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紅藤湯加減灌腸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研究*

2024-04-28 03:47:34肖喜風夏琴琴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24年8期
關鍵詞:紅藤腸梗阻灌腸

肖喜風,夏琴琴,丁 斌△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消化內科;2.中醫(yī)科門診,江西九江 332000

粘連性腸梗阻是常見的腸梗阻類型之一,多見于腹部手術或腹腔炎癥疾病,主要由手術損傷或炎癥刺激后腸組織相互粘連形成,屬于機械性梗阻,梗阻后可導致腸道內容物無法排出,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病癥[1-2]。目前臨床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有效解除梗阻癥狀,但會增加腸組織損傷,導致再次發(fā)生粘連梗阻的風險升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手術相關并發(fā)癥和部分患者手術耐受性差等因素限制了手術治療的臨床應用。西醫(yī)保守治療可通過灌腸通便、胃腸減壓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讓患者獲益,但整體療效不甚滿意[3-4]。中醫(yī)在治療腸梗阻方面有其獨特的見解,其將粘連性腸梗阻歸于“腸結”“積聚”等范疇,認為主要病理機制為多因素體虧虛或手術損傷導致腸腑氣機受阻、氣滯血瘀,臨床以通里攻下、行氣散瘀為主要治療原則[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紅藤湯加減灌腸治療粘連性腸梗阻,并觀察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診斷和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提供參考依據,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6]中的中西醫(yī)腸梗阻診斷標準;(2)年齡14~80歲;(3)無手術指征,無研究藥物過敏史或禁忌證。排除標準:(1)既往有粘連性腸梗阻病史,合并嚴重并發(fā)癥,如存在腸壞死、腸扭轉需要外科手術治療者;(2)合并有消化道或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者,或有惡性腫瘤手術史者;(3)存在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4)有精神異常或者行動異常,不能配合灌腸者;(5)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心臟、肺、肝臟、腦、腎臟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6)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7)不同意參與本研究者。中途停止和退出臨床試驗標準:(1)納入后發(fā)現(xiàn)有不符合病例選擇標準者;(2)依從性差或因個人原因無法繼續(xù)隨訪或死亡的患者;(3)不愿意繼續(xù)參加試驗,中途停止試驗者;(4)資料缺乏影響結果判斷者。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診斷學》[7]進行辨證:(1)主癥為腹痛、腹脹怕按,腹痛游竄不定,痛至下腹;(2)次癥為胸悶不適,偶有嘔吐,大便干結或便溏不爽,煩渴喜飲,出汗,小便短小,舌青紫,舌苔濕黃,脈濡數(shù)或脈弦澀。主癥必備,具備2項及2項以上次癥及舌脈象可確診。將符合以上標準的86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試驗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34~66歲,平均(46.53±7.83)歲;粘連性腸梗阻部位:小腸34例,結腸9例;病程:5~27 d,平均(15.84±5.41)d;均為單純性粘連梗阻。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35~67歲,平均(46.72±8.31)歲;粘連性腸梗阻部位:小腸35例,結腸8例;病程:7~28 d,平均(15.74±5.52)d;均為單純性粘連梗阻。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腸梗阻部位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JJSDYRMYY-YXLL-2022-035)。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抑酸劑(奧美拉唑針劑,國藥準字H20033394,40 mg,靜脈滴注,2次/天)、減少消化液分泌(注射用生長抑素,國藥準字H20046108,3 mg,微量泵入,每12小時給藥1次)及開塞露灌腸、補充營養(yǎng)物質與電解質等治療,必要時給予抗感染(注射用頭孢替安,國藥準字H20153079,2.0 g,靜脈滴注,每12小時1次)治療。試驗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紅藤湯加減灌腸治療,配方為:大血藤30 g,紅花10 g,丹參15 g,赤芍10 g,紫花地丁10 g,蒲公英20 g,魚腥草30 g,皂角刺20 g,路路通30 g,王不留行30 g,大黃10 g,芒硝10 g,厚樸10 g,正確配比后,水煎取汁100 mL,保留灌腸,灌腸后至少保留30 min,每天1次,連用7 d。

1.3療效評價標準 (1)治愈:發(fā)病1周內,因腸梗阻引起的腹痛、腹脹消失,胃管已拔除,肛門已排氣、排便,腸鳴音正常,腹部X線片檢查結果提示氣液平面消失,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已恢復經口進食。(2)顯效:發(fā)病1周內,腹痛、腹脹基本消失,肛門已排氣、排便,腸鳴音基本恢復,進食后癥狀無加重,腹部X線片檢查結果提示氣液平面消失,腸腔內少量積氣,白細胞計數(shù)接近正常。(3)有效:發(fā)病1周內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胃管已拔除,肛門已排氣,進食后偶有腹脹,腹部X線片檢查結果提示腹腔腸管內少量氣液平面,白細胞計數(shù)較治療前明顯下降。(4)無效:發(fā)病1周內,腸梗阻癥狀未能緩解甚至加重,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需轉為手術治療,腹部X線片檢查結果提示氣液平面仍無改善或變大增寬,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傆行?(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觀察指標 (1)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制訂證候量化積分規(guī)則,主癥腹痛、腹脹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2、4、6分,次癥腹痛、腹脹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1、2、3分,舌脈象描述不計分。(2)兩組恢復時間及研究周期內因腸梗阻總住院次數(shù)。兩組均于入院后第1天開始治療,治療期間復查血常規(guī)及腹部立臥位X線片,觀察并比較兩組恢復時間(胃管留置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自行排便時間、氣液平面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研究周期內因腸梗阻總住院次數(shù)。(3)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血液標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NLR)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4)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療程結束后復查肝功能、腎功能,比較兩組血肌酐升高、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臉紅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兩組臨床療效。

