟家長對著干。家長就有一種對孩子的失控感。
家長要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小玉不是那種需要家長跟在屁股后面督促的孩子,她有自己的主見和節(jié)奏。只是她還是個孩子,做事難免會慢,這在急性子的媽媽眼里就是磨蹭。有些時候家長只看到了孩子不認真的表象,卻沒有明白這是必經(jīng)的成長之路。
我利用“智慧父母課堂”給家長講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讓家長明白“客廳媽媽”的概念,即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媽媽待在客廳里,沒有允許和提前約定不要隨意進入孩子的房間。當孩子喊“媽媽”時,我們要快速回應并幫忙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和孩子的最佳距離。家長要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孩子,給孩子留有私密空間,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家長要想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眼里不能只有孩子的成績,還要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孩子求助的時候能給予及時的回應和幫助。
家長要從孩子的需求出發(fā),理解孩子的想法,在陪伴成長的同時要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陪伴孩子走向獨立,走向成熟。
尊重規(guī)律,變成功模式為成就模式
面對孩子的成績,家長往往只注重分數(shù)和名次,很少關注成績波動的原因。其實,孩子自我成就感的高低與孩子近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小玉媽媽不明白孩子為什么八年級期末考試能考到班級第5名,而九年級第一次月考就下降到班級第11名。其實,這跟孩子的性格特質有很大關系。小玉的性格外向,屬于表現(xiàn)型性格,她擅長演講、朗誦,七、八年級她代表學校參加市級比賽并獲得優(yōu)異成績,那時候的她是老師眼里的紅人,同學眼中的明星,加上七、八年級的知識相對比較簡單,她學起來比較輕松,所以小玉的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而升入九年級之后,學習難度加大,尤其是物理和化學兩科,讓小玉陷入了窘迫的狀態(tài)。學習上,小玉找不到自信,便把精力放在滑冰上,希望從冰場上找到心理慰藉。小玉母親不了解“九年級現(xiàn)象”,只是焦慮孩子的成績,并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最終可能承受不住而自暴自棄。
大部分學生家長都像小玉媽媽一樣,不了解孩子九年級所面臨的學業(yè)壓力,又不會與孩子溝通,無休止的嘮叨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孩子心中的苦悶無處訴說,只能向身邊的同學傾訴,以釋放內心的壓力。
如何破解“九年級現(xiàn)象”?我們開展了“媽媽聽我說”的親子通信活動,讓孩子對父母說出自己內心的困擾。在活動中,我給父母和孩子傳授“三輪一返”的作業(yè)方法;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教學生制訂復習計劃;在班級實行師友互助,在互幫互助中共同進步。而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順勢而為,在尊重孩子人格發(fā)展的同時,少一些說教指責,多一些榜樣示范。
降低期待,變鞭策者為規(guī)劃者
孩子能否順利升入重點高中,能否在學業(yè)上繼續(xù)提升,這是家長焦慮的直接誘因。學生會因為父母的焦慮給自己壓力,在壓力無法釋放的時候,就有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這不禁讓我們思考,難道考高中上大學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嗎?
我設計了一系列生涯規(guī)劃引領課程,利用家長的資源優(yōu)勢開設家長課堂,讓家長從自身職業(yè)出發(fā)講述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小玉媽媽是一位中醫(yī),我讓小玉利用課余時間拍攝媽媽工作的日常。小玉漸漸理解了媽媽的責任和艱辛。小玉媽媽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同學們打開了職業(yè)愿景的新視界,有些孩子會默默地把考醫(yī)學院作為自己的人生選擇。
后來,我又邀請了各行各業(yè)的家長進入課堂,讓學生看到社會人形形色色的生活狀態(tài)。我還帶他們參觀周邊企業(yè)、走進大學校園,認識校園之外的大千世界,明確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無限可能。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了轉變,家長也在走入課堂時反思:自己逼迫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上高中是否是孩子唯一的人生出路?家長漸漸地能從孩子的潛能出發(fā)去發(fā)展孩子的優(yōu)勢,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從多維視角出發(fā)幫助孩子規(guī)劃未來。
如何緩解中學生家長的焦慮?最關鍵的是改變家長的認知模式,從學生的本真出發(fā),設計家長課程、生涯課程,引導家長從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接納孩子的現(xiàn)狀,做懂孩子的父母,著眼未來,助力孩子長遠發(fā)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恒山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