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關節(jié)活動度鍛煉對于預防深靜脈血栓和維持肌張力至關重要。通過關節(jié)屈伸、活動腕關節(jié)、髖關節(jié)、頸關節(jié)、踝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等方式進行鍛煉,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活動功能。
踝關節(jié)及背伸運動:仰臥伸直雙腿,繃緊腳背,使患肢腳趾頭盡量向前伸直,然后再盡量向后彎。這個動作可以從每天10組開始,逐漸增加到20組,每組重復10次。注意保持動作緩慢而穩(wěn)定,避免過度用力。
髖膝關節(jié)伸屈訓練:患者仰臥,患肢膝關節(jié)緩慢彎曲大約90度,然后再緩慢伸直。這個動作可以逐漸增加難度,如增加彎曲角度或延長保持時間。同時,要保持好術前髖關節(jié)的外展位置,避免內收或內旋。
肌肉鍛煉是預防肌肉萎縮和恢復下肢力量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在骨痂形成之后可以開始進行無負重的肌肉鍛煉,如等長收縮等。隨著骨痂的愈合,可以逐漸增加負重鍛煉。
無負重肌肉鍛煉:患者可以進行等長收縮練習,如繃緊腿部肌肉并保持一段時間,然后放松。這個動作可以逐漸增加持續(xù)時間和強度,以刺激骨的增生。
部分負重鍛煉:如果術后兩個月復查時骨折部位恢復良好,患者可以選擇一些部分的負重鍛煉,如借助彈力帶進行適當?shù)目棺枇τ柧殹_@些訓練可以幫助恢復下肢肌肉的強度,促進骨折愈合。
患肢腿抬高訓練:仰臥,患肢伸直緩慢抬高30~45度,再緩緩放下。這個動作可以逐漸增加抬高的角度和保持時間,以增強腿部肌肉的力量。
在肌肉鍛煉過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用力,以免對手術區(qū)域造成壓力或損傷。同時,要遵循醫(yī)生的指導,根據自己的恢復情況進行適當?shù)腻憻挕?h3>負重鍛煉
負重鍛煉是恢復下肢負重功能的關鍵步驟。當骨折端達到初步愈合標準后,患者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負重訓練,從雙拐逐漸過渡到單拐,最后恢復正常行走。
雙拐輔助行走:初期,患者可以使用雙拐輔助行走,將部分體重轉移到拐杖上,以減輕患肢的負擔。隨著力量的恢復,可以逐漸減少拐杖的使用。
單拐輔助行走:當患者感到能夠穩(wěn)定行走時,可以嘗試使用單拐進行輔助。這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
正常行走:當患者完全恢復下肢肌肉力量和穩(wěn)定性時,可以逐漸放棄拐杖,恢復正常行走。這個過程需要患者耐心和信心,逐步適應和練習。
在進行負重訓練時,患者需要注意保護手術部位,避免受到二次傷害。同時,要遵循醫(yī)生的指導,逐漸增加負重重量和時間,以確保安全有效地恢復下肢功能。除了上述3種鍛煉方法,患者還可以考慮其他康復手段,如物理療法、按摩等。這些手段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肌肉緊張等癥狀。同時,患者還需要注意飲食和營養(yǎng)攝入,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促進身體的全面恢復。
總之,股骨頸骨折出院后的康復鍛煉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颊咝枰鶕约旱那闆r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并遵循醫(yī)生的指導進行練習。通過正確的鍛煉和康復手段,患者可以有效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骨折愈合和恢復下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