2 結 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02%)明顯高于對照組(76.7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40,P=0.03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存在時間效應、組間效應、組間與時間的交互效應(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分)

2.3兩組恢復時間及研究周期內因腸梗阻總住院次數(shù)比較 試驗組胃管留置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自行排便時間、氣液平面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研究周期內因腸梗阻總住院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恢復時間及研究周期內因腸梗阻總住院次數(shù)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NLR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的NLR存在時間效應、組間效應、組間與時間的交互效應(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NLR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2.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87,P=0.534)。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3 討 論

腸梗阻是外科常見急腹癥,其中粘連性腸梗阻是最常見的類型,粘連性腸梗阻多并發(fā)于腹部手術后,且發(fā)生率較高,既往研究表明,即使是腹腔鏡等微創(chuàng)性手術,腹腔手術后患者腸梗阻發(fā)生率仍為0.7%~10.7%[9]。一直以來,粘連性腸梗阻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最佳治療方案在臨床上存在一定爭議,包括手術治療、保守治療[10-12]。臨床發(fā)現(xiàn)部分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獲得緩解,尤其是單純性、不完全性腸梗阻可優(yōu)先進行保守治療,避免過早手術帶來的不必要損傷和風險[13],但在粘連性腸梗阻保守治療中,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的療效仍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探尋更為合理的方法以提高臨床療效。中醫(yī)治療是臨床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灌腸療法、灸法等能有效改善腹部術后腸粘連梗阻[14-15]?;诖?本研究通過對經典紅藤湯方進行加減,采用灌腸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觀察該方法的應用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存在時間效應、組間效應、組間與時間的交互效應(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02%)明顯高于對照組(76.74%),胃管留置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自行排便時間、氣液平面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研究周期內因腸梗阻總住院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紅藤湯加減灌腸具有解除腸組織粘連梗阻的作用,這與方劑的功效有關。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體六腑以通為用,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舒、過度疲勞或金刃損傷均可導致腸腑氣機通降失常、傳導失司,引起痞滿等癥狀,腹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即為金刃損傷致機體術后腸腑之氣血運行不暢,腸腑氣機受阻,失于通降,則胃腸容物下行受阻、腑氣上逆,最終導致腸道氣血痞結,閉、脹、吐、痛諸癥叢生而形成梗阻之癥。根據病機,臨床應以通里攻下、行氣散瘀為治療要點,本研究方劑是在紅藤湯的基礎上加用大黃、芒硝、厚樸三味中藥化裁而成,方中以大黃、芒硝、厚樸通里攻下、行氣除滿,王不留行性走而不守,路路通能通行十二經穴,善治水腫脹滿,配伍以增行氣之功,通調氣機,以大血藤、紅花、丹參活血通絡、散瘀敗毒,輔以赤芍、紫花地丁、蒲公英、魚腥草、皂角刺清熱解毒、利濕消癰止痛,并以灌腸療法使藥物直達病灶,發(fā)揮通里攻下、行氣散瘀之效,以改善腸腑梗阻之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醫(yī)治療粘連性腸梗阻在臨床并不少見,樂音子等[16]的研究指出,人體大腸主司傳導,以通降下行為生理特性,一旦腸腑發(fā)生通降障礙,則滯塞不通而發(fā)為本病,該研究以通里攻下、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采用胃管注入大黃、桃仁治療,獲得良好的緩解之效。王永禮等[17]的研究中以芒樸通下方灌腸通調腸腑,明顯提高了治療效果,改善了腸道屏障功能,該研究也認為腹部術后腸組織粘連梗阻為術后氣血運行不暢、腸腑傳導失司所致,采用通腑理氣、活血化瘀之法是治療的主要原則。有研究表明,腹部手術后腸組織損傷,腸內環(huán)境被破壞,中性粒細胞等在局部聚集、浸潤,活化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等炎癥因子,加快纖維蛋白原溶解引起腸粘連,影響腸管收縮力,最終導致梗阻[1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的NLR存在組間效應、時間效應、組間與時間的交互效應(P<0.05),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提示紅藤湯加減灌腸能有效減輕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從而緩解腸道粘連梗阻,表明湯方中的中藥具有明顯的抗炎功效,可能通過抑制局部炎癥反應發(fā)揮作用?,F(xiàn)代藥理學也表明,臨床許多中藥均含有復雜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促進胃腸運動等多重藥理作用,能抑制人體炎癥反應,改善胃腸功能,如大黃素、厚樸酚等[19-20]。

綜上所述,紅藤湯加減灌腸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能有效緩解梗阻癥狀,抑制機體局部炎癥反應,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因腸梗阻反復住院次數(shù),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

猜你喜歡
紅藤腸梗阻灌腸
粘連性腸梗阻,你了解多少
紅藤湯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護理體會
紅藤聯(lián)合脈通散外敷對肺癌伴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栓彈力圖的影響
鞋尖朝外
一例空氣灌腸法治療犬腸套疊
灌腸方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
熱敏灸結合中藥灌腸緩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貼壓配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30例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粘連性腸梗阻36例
桦甸市| 通江县| 革吉县| SHOW| 德令哈市| 枝江市| 黑河市| 兴海县| 革吉县| 平乐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丽江市| 乾安县| 湛江市| 景宁| 陕西省| 固原市| 泾川县| 金平| 曲沃县| 页游| 若尔盖县| 波密县| 徐闻县| 壶关县| 浑源县| 隆昌县| 砀山县| 顺义区| 大荔县| 南昌县| 秦安县| 岳阳市| 赤城县| 永州市| 酒泉市| 海门市| 三明市| 高密市| 嘉兴市| 七台河市|