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陳賡與參謀長王啟明來到了河南葉縣視察當?shù)匦抡墓ぷ?。時任縣長范離向兩位首長匯報了工作情況后,介紹起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名勝古跡,當說到縣城東關(guān)有12塊古代碑刻時,陳賡要求親自去看看。
走出東城門,跨過國民黨軍隊強拆民房留下的碎磚爛瓦,來到一所門窗皆無、四處漏風的破房子前。屋里橫七豎八堆積著一些石碑,陳賡饒有興趣地俯下身去看:“這碑上刻的是唐代名篇《幽蘭賦》,是我國古代最有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寫的呀!”接著他又向大家介紹,黃庭堅是北宋詩人兼書法家,與蘇軾一起被后人譽為“蘇黃”,名列“宋四家”之一。寫《幽蘭賦》是他奉敕命在皇宮揮就,給人以遒勁灑脫之感,寫后刻石立于江西家鄉(xiāng)。這些石碑,可能是因為黃庭堅為官之初當過葉縣縣尉,后人為紀念他在葉縣的活動而根據(jù)拓片翻刻的。
事實上,這12塊碑刻原收藏于葉縣八景之一的臥羊山黃公祠。1940年國民黨軍隊湯恩伯總部遷來葉縣后,要在城南建一所蘇魯豫皖邊區(qū)學(xué)院,盡毀葉縣周圍10多個縣的名勝古跡以籌集建筑材料。黃公祠也因此被毀,這些石碑便被置于這個學(xué)院內(nèi)。1944年葉縣淪陷,日軍破壞了學(xué)院的全部建筑,漢奸維持會會長趙明堂趁火打劫,將這些石碑搬入縣城東關(guān)的自己家中。日本投降后,趙明堂被判死刑,他的家廟也被老百姓摧毀,這12塊碑也就此被廢棄。后來國民黨軍為了抵抗解放軍,加高加固了城墻,若不是筑城民夫和附近群眾的軟抵硬抗,這些石碑和這間破房子的磚瓦險些被壘到城墻上了。
了解碑刻的情況后,陳賡說:“葉公好龍、子路問津、昆陽之戰(zhàn)這些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都發(fā)生在葉縣。這里會有一些寶貴的歷史文物,我們應(yīng)當愛護它們。你派人把房子修一修,將這些石碑妥善保護好。”
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當后人有幸在葉縣文化館內(nèi)看到保存完整的12塊黃庭堅手書的《幽蘭賦》碑刻時,無不感念陳賡為此作出的貢獻。
(摘自《炎黃春秋》 李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