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琨瑤
在城里,在蜂窩般的高樓里,透過青色外墻的那幢樓的第二十層的左邊最端頭的窗戶,就可以看到我的那個根雕茶桌。在這個十平方米左右的小陽臺上盡是奇花異草,我每天下班之余,便是享受著這個樂園。
妻不止一次地埋怨我把樹根、石頭這些冰冷的東西搬在本來就不大的家里,二十平方米不到的客廳被它們占據(jù)了三分之二。隔壁鄰居屋里有軟軟的沙發(fā),平整方正的茶幾,而我家,全是生而硬的東西。
我從事的是藝術(shù)工作,我向往的是田園般的生活。努力工作了大半生,才買了這套電梯房。而在這里,遠遠不能滿足我對田園生活的憧憬。
于是,我向往有一處農(nóng)舍,向往童年農(nóng)村的老屋。我家的老屋在距城十五公里以外的地方,童年的我?guī)缀蹙驮谀抢锒冗^。老屋的庭院很寬,院里兩株金竹長得很茂盛,我和弟弟妹妹每日拖個草凳,坐在竹子旁邊的小桌子上寫字看書。這樣的小院落,深深地藏在記憶深處,直到初中,辛苦了半輩子的媽媽,從一名代課老師得以轉(zhuǎn)正。我們?nèi)叶夹老伯惓?,再也不用受累于土地了,搖身變成城鎮(zhèn)居民,多么自豪,媽媽不用邊教書邊養(yǎng)豬,我們呢,也可以去到城里,住那種帶著陽臺衛(wèi)生間的套房,這種欣喜自不必說。
就這樣,我讀完書,然后參加工作,二十歲的某日,我拿到了第一個月工資105元,開始了存錢買房的艱難征程,為了置買這套房,我整整還了二十多年房貸。這二十多年,我為房子而工作,為房子而奮斗,把大半的工資直接奉獻給了銀行。
但多少年來,我對于農(nóng)村的生活,常常難以忘懷。在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宅院。你可別小看這個小院,它可是讓農(nóng)家人留下歡聲笑語、快樂與幸福的地方。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心中突然開始莫名地失落,油然而生許多情愫。一放假便回到老家后面的“新路”上去感受田野的綠,去呼吸新翻泥土的氣息,站在“機械閘”上回味小時候釣魚的樂趣;又多少次地惆悵,后悔自己大把大把辛勞掙來的工資,撒在這種鋼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樓里。我開始羨慕兒時的伙伴,他們沒有考取學(xué)校,沒有條件農(nóng)轉(zhuǎn)非,他們和從前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原有的宅院,每家都有魚塘、菜地、果園。他們吃自己沒有灑農(nóng)藥的菜,吃自己不喂飼料的雞,吃自己園里新鮮的水果,他們不用省吃儉用地去擠錢還房貸。
帶著這樣的情結(jié),我開始夢想著重回農(nóng)舍,重新去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田園小院。我想過一種安靜自在、返璞歸真的生活,我渴望每天可以自由地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可以蹲在小溝邊安逸地釣魚,可以每日提著把剪子將花草樹木修剪成我需要的造型。這種想法隨著歲月的流逝愈增愈烈。是的,一棵樹哪怕長得再粗再壯,它的根依然是原來的根,我們不應(yīng)該硬要去把它攔腰截斷,讓它心系鄉(xiāng)村,身陷城市。這樣的發(fā)育,是不健全的。
于是,我開始利用閑暇之日騎著自行車,四圍城郊尋遍。我像個地基調(diào)查員,不辭辛苦地進村入戶,仔細查勘。終于有一天,在一位姓孔的朋友的介紹下,尋到了一處理想的居所。
這個園子位于某鄉(xiāng)鎮(zhèn)的某一個村的路邊,一戶居民已經(jīng)居住了二十余年,園子前面是小院,后面是果園,栽滿了杏樹,還有一條長長的石棉瓦搭成的養(yǎng)蠶房。小院的布局像個四合院,院里有三棵粗壯茂盛的樹,一棵紅豆杉,兩棵香樟樹,都有臉盆粗細。
而我特別喜歡的是那幢兩層高的小木樓,看到它,那種兒時的記憶如畫眼前,多少年做夢都想擁有田園般生活的愿望近在咫尺。真是美好極了。
接下來是商談怎么購買的事。可這個問題卻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房子屬于集體組織,不屬于你,不屬于我,也不屬于他。從法律上是不允許過戶的,因為我已經(jīng)不屬于農(nóng)民了。我已經(jīng)搖身變成了自豪的城里人,所以無權(quán)享受農(nóng)村宅基地。
經(jīng)過再三考慮,宅院對我的誘惑打敗了我的理智。我決定私下里和賣主協(xié)商買下它。戶名是不是自己的對于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太想找回那種“根”的感覺了。于是我把東拼西湊的錢款付給了賣主,然后順利地拿到了宅院的鑰匙。
接下去的日子,我的生活豐富起來,心開始充實起來。節(jié)假日幾乎全身心地投入這個宅院里。我太喜歡這里了,這兒可以把心閑散地安放,可以敞著衣服曬太陽,可以無聊透頂?shù)乩速M時間而不會內(nèi)疚,可以對月吟詩把酒言歡,可以一個人站在果樹地里看蒼穹。為了內(nèi)心深處那個夢,我不惜一切代價這兒那兒地貸款,開始打理這個院落。
我首先翻修圍墻,把圍墻粉刷成白色,邀約幾個藝術(shù)圈的朋友一起畫壁畫。然后把庭院大門改建成特色山寨版,用青瓦換下了小木樓的石棉瓦,在院里挖水塘造景,改造成小橋流水的中式園林風(fēng)格。然后把本地文化的書籍、字畫、老照片擺放其中,我想打造一個集地方文化特色為一身的農(nóng)家書院。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小院在我的精心打造下,一天天美麗了起來,我和藝術(shù)圈的朋友們每個周末閑居于此,寫字畫畫兒,談藝術(shù),談人生。我開始逐漸地戀上了它,它成了我心靈流浪的地方,成了我工作忙碌后疲憊安放的地方。盡管我傾盡了所有的精力物力,但我的心是幸??鞓返?。
每當(dāng)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臨,滿園的葉子就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飛舞。我打掃落葉似乎已經(jīng)習(xí)慣了,先掃成堆,然后裝成袋,再抬到果樹園燒了成肥料。院子中間的迎春花,經(jīng)過了春天的雨露,夏天的洗禮,枝條長長的,葉子綠油油的,來年肯定花滿樹頭。
在園子靠東角落廁所的墻邊我搭了架瓜棚?;蚍N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蔓攀上棚架,爬上頂棚。當(dāng)花兒落了,蔓兒上結(jié)出了一個個青的、紅的瓜,掛在架上襯著那綠葉長藤,既構(gòu)成一道別有風(fēng)趣的裝飾,也成了一個遮陰蔽日的涼棚。
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由于生存的壓力,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我決定放棄這個園子。因為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會有什么新政策,瞬息萬變的政策讓我忐忑不安。于是,這個田園生活的夢,就此破滅。我精心建造的這個樂園,聽說在一次拆除大棚房的運動中,被毀于一旦。
這就是我要寫的園子,盡管我和它相依的時間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