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瀾
每一位作家都有個儲存?zhèn)}庫,里面最精彩的東西往往是少年時期的記憶。這是為什么呢?大概是因為少年時期最純真、最敏感、最爛漫。這一時期,剛剛踏上人生旅途,如行“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不諳世事時候的光彩總?cè)缃鹱影汩W亮。
我少年時期恰好趕上戰(zhàn)爭年代,不免留下些困苦、驚險的記憶??扇缃?,在記憶中,當(dāng)年的生活卻只留下美好了。那些純凈的朝氣日益凸顯出來;陰影,反倒成了俗話中說的“燈下黑”——只見光芒四射,不見燈臺下邊照不到的死角。
腦子里時常浮現(xiàn)的,是校園生活,那些記憶總是揮之不去。
還記得我們唱校歌。半個世紀(jì)以前,男女齊唱校歌的半童聲,現(xiàn)在還總回響在耳畔。頭兩句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雁山云影,甌海潮蹤……”
歌詞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他是散文大家,也是著名的不吃外國“救濟面粉”的硬骨頭知識分子。在我們中學(xué)執(zhí)教時,他還年輕,曾寫過有關(guān)當(dāng)?shù)厣畹囊唤M散文,其中一篇《綠》,后來還被選進教科書。這“綠”寫的是梅雨潭的綠色,朱先生形容它作“女兒綠”。
校歌中寫到“春草池邊”,校園里是有一個池塘,題名“春草”。這兩個字的來歷是謝靈運的名句。大約十五六個世紀(jì)以前,南朝大詩人謝靈運在這里任過太守,據(jù)說“遨游山水,經(jīng)旬不歸”,兩千年來,傳為風(fēng)雅佳話。
謝靈運是歷史上山水詩的先驅(qū)。我們中國的山水詩,有自己特有的宇宙意識。世間萬物,與天地合一,生生息息,完全融合,渾然一體。謝靈運留下的著名詩句中,有一聯(lián)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字句平易,卻道出了生態(tài)的自然,一片蔥蘢的生機。多少人心服中間那個“生”字,粗看很是直白,細(xì)品卻極天真。我疑心這精妙的用字與我們本地的語言有關(guān)。“生”這個字,通常要與“長”合成一個詞,我們那里只用一個“生”。遇到單用一個字的時候,別的地方用“長”,我們那里卻用“生”。
校園里的春草池,原先是個什么樣子呢?我想,它的形狀,應(yīng)該是不規(guī)則的,取其富有野趣;也許是橢圓的,是心形的,連環(huán)蜂腰處或許還有一彎拱橋,以求具有一種圖案美??墒俏疑蠈W(xué)時,這里卻建成了長約四五十米的長方形游泳池,又不許游泳,里面盡是些混亂的雜草。池北一排兩層樓的教室,池南一行冬青樹,卻沒有種上謝靈運詩里寫到的“園柳”。這樣的修建,那時候的我,就覺得應(yīng)該判個不及格。
后來,我在外轉(zhuǎn)了半個世紀(jì),又回到母校,先要去看春草池。池,沒有了。老樓有的塌了,有的苦苦撐著。新樓不少,東一個西一個,仿佛都是“急就章”,沒有總體的布局。我心里暗暗有一絲莫名的惆悵。
但眼前的另一番景象,不容我懷舊,也不容我思念,甚至沒給我留下一點兒嘆息的機會。只見樓上樓下,來來去去,滿登登都是活潑潑的少男少女,自由、天真、爛漫。我們那時是“云影潮蹤”,現(xiàn)在是一片生機勃勃。
好好地聽聽吧,也是半童聲的男女齊唱,如今更多的是無拘無束的歡笑,腳下是更加輕健的奔跑……未來二三十年后,在這一代少年的記憶存儲庫里,校園生活也必將是最美好的畫面。
今天的校園,跳躍著、流蕩著、放射著不同以往的朝氣。
他們盡管沒有“春草池”,無關(guān)謝靈運;“女兒綠”沒有了,和朱自清關(guān)系也不大了。但是,他們有與他們的時代相關(guān)的東西。代代都有少年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好記憶,因為那都是最富朝氣的年月。朝氣,也是蔥蘢的生機。對了,這才是代代相同的東西。還要問為什么嗎?只好說是與自然、宇宙渾然一體了吧。
(選文時有刪改)
名師精讀
引用《世說新語》中的話形容校園生活,貼切形象。
“蔥蘢的生機”形容了生態(tài)的自然和蓬勃的生機,強調(diào)了大自然生機的繁盛和蓬勃,表達(dá)了作者對校園的向往和懷念之情。
“跳躍著、流蕩著、放射著”是三個動詞短語,句式一致,整齊有力,語氣強烈,給讀者帶來了情緒上的沖擊,表達(dá)了眼前校園生活與過去不同的朝氣和活力,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校園的變化和新一代少年的精神狀態(tài)。
“蔥蘢的生機”強調(diào)了少年時期的朝氣和蓬勃的生機,表達(dá)了作者對少年時期的回憶和對新一代少年